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掃雷”見成效 去年解除質押公司增加

去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下探,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質押股份出現平倉預警,部分公司股價甚至跌破質押平倉線,股權質押風險已成為市場不容忽視的現象之一。

為破除這一風險,去年三、四季度以來,監管層積極引導、地方國資頻頻出手、上市公司主動採取回購措施,A股的股權質押風險也出現緩和。不過,有機構指出,股權質押問題是長期問題,只有在市場企穩的情況下質押風險才能真正得到緩和,就目前而言仍需時間。

去年質押比例有所增加

2018年,關於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一件大事就是3月12日起正式實施的質押新規,其核心條款在於股權質押集中度,主要指標有單一證券公司持有單一標的不超過30%;集合計劃和定向管理計劃持有單一標的佔比不超過15%;單隻標的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等。

從近幾年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數據來看,2016年的股權質押增量迎來高點,2017年有所下降。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A股市場總體質押比例有所增加,質押總市值約為4.1萬億元,A股市場有3553家公司進行股權質押,質押股份數量合計6375億股。

對比來看,雖然質押數量增加1.35%,但A股質押規模出現“縮水”,去年三季度末,股權質押參考市值合計41956.3億元,減少23%,與7月份相比質押市值減少主要是由於質押公司股價下跌所引起。

記者注意到,2018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中小板企業股權質押比例高,其中,傳媒、紡織服裝、輕工製造、計算機、電子等行業股權質押問題相對比較突出。

相比之下,大盤股整體股權質押風險相對較小,從行業來看,軍工、鋼鐵、銀行等行業在市場下跌中距離整體平倉線安全邊際不會快速減少,且仍具有一定下跌空間,相對而言抵禦股權質押風險的能力更強。

當然,去年不容忽視的一個情況是,上市公司股價的連續下跌催生補充質押頻發,一定程度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質押比例。目前,A股市場約有50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累計質押比例超過90%。

四季度風險有所緩和

之所以將去年三、四季度作為觀察股權質押情況的分界線,是由於四季度以來,受到監管鼓勵參與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等政策影響下,地方國資牽頭的紓困基金迎來高潮,中小板及民營企業的股權質押風險得到一定緩解。

從具體措施來看,深圳設立專項工作小組,從債權和股權兩個方面入手,降低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杭州、北京市海淀區等地也出臺了類似計劃支持有前景的上市公司,幫助上市公司化解股權質押風險。

此外,銀保監會鼓勵保險機構更積極參與解決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證券業協會也組織部分證券公司共商市場化方式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形成了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意向性方案。

市場分析指出,隨著多方力量的參與,將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公告將增持或者回購股份,疊加A股估值已處於歷史底部,後期繼續下跌的空間不大。

民生證券的一項統計顯示,去年11月,A股解除質押股份市值為1906億元,有股東解除質押的上市公司家數為539家,解除質押交易1690筆,均較10月份明顯上升,且為近1年以來的新高。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去年12月以來,上市公司解除股份質押的數量依然不少,通威股份(600438)、永鼎股份(600105)、韋爾股份(603501)、世聯行(002285)、孚日股份(002083)等公司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均實施了部分股權的解除質押。

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合力之下,股權質押風險有一定緩和,但股權質押仍是一個長期問題。東方證券指出,即使目前有紓困資金進場,但這些資金規模有限且市場化運作,獲得支持的上市公司可能並不太多,同時只有在市場企穩的情況下質押平倉的問題才能真正得到緩和,仍需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