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补课”何时休

“30小时记住三年单词量”、“签合同保证提高30分”、“名校老师一对一补课”……

暑假里,各种补习班广告满天飞,价格更是一日三涨,一天百元最为平常,所谓的“名师一对一”每小时千元都难以排上号……

每逢暑期,孩子要不要上“补习班”都令每位家长纠结不已。教育部门禁令愈来愈严,校外补课却愈来愈火,“禁”与“补”的二律背反如此离谱,“中国式补课”仿佛成了一道无解的方程。

“中国式补课”何时休

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存在即合理”。面对屡禁不止的补课,我以为,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禁”,而是该反思一下其中“存在的合理性”。

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习,除了集体上课之外,还有个别辅导,这个辅导,除了在校时间的校内辅导外,还包括非在校时间的校外辅导。当下人们所说的“补课”,实际上是校外辅导的一种通俗说法。而校外辅导,并不是新鲜事,更非我国所独有。

教育自从出现了学校,自然就分成了两部分——校内和校外。校外辅导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而出现的,是学校教育的衍生物。在国外,不少国家的孩子放学后也会参加校外辅导。据报道,世界上大部分有数学天赋的学生都来自校外辅导产业发达的国家。世界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PISA2012)结果显示,亚洲国家的校外辅导面非常广,学生参与校外辅导的比例是澳大利亚学生的两倍。中国上海15岁学生的数学水平相当于澳大利亚18岁学生的数学水平。这个差别,除了学校课程设置的标准及要求不同外,校外辅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上海大约71%的城市学生会参与校外数学辅导,而澳大利亚的这一比例只有27%,明显低于OECD38%的平均水平。

“中国式补课”何时休

这也就是说,校外辅导,并非是一种“不合理”的孤立存在,它是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而出现的,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贝磊(Mark Bray)把校外辅导比喻成学校教育的“影子”,称之为“影子教育系统”。他认为,课外的补充性辅导因主流教育系统的存在而存在的;课外辅导的规模和模式随主流教育系统的规模和模式的变化而变化;课外辅导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限制了孩子的视野范围、狭隘他们学习内容、僵化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妨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综上,课外辅导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是学校教育的“影子”,只要学校教育存在,课外辅导就会存在。作为学校教育的“影子”,它的目标、内容、形式,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学校教育一脉相承。换言之,课外辅导追求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标追求。当下,社会上把课外辅导狭隘甚至异化成了单纯的“补课”,让校外辅导简单成了学校学习内容的重复学习,正是学校“应试”阴魂投射的“影子”。学校教育的唯分数是瞻,对成绩的顶礼膜拜才是导致孩子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学校应试教育观念不除,校外恶性“补课”就不会消解。

“中国式补课”何时休

因此,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学生拯救出“补课”的泥潭,仅是单纯地禁止“学校”、限制“教师”有偿补课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釜底抽薪,从本抓起。“减负”不能只在“负担”的“影子”上下功夫,而是要端正“影子”主人的 “身子”,标本兼治。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切实发挥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不再把分数作为学生跃入大学龙门的唯一,让孩子不再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将教育从“应试” 牢笼中彻底解放出来。如是,我们的校外辅导才会摘下“补课”的帽子,辅之以学校教育一道,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