專家:“三桶油”應合力議價,消滅“中國溢價”

由於歐佩克與俄羅斯和美國等非歐佩克產油國聯合減產的努力缺乏進展,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下跌,4月6日下跌尤甚。


針對國際油價波動背景下中國石油行業應對之道問題,《能源評論》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油氣儲運專家姜勇。他認為,為了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新型能源安全觀中“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的部署,中國能源行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主動出擊。
首先,對於能源企業而言,單打獨鬥容易被各個擊破,應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資委、能源局的統籌協調下,由“三桶油”組成談判代表團“抱團出海”,統一步調、一致立場進行石油、天然氣的集中採購,發揮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原油和天然氣進口國的聚集效應、規模效應。
其次,借大宗採購進口低價油氣的契機,“三桶油”與上海、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緊密合作,新成立的國家管網公司也將管存、庫容拍賣委託兩個交易中心,落實油氣體制改革要求的基礎設施向第三方公平開放,鼓勵油氣資源代卸、代儲、代輸,全面推廣石油和天然氣現貨、期貨交易,同時發佈權威性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中國指數,打造亞洲核心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和世界頂級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力爭石油、天然氣國際定價權,消滅“中國溢價”。

最後,對以前簽署的進口油氣照付不議合同進行復議。長期協議有效期一般為10~20年甚至更長,許多油氣進口合同鎖定的價格都簽在了國際油價、氣價的歷史高位,現在國際油價暴跌,掛鉤氣價也暴跌,應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對原合同價格條款等內容進行復議,結合疫情不可抗力事件條款,要求降價或者減少高價油氣的繼續進口,必要時可依法合規地進行國際商事仲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