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家庭掏空家底供孩子留学,“金钱溺爱”何时休?


回海滨小城探望父母,碰到儿时的同伴小娟,40出头的她憔悴又苍老,眼角鱼尾纹清晰可见。我心疼地问她是什么原因。

小娟说,女儿前两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能上三本。怎么办呢?她帮女儿申请了一所2年国内+2年国外的大学,学费高达100万,这一下子掏空了所有的家底。

今年孩子去到了国外、住宿费、餐费,一个月至少4500,她只能更加卖力地工作加班,老公也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

“我希望女儿不要像我一样,一辈子窝在小城市,未来拥有的选择机会更多。”小娟苦涩的笑容中夹杂着一丝希冀。


工薪家庭掏空家底供孩子留学,“金钱溺爱”何时休?


这就是中国的父母,拼尽全力也要供孩子读书,因为教育仍然是为普通家庭子女提供的靠谱上升通道,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起点。

可是面对倾情付出的小娟,我在敬佩之余又感到担忧:

爱是陪伴孩子逐渐获得生活经验,而溺爱是不敢放手的包办。

为了保护“还小”的孩子,小娟将所有的压力都扛在自己和老公肩上,孩子对于金钱的来之不易没有切肤体会,在国外的每一笔花销都是找父母要。

这会不会因为过度包办导致“金钱溺爱”?孩子始终在父母的羽翼庇佑下生活,一旦独自踏入社会,她很有可能手足无措,难以独立生存。

别让“过度养育”的孩子,成为“白眼狼”

卢梭说:“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

一位大一新生在网上诉苦,抱怨父母给自己的2000元生活费完全不够花。她现在的学费加上住宿费一年3万,每个月的花费至少需要4500。没想到母亲一口拒绝,还批评她花钱大手大脚。

这让新生觉得特别委屈,她认为父母高中的时候特别大方,补课费6000眼睛都不眨就交了。为什么现在她多要点生活费就不可以。而且买新衣服,买化妆品都是女孩的正常需求,同宿舍的同学看上去都挺有钱,她也不能太差。

工薪家庭掏空家底供孩子留学,“金钱溺爱”何时休?


父母看到这样的新闻,该是怎样五味杂陈的心情?

根据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以上,可以用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可以独立进行承担民事义务。18岁,是成年的标志。当每个孩子成年时,有责任管理自己的欲望,学习面对来自金钱和外在的挑战。

父母爱孩子,为孩子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是情分。如果父母不付,是本分,至少从法律上来说父母没有承担费用的义务。

美国知名教育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曾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及本科生顾问十年,她的作品《如何教孩子成年又成人》,引发了很多父母的共鸣。

“成年不等于成人,成人取决于成长,而成长不在于一张完美的成绩单、一份漂亮的简历书,这些不过是一页纸,纸是怕风吹雨淋的,只有一颗不怕风吹雨淋的心,成长的路才会变得坚实、宽广、长远。”

有研究表明,与富裕家庭相比,工薪家庭也会宠坏孩子。为什么呢?

父母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社会资源竞争中取胜。如果孩子在竞争中失败,父母会认为是自己基因延续的失败。

因此父母在抚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不由控制地被恐惧支配,造成过度养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会不惜一切代价和金钱成本,帮助子女在竞争中取胜。

基于父母对于孩子“大包大揽”的支持,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从而丧失独立生活的欲望和能力,这不仅仅表现为金钱管理的混乱,还有学习动力感的匮乏,和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无力感。

其实,要想让孩子不被宠坏,尊重父母的养育和付出,就要“狠心一点”,敢于让孩子承担金钱义务,培养责任感。

台湾知名作家刘墉,儿子本硕博就读于哈佛大学,女儿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他一直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有一年暑假,本想在休息的刘轩,在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去外面打工挣钱。夏天台湾的室外的温度非常高,刘轩还不得不套上工作服清洗车子,一天下来,汗流浃背,累得腰酸背疼,才挣了100元。

这100元也就是平时买两支冰淇淋的价格,刘轩真切地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也体会到良苦用心。打工经历带给了他深刻的人生体验,让他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安排,就是教会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不要剥夺生活中孩子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忍受、面对,从而让自己变得不断强大。

别让 “两手空空”的自己,未来成为孩子的负担

当我们为孩子付出所有时,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就是丢了自己,因为经济的压力而放弃了自我成长。

因为忙于给孩子挣学费,小娟自己穿衣服都是最便宜的,给孩子却是经常买一身名牌。加上她平时不注意保养,显得要比同龄人苍老。

由于经济的压力,小娟放弃了考会计证书的机会,以前还会看看书,现在也好久不看了。当女儿跟她说起一些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时,她总是接不上话。

有一天女儿对她说,我的同学都说我的妈妈有些土气,不太跟我玩。

这句话让小娟感到特别伤心,也很委屈。自己为孩子含辛茹苦付出了一切,却让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且孩子也常常说她有些“落伍”。

其实,孩子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彼此的关系是互助和独立。

父母在给孩子支持的同时,也要留有余力,不断为自己注入成长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对他们有所助益的人。

当我们为孩子掏空家底后,还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风险,退休后的生活失去保障。

工薪家庭掏空家底供孩子留学,“金钱溺爱”何时休?


工薪阶层为孩子提出的学费支持,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的养老费用为代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赚取收入的费用在下降,复利的蓄能在减弱。同时,病痛的机会增加,金钱支出的机率上升。

很多家庭目前只有政府补贴的养老保险,也就是“社保”,但是这只能满足最低限度的温饱,无法保障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目前,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可以贷款养老金,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做好规划,年老后不给孩子增加负担。

如果情况允许,我们也可以尝试教育金贷款的,将来孩子工作了,也可以独立偿还。

另外,在孩子上大学期间,不要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孩子的支出。每月要为自己的养老费用提前预留额度,用指数基金等方式定投养老。

如果每个月定投1000元,到一个年复合率5%的资产,定投30年下来,最后会积累大约81万元的资产。

我们只有自己学会做好金钱的守护者,才不会成为孩子未来的拖累。

避免“金钱溺爱”,父母还能做什么?

加州伯克利大学社会学系通过观察采访发现,工新阶层的家长常常不愿和孩子谈钱,原因是无力教导孩子理财技能,因此回避和孩子讨论财务问题。在中国,我们常听到的理由是“孩子还小”,哪怕她已经18岁了;或者是“以后自然就懂了”,这使得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习惯了为“精致穷”买单。

《反溺爱》的作者罗恩·利伯长期研究教育与金钱的课题,他说,钱是中性的,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美好品格。

对父母来说,首先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弄清楚要为大学教育花多少钱。我们常常说,

培养孩子的财商需要契机,而讨论开支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工薪家庭掏空家底供孩子留学,“金钱溺爱”何时休?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制作现金开支表。列出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置装费等费用。

和孩子一起讨论在国外如何开源节流,这也是帮孩子进入金钱世界做准备。

面对不同的费用,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书本可以考虑向高年级的同学购买。朋友的孩子在国外学校就读时,就加入到一个二手书本转卖群中,高年级的同学会在开学时发布转让书籍的信息。

女孩在大学有社交需求,参加一些舞会时要求着礼服裙。有的学生会在网上采购100多元的款式简洁,颜色靓丽的连衣裙,再配上淘来的夸张的,标识感强的首饰,效果非常不错。

除了节流,还能有效开源。

传统的方式有打零工,做家教,挣奖学金等。

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大学生也拥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比如通过抖音平台,拍摄短视频,展示大学校园里的学习环境、活动现况等,为自己带来持续收入;还有喜欢健身的同学,在留美期间将参加各种健美大赛的信息,同步发到微博和微信上,积累了数十万粉丝,通过运动饮品代言或接广告的形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有限度、有引导的金钱给予,才能打造出健康的亲子关系。我们拼尽全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也是为了培养他能独立生存,学会爱,学会感恩,这种能力远比上一个好大学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