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花兒開


蠶豆花兒開


當油菜花開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蠶豆莖稈的綠葉間也悄悄露出花瓣兒。裡下河農村幾乎很少見連片整塊地種植蠶豆,大多沿田埂、地頭、溝渠三兩排順邊兒延展著,花兒像星星一樣夾雜在綠葉間。花瓣主體呈白色,襯著紫羅蘭色、黑色的斑暈,像是在宣紙上塗染洇散開來的顏料,或深或淺,形狀也不太一致。迎風開放的蠶豆花,遠看似一群群張開翅膀的蝴蝶,靜靜地佇立在莖葉綠叢裡。蠶豆花的色調偏冷,不成規模,也沒有旺盛的氣勢,卻有一種淡雅、脫俗的感覺,不由讓人心生敬意。

春末,蠶豆花兒漸漸謝去,象小指尖樣的豆角接二連三從殘花和莖葉裡冒了出來。麥收前後,豆角也已經飽滿。成熟的豆角橢長型兩頭尖,青綠的殼面上附著輕霜似的絨毛,形狀類似於一葉小舟,因而,農村也通俗地稱之為船豆。豆角剝開裡面確如小船的船艙分為兩格或三四格,每格里躺著一粒豆米,中間倉裡的最大,向兩頭的漸小。豆米扁扁的橢圓形,顏色隨著嫩老的程度變化,越嫩的越是鮮綠,老的綠色變淺甚至有點泛白。根蒂部看上去像一截短短的縫線合口,掀開細小的蒂結可以褪掉一層豆皮,豆瓣兒如翠玉一般迎人。

蠶豆花兒開


頑皮的孩子們垂涎這碧綠鮮嫩的果實,在課餘假日結伴到田野嚐鮮。走在田埂上瞅準兩旁綠油油、肥嘟嘟的豆角,巡望四周沒有大人注意,連扯帶抹,一邊剝開豆殼就著將豆米啃進嘴裡,一邊忙不迭把摘下的豆角塞進衣袋。順著田埂走進麥田深處,密匝匝的麥子正好藏得住小小的身材,小傢伙們貓腰鑽進裡邊,忘乎所以地大塊朵頤,甜甜的、有些青澀,脆嫩可口,解饞,解渴,還挺充飢。過足了饞癮,機靈的小傢伙們會到河邊捧幾口水漱一下口,然後大搖大擺往家回。遇上田裡幹活的大人,總會有人故意盤問:細麻腿子,下田偷吃船豆的吧?小傢伙一個個走上前,朝問話的回道:不曾,不曾。又張開著口道:你看,你看,沒有啊。大人們又笑鬧著要檢查褲兜,小傢伙們呼的一下撒腿就跑,遠遠地回頭示威:查個毛球,老子就偷吃了,咋的?

“四夏”大忙,學校放假。收菜籽、割大麥、栽棉花,生產隊勞力緊張,隊長不由想到讓隊裡的半大孩子們下田摘蠶豆,既保證主要農活不受影響,也為社員們辛苦幹活回家吃上新鮮的中飯菜。十幾個孩子踴躍加入,雀兒似的飛到田裡,嘩啦啦分散到各個地塊。手提籃子、木桶、洋麵袋子、麻籃等傢伙,往來穿梭。不需平時那樣的躲躲藏藏,可以堂而皇之地採摘,從從容容地剝出豆米塞進嘴裡,有滋有味地細嚼慢嚥。摘滿一籃送回地頭稱一稱斤兩,記賬按10斤1分工核算工分。臨近中午,摘好的蠶豆壘成一堆,隊長指派兩名老農掌秤,將數百斤蠶豆按人口分到各家。隨後,孩子們跟著自家大人帶上分得的蠶豆一道回家,雖然因為貪吃蠶豆採摘收穫不如別人,核計的工分也明顯少,一家子照樣開開心心。況且,手上一籃青滴滴的蠶豆,咋說也是孩子的勞動果實。午飯桌上會有一碗鮮香無比的水鹹菜燒蠶豆米,想想也叫人美滋滋的。

青青的秧苗綠遍田野,蠶豆早已花萎葉枯,莖、葉、豆角都變成黑色。人們把它拔了鋪曬到打穀場,乾透了又拿到石磙子上摔打脫出幹蹦蹦的蠶豆。幹蠶豆貯入家裡罈罈罐罐,隨時可以取出食用。蠶豆從嫩到老、從潮到幹,都是農家的美食。老豆角未完全曬乾時,那豆米炒了吃絕對別有風味,粗俗說法叫“放屁豆”。席二叔家人口多,院子寬敞,鄰里串門都喜歡聚在他家。晚上無事,大家團著沒完沒了地神侃,李家的三牛子端只洋鐵畚箕進門:生火,生火,今天請大家嚐嚐“放屁豆”。眾人立馬來神:好的呀,快點啊,今兒個真有了口福啦。火旺鍋熱,蠶豆下鍋,小火慢燻,沙拉沙拉炒一陣,“噗嗤、噗嗤”,鍋內的蠶豆開始不住地冒熱氣,即刻滿屋噴香。執鏟的三牛子忍不住捏兩顆品嚐,燙得舌頭直打轉,嘶了兩口氣連聲說:啊呀,香,真香,好吃,太好吃。很快熱熱的出鍋,老的、小的紛紛上前抓來分享。軟軟的豆皮,糯爛的豆肉,別有一番風味。這三牛子日後竟成了席二叔的小女婿,興許正是當年的“放屁豆”,贏得老丈人歡心,也俘獲了小姑娘的芳心。


盛夏時節,大人下地幹活天黑才得歸家,燒晚飯的差事自然落在家中稍大一點的孩子身上。中午的剩飯加水燒開,這便是晚上的燙飯粥。最好的粥菜,當然是炒蠶豆。取一些幹蠶豆用淘籮到河裡略微漂洗一下,生火下鍋,邊燒邊炒。姊妹弟兄多的,老大專炒,老二專燒,大火小火,全聽負責炒的指令。也有單獨一人又燒火又炒,灶後鍋前忙得顛顛的,續好草引著火,用火剪夾住架支起來,趕忙蹦到鍋前拿鏟子翻炒一陣,又連忙鑽進灶後填草。不一會兒,蠶豆嗶嗶啪啪炸響,起先斷斷續續,緊跟著響成一片,隨後零零星星,聽不見響聲的時候就可以熄火停燒了。抄兩鏟子盛起留作零嘴,舀兩瓢水倒進熱鍋,“嗤啦啦”水汽漫開,“咕嚕嚕”聽得見鍋內蠶豆吸水的聲響,水沒過蠶豆合上鍋蓋稍悶片刻便能起鍋。趁熱拌點鹽、撒幾滴香油、拍兩三瓣蒜頭加入,再用筷子摟撥攪和,一碗香味撲鼻、望而生津的烹蠶豆即刻大功告成。晚上,全家圍坐桌旁,就著蠶豆鹹喝兩碗薄溜溜的燙飯粥,對味合口,舒服暢快,生活的美好,盡在其中。當油菜花開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蠶豆莖稈的綠葉間也悄悄露出花瓣兒。裡下河農村幾乎很少見連片整塊地種植蠶豆,大多沿田埂、地頭、溝渠三兩排順邊兒延展著,花兒像星星一樣夾雜在綠葉間。花瓣主體呈白色,襯著紫羅蘭色、黑色的斑暈,像是在宣紙上塗染洇散開來的顏料,或深或淺,形狀也不太一致。迎風開放的蠶豆花,遠看似一群群張開翅膀的蝴蝶,靜靜地佇立在莖葉綠叢裡。蠶豆花的色調偏冷,不成規模,也沒有旺盛的氣勢,卻有一種淡雅、脫俗的感覺,不由讓人心生敬意。

春末,蠶豆花兒漸漸謝去,象小指尖樣的豆角接二連三從殘花和莖葉裡冒了出來。麥收前後,豆角也已經飽滿。成熟的豆角橢長型兩頭尖,青綠的殼面上附著輕霜似的絨毛,形狀類似於一葉小舟,因而,農村也通俗地稱之為船豆。豆角剝開裡面確如小船的船艙分為兩格或三四格,每格里躺著一粒豆米,中間倉裡的最大,向兩頭的漸小。豆米扁扁的橢圓形,顏色隨著嫩老的程度變化,越嫩的越是鮮綠,老的綠色變淺甚至有點泛白。根蒂部看上去像一截短短的縫線合口,掀開細小的蒂結可以褪掉一層豆皮,豆瓣兒如翠玉一般迎人。

頑皮的孩子們垂涎這碧綠鮮嫩的果實,在課餘假日結伴到田野嚐鮮。走在田埂上瞅準兩旁綠油油、肥嘟嘟的豆角,巡望四周沒有大人注意,連扯帶抹,一邊剝開豆殼就著將豆米啃進嘴裡,一邊忙不迭把摘下的豆角塞進衣袋。順著田埂走進麥田深處,密匝匝的麥子正好藏得住小小的身材,小傢伙們貓腰鑽進裡邊,忘乎所以地大塊朵頤,甜甜的、有些青澀,脆嫩可口,解饞,解渴,還挺充飢。過足了饞癮,機靈的小傢伙們會到河邊捧幾口水漱一下口,然後大搖大擺往家回。遇上田裡幹活的大人,總會有人故意盤問:細麻腿子,下田偷吃船豆的吧?小傢伙一個個走上前,朝問話的回道:不曾,不曾。又張開著口道:你看,你看,沒有啊。大人們又笑鬧著要檢查褲兜,小傢伙們呼的一下撒腿就跑,遠遠地回頭示威:查個毛球,老子就偷吃了,咋的?

“四夏”大忙,學校放假。收菜籽、割大麥、栽棉花,生產隊勞力緊張,隊長不由想到讓隊裡的半大孩子們下田摘蠶豆,既保證主要農活不受影響,也為社員們辛苦幹活回家吃上新鮮的中飯菜。十幾個孩子踴躍加入,雀兒似的飛到田裡,嘩啦啦分散到各個地塊。手提籃子、木桶、洋麵袋子、麻籃等傢伙,往來穿梭。不需平時那樣的躲躲藏藏,可以堂而皇之地採摘,從從容容地剝出豆米塞進嘴裡,有滋有味地細嚼慢嚥。摘滿一籃送回地頭稱一稱斤兩,記賬按10斤1分工核算工分。臨近中午,摘好的蠶豆壘成一堆,隊長指派兩名老農掌秤,將數百斤蠶豆按人口分到各家。隨後,孩子們跟著自家大人帶上分得的蠶豆一道回家,雖然因為貪吃蠶豆採摘收穫不如別人,核計的工分也明顯少,一家子照樣開開心心。況且,手上一籃青滴滴的蠶豆,咋說也是孩子的勞動果實。午飯桌上會有一碗鮮香無比的水鹹菜燒蠶豆米,想想也叫人美滋滋的。

青青的秧苗綠遍田野,蠶豆早已花萎葉枯,莖、葉、豆角都變成黑色。人們把它拔了鋪曬到打穀場,乾透了又拿到石磙子上摔打脫出幹蹦蹦的蠶豆。幹蠶豆貯入家裡罈罈罐罐,隨時可以取出食用。蠶豆從嫩到老、從潮到幹,都是農家的美食。老豆角未完全曬乾時,那豆米炒了吃絕對別有風味,粗俗說法叫“放屁豆”。席二叔家人口多,院子寬敞,鄰里串門都喜歡聚在他家。晚上無事,大家團著沒完沒了地神侃,李家的三牛子端只洋鐵畚箕進門:生火,生火,今天請大家嚐嚐“放屁豆”。眾人立馬來神:好的呀,快點啊,今兒個真有了口福啦。火旺鍋熱,蠶豆下鍋,小火慢燻,沙拉沙拉炒一陣,“噗嗤、噗嗤”,鍋內的蠶豆開始不住地冒熱氣,即刻滿屋噴香。執鏟的三牛子忍不住捏兩顆品嚐,燙得舌頭直打轉,嘶了兩口氣連聲說:啊呀,香,真香,好吃,太好吃。很快熱熱的出鍋,老的、小的紛紛上前抓來分享。軟軟的豆皮,糯爛的豆肉,別有一番風味。這三牛子日後竟成了席二叔的小女婿,興許正是當年的“放屁豆”,贏得老丈人歡心,也俘獲了小姑娘的芳心。


盛夏時節,大人下地幹活天黑才得歸家,燒晚飯的差事自然落在家中稍大一點的孩子身上。中午的剩飯加水燒開,這便是晚上的燙飯粥。最好的粥菜,當然是炒蠶豆。取一些幹蠶豆用淘籮到河裡略微漂洗一下,生火下鍋,邊燒邊炒。姊妹弟兄多的,老大專炒,老二專燒,大火小火,全聽負責炒的指令。也有單獨一人又燒火又炒,灶後鍋前忙得顛顛的,續好草引著火,用火剪夾住架支起來,趕忙蹦到鍋前拿鏟子翻炒一陣,又連忙鑽進灶後填草。不一會兒,蠶豆嗶嗶啪啪炸響,起先斷斷續續,緊跟著響成一片,隨後零零星星,聽不見響聲的時候就可以熄火停燒了。抄兩鏟子盛起留作零嘴,舀兩瓢水倒進熱鍋,“嗤啦啦”水汽漫開,“咕嚕嚕”聽得見鍋內蠶豆吸水的聲響,水沒過蠶豆合上鍋蓋稍悶片刻便能起鍋。趁熱拌點鹽、撒幾滴香油、拍兩三瓣蒜頭加入,再用筷子摟撥攪和,一碗香味撲鼻、望而生津的烹蠶豆即刻大功告成。晚上,全家圍坐桌旁,就著蠶豆鹹喝兩碗薄溜溜的燙飯粥,對味合口,舒服暢快,生活的美好,盡在其中。

蠶豆花兒開


入冬,平時省留著的蠶豆又可作下種。小鏟鍬插進土裡歪出一道縫口,丟幾粒蠶豆,撥兩撥填上土。無需施肥,也不用澆水,不經意間,葉芽兒就會從土裡鑽出來。來春,又見蠶豆花開,彩蝶蹁躚。群芳爭豔的春天裡,它只是默默地陪襯,靜幽幽的隱在油菜花的海洋和廣袤無邊的綠野。沉靜、低調、內斂,展現著紫羅蘭、白和黑的柔和素雅,孕育著新的生命。人間有味是清歡,蠶豆味兒,正是農家平常生活的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