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先生诞辰102周年

让我歌唱帕米尔的高原,

用它峰顶静穆的声音,

混然的倾泻如远古的熔岩,

缓缓迸涌出坚强的骨干,

像钢铁编织起亚洲的海棠。


七十多年前,一个年轻人写下了这些掷地有声的诗句,这一年,他22岁。

他是中国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卓越的翻译家,他的笔名,叫做穆旦,他的姓名,叫做查良铮。

穆旦先生出生于1918年4月5日,今日是先生102周年诞辰。

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先生诞辰102周年

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先生诞辰102周年


回望


1929年入南开中学读书,从此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写诗。当时日寇侵凌,京津首当其冲,穆旦写下了《哀国难》,“洒着一腔热血”大声疾呼:眼看祖先们的血汗化成了轻烟,/铁鸟击碎了故去英雄们的笑脸!/眼看四千年的光辉一旦塌沉,/铁蹄更翻起了敌人的凶焰!”

1940年,穆旦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并留校担任助教。不久,他投笔从戎,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加入中国远征军。在他的诗作里,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对祖国深笃的情怀。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

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

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

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穆旦《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1949年,他赴美留学,钻研英美文学、俄国文学。

1953年初,穆旦随夫人周与良一道,克服重重困难,满怀热情与希望回到刚刚解放不久的祖国。回国后不久,来到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任外文系副教授一职,兢兢业业,致力于俄文和英文诗歌翻译。之后以笔名穆旦出版了《普希金抒情诗集》《唐璜》《雪莱抒情诗选》等影响深远的译作。


纪念


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教授曾说:穆旦的一生,是爱祖国的一生,是爱人民的一生,是做学术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一生。

投笔从戎是他:响应国民政府“青年知识分子入伍”的号召,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副总司令杜聿明兼任军长的第5军司令部,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

歌颂人民是他:“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啊,/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追求学术是他: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上下求索,锤炼自己的诗人品格;博采西方现代派诗歌之长,结合汉语的特点,不断尝试,不断摸索,铸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著名诗人公刘谈到查良铮的译诗时,有过这样的评价:“作为诗歌翻译家——另一种意义上的诗人——穆旦是不朽的!他的许多译诗是第一流的,是诗。不同语言的山阻水隔,竟没有困扰诗人的跋涉。人们将铭记他的功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