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蠶豆是需水較多的作物,在生產上及時滿足蠶豆對水分的要求,是一項重要的增產措施。而土壤水分太多又會嚴重影響蠶豆及其根系的生長髮育,病害加重。蠶豆產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很不相同,需要採取不同的措施。有些地方生長期間雨水較多或長期處於陰雨綿綿,需要排水,而有些地方則是長期乾旱,就需要合理灌水。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蠶豆種植排水的原因和措施

  • 排水原因

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川及華南等地,一般冬春月降雨量50-60毫米,有的多達100-200毫米,月雨日10-20天。這些地區降雨多,雨多成為蠶豆高產的限制因素之一,尤其開花期需要天晴少雨。群眾說:“蠶豆最怕座花死”,花期若遇連綿陰雨,就會造成花莢大量脫落,病害加重而減產。

據瞭解,蠶豆豐歉年的平均畝產和當地氣象站同期觀察的溫度、雨量、雨日和日照進行比較結果,得出蠶豆開花結莢期的溫度與豐歉年的關係不大,而與降雨量多少密切相關。日照時數和豐歉年雖有一定的關係,但日照時數的多少又常以降雨量、雨日的多少作參考。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 排水措施

針對雨水較多的情況,開好深溝、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位就顯得特別重要。具體做法:開溝深25.5釐米、排水較好的蠶豆比開溝深11.5釐米、排水不良的根系生長得好。結果表現為單株綠葉多,病害輕,根瘤數多50%,每叢結莢多26%。因此,除播種外,還應注意開溝分廂,做到溝深溝直,另外在蠶豆生育期間還要經常檢查,需要疏通溝道,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蠶豆水分需求

在雲南等地的乾旱地區,冬春長期處於幹早季節,冬春降雨量僅佔全年雨量的10%左右,尤其是12月-2月,雨量更為稀少。3個月只有30-40毫米雨水,空氣相對溼度低至50-60%,土壤水分蒸發卻很大,所以必須保證蠶豆水分的需要才能獲得穩產高產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 土壤水分保證

通過對蠶豆的需水試驗結果顯示:整個生育期每畝蠶豆耗水量為221.8立方米,耗水量最多的是盛花期為45.6立方米。在種植過程中,必須使土壤水分保持在30-40%,如盛花期0-30釐米土壤溼度為22.2%,每畝儲水量為57.3立方米時,蠶豆植株呈枯萎狀,說明已嚴重缺水,可見水分對蠶豆在乾旱地區的生長十分重要。

  • 適度把握水量

為了讓蠶豆在生長過程中保持有足夠的水分,通常都是通過灌水的方法來進行。而蠶豆灌水的技術性比較強,直接受氣候、土壤、地下水位高低等條件影響,還與蠶豆品種及生育時期密切相關。灌水量要掌握適當,少了不能滿足蠶豆的需要,過多則會降低土壤溫度、抑制生長髮育;有時還會因土壤水分過多,株間溼度大,加重鏽病的危害。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根據群眾經驗,蠶豆在中午時如果葉片萎蔫、變灰白色,應及時灌水,萎蔫的時間過長會影響植株生長,並造成花莢脫落。在灌水技術上應注意放大水速灌速撤,切忌細水長流,慢灌久淹。

  • 灌水次數

灌水次數受氣候、土質、地勢和品種影響較大。一般大粒品種需水較多,不耐乾旱,應適當多灌;小粒品種比較耐旱,可適當少灌;中粒品種的耐旱性介於大粒品種和小粒品種之間。

不同土壤結構的保水能力有很大的不同,灌水多少也會不同,如土質粘重的膠泥田、紅泥田、窯泥田等保水保肥力強,應適當少灌;土質含砂的砂田、夾砂田等,保水保肥力弱,則應適當多灌。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蠶豆分階段灌水技巧

灌水技術除應掌握以上方法外,對各生育時期水分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根據不同生育時期進行合理灌水顯得十分重要,現就苗期、花莢期和鼓粒成熟期的灌水技巧介紹如下:

  • 苗期灌水

蠶豆苗期(出苗至現蕾前)葉片少,氣溫低,水分蒸發慢,因此耗水量較小。除因缺水出苗困難的蠶豆要及時灌水出苗外,一般都不灌水。如果苗期土壤水分過多,不僅達不到高產的長相,還會引起鐮刀菌的侵染,造成根腐、莖基腐爛死苗。苗期不灌水或少灌水,可促進根系向下深扎,控制地上部分旺長,達到根多、根深、苗壯的高產長相,為後期生長髮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明顯的增產作用。

1、苗期“蹲苗”少灌水作用

蠶豆苗期

“蹲苗”(延遲苗期灌水,即出苗至現蕾初花期不灌水,結合中耕二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有顯著的增產效果。其作用是:

(1)有利於防止“瘟棵”死苗。蠶豆“瘟棵”死苗與苗期覆水時間有密切的關係,一般覆水早的比覆水遲的表現嚴重。

(2)有利於適當延遲苗期覆水時間,調節土壤水分供應,能大大減輕病害,促進全苗。

(3)有利於莖枝間的協調發展。

而在蠶豆生長過程中會出現分枝之間生育上的不平衡性,即分為有效枝和無效枝。有效分枝中又有強枝和弱枝,一般強枝佔60-70%,弱枝佔30-40%。強枝和弱枝在結莢、每莢粒數和百粒重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2、“蹲苗”少灌水效果

採用“蹲苗”技術以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主莖的營養生長,促進了分枝的生長,分枝間在植株生長前期就比較協調平衡。在播種後的50天到70天內,可以發現“蹲苗”的分枝與主莖在生長上的差異比未“蹲苗”的都小。

例如播種後60天比較株高,“蹲苗” 的第一分枝比主莖增1.3釐米,第二分枝比主莖增0.15釐米,第三分枝比主莖減9. 81釐米;未“蹲苗”的第一分枝比主莖減7.15釐米,第二分枝比主莖減15.89釐米,第三分枝比主莖減21.75釐米,有利於植株各器官間的協調發展。“蹲苗”的株高減46.0釐米,結莢部位降低34.3釐米,每枝結莢數和每枝粒數分別增加2.96個和4.6粒,每莢粒數和百粒重差別不大。

說明“蹲苗”後植株各器官在形態上、生理上比較協調,促使經濟性狀表現良好,有利於協調群體結構。一般不“蹲苗”的植株因比較高大,進入現蕾期就封行,徒長廕庇,造成營養虧缺,致使無效蕾、花、莢多,產量不高。實行“蹲苗”後,一般封行期推遲到開花期,因而葉片受光充分,尤其植株中、下部葉片受光良好,有利於創造一個高效的群體結構,每畝莢粒數顯著增多,產量提高。所以苗期“蹲苗”基本不灌水或者少灌水,這是保證苗期生長的一個重要指標。

花莢期灌水

蠶豆花莢期對水分的需要量最大,是對水分需要的臨界期。同時也是蠶豆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既要增大植株體積,揩好豐產架子,又要大量開花結莢。如果水分不足,則會影響根系對養分的正常吸收,造成營養缺乏,同時還會造成葉片萎蔫,光合作用受到影響,光合產物運轉不正常,造成花莢脫落增多。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 花莢期灌水的重要性

其中蠶豆花莢期0-30釐米的土壤含水量以25-30%左右為宜。如果在0-30釐米的土壤含水量低於20%就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低於15%會造成大量無效蕾、花、莢。土壤含水適當,盛花期正常生長的植株,株高為46. 5釐米,複葉數13.3片,主根長31 .51釐米,側根數49.21條,根瘤總數76.5個。

無效蕾、花、莢率為54.6%3土壤水分不足的株高僅31.2釐米,複葉數9 .3片,主根長19.6釐米,側根數38.1條, 根瘤數41.2個,無效蕾、花、莢率77.2%。若蠶豆花莢期正值冬春乾旱季節,空氣溼度低,氣候乾燥,寒流侵襲頻繁,因此蠶豆主產區都特別重視灌好花莢水。

  • 灌水時間與次數

一般是在蠶豆開花結莢期根據土質、地勢和苗棵生長情況決定灌水時間和次數。“高炕田” 由於地下水位低,土壤表層易乾旱,需分別灌好現蕾、開花、結莢水;平壩區地下水位較適中,主要根據土質情況決定灌水次數。如土質粘重的膠泥田、紅泥田、窯泥田等,一般著重在臘月和立春前後灌好開花水和結莢水;而砂田、夾砂田則要根據苗情適當增加灌水次數。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鼓粒水灌水

蠶豆籽粒充實需要較多的水分,水分不足,光合產物運轉受到影響,造成早枯逼熟,百粒重下降。據調查,鼓粒水(又稱灌漿水)可以促進子粒飽滿,百粒重顯著增加。一般每畝可增產50斤左右,這次灌水要特別注意及時。

但有的地方不習慣在鼓粒期灌水,怕收蠶豆後曬不幹,影響後作水稻生長,結果給蠶豆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據調查,

只要注意速灌速撤,灌水時間不要過長,防止積水,這樣就可避免溼度過大,蠶豆收後及時翻挖曬,也不會影響後作水稻生長

蠶豆種植:正確掌握蠶豆種植排水與灌水技巧,有助於提高蠶豆產量

總結:想要蠶豆達到增產效果就需要從蠶豆的灌溉和排放做起,根據蠶豆具體的要求來進行合理的灌溉和排放。只有掌握種植的技巧,才能有助於蠶豆的生長。蠶豆在生長過程中會因各個不同階段灌水的程度而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掌握好蠶豆種植的效果,以便提高蠶豆的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