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祕密

一件與特定歷史背景相關的繪畫作品,在若干年後,由於歷史背景的變化,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極有可能會被後人“降解”,其解讀必定會有不同程度的丟失,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到底會丟失多少?往往就不得而知了。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但是在這幅盛世昌平的景象背後卻隱含著哪些驚人秘密!

《清明上河圖》卷描繪的一系列細節均為崇寧年間(1102—1106)開封城生活風俗的真實景象,而不是實景實地。畫家這樣構思並不是僅僅想隨心所欲地表現上述諸多生活細節,隨著畫面展開,不難發現是張擇端的儒家思想本質促使他以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去觀察和表現開封城內外更深一層關乎社稷安危的事例。

一、瘋狂的驚馬 驚馬闖進郊市是《清》卷序曲後的開場,這個開場是焦慮的。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二、虛設的望火樓 缺失消防的北宋都城猶如坐在火山口上。東京的絕大多數建築都是磚木結構,在北宋經歷了40多次特大火災,死亡者不可計數。消防是當時朝野最嚴峻的安全問題。

三、驚悚的船橋險情 船與橋欲相撞,象徵著畫中的社會矛盾到了高潮,畫家將拱橋和大船作為全卷的視覺中心和矛盾高峰。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四、嚴峻的商賈囤糧問題 商賈囤糧預示著朝廷將失去開封的糧食市場。

五、慵懶的遞鋪官兵 慵懶的官兵使這座城市失去了保護。由於北宋後期冗官、冗兵、冗費等弊政,圖中本應在清早出行的差役隊伍,快到晌午,差官還遲遲不出,真實地表現了北宋末年拖沓低效的吏治局面。圖中還多次出現軍容官服不整的現象,反映了北宋後期吏治的鬆懈現象是十分廣泛的。

六、嚴酷的黨爭事件 黨爭波及到瀆文和社會平和。畫中兩處出現殘酷的瀆文悲劇,車伕把被廢黜的舊黨人書寫的大字屏風當作苫布,包裹著舊黨人的其他書籍文字裝上串車,奉主人之命推到郊外銷燬。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七、撤防的城門 洞開的城門靜靜地等待著亡國之日。《清》卷城門不是甕城,無法構成防禦體系,城牆上下沒有一個守備人員,更沒有監門官,唯有一白衣更夫在城牆上看熱鬧。土牆上面也沒有任何城防工事,沒有射箭的城垛,甚至連虛設的城防都沒有。北宋朝廷養兵百萬,不知安在。

八、沉重的商稅 激增的商稅是北宋的民沸之源。城門口內面對駝隊的是稅務所,在當時叫“場務”,北宋朝廷在清明節給政府官員放公假三天,除了值守者之外,全卷只剩下場務裡的幾個稅務官。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九、氾濫的酒患 酒患成災是東京城嚴重的社會問題。《清》卷在“正店”右側有一間臨街的屋子,地上立有八隻裝酒的梢桶,大桶上還放著兩隻小桶。本應該在城門口崗位上出現的軍卒卻精神抖擻地現身在正店酒鋪裡,聯繫前面遞鋪門口懶散的走卒、屋裡貪睡的官員以及被撤銷的望火樓,前後幾處軍人的精神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畫家機智巧妙地揶揄了這幾個弓箭手,體現出畫家對宋軍現實弊病的批判精神。

十、嚴重侵街的商鋪和擁擠的交通 北宋社會的痼疾——“侵街”現象日益嚴重。畫中街道兩邊大量出現屋簷前加建的雨搭以及從平房伸展出來的遮陽棚和擋雨棚等輔助性建築,在其下開設買賣,或臨街擺攤設擔,經過數次“得寸進尺”,構成了北宋幾朝都無法解決的“侵街”痼疾,造成交通擁擠、消防通道堵塞的惡果,且愈演愈烈。商鋪甚至雲集到拱橋上,堵塞橋面通行,造成險象環生的局面。城門口亦擁堵不堪,無人管理。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十一、鮮明的貧富差異 宋代官員的俸祿達到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峰,畫家十分注重表現貧富對比,對比從卷首就開始了,畫家將困頓的出行貧民和歡快的踏青返城的貴族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在城門外的平橋上畫了三個小乞丐,正糾纏著成人。《清》卷更多地描繪了許多破產農民到開封謀生的情景。

十二、耐人尋味的結尾 從古代人物畫長卷的結尾最能查考出畫家的藝術匠心。張擇端在卷尾精心設計,耐人尋味:問病、問命、問道三個場景均聚合在此,絕非巧合,“三問”給全卷一個精彩而發人深省的結局。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畫家描繪了上述十多個社會問題,孤立地看,是一個個互不關聯的偶發事件或可供欣賞的噱頭,聯繫起來看,則是一樁樁有著內在深刻聯繫的失政之象,特別是畫家超出了繪畫表現事物的常規,描繪了一系列交通險情如驚馬闖市、船橋欲撞、車禍隱患等,這絕不是為了賞心悅目,描繪這些,既不是畫家創作的突發性,也不是開封生活的偶然性,而是北宋末年日益衰微的朝廷政治必然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弊病。

《清明上河圖》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一個受儒家思想薰陶、善於針砭現實的畫家,是不會熟視無睹的。這些細節足以令人重新認知《清》卷的繪畫主題,客觀解讀這些圖像揭示的實情及其背後的諸多信息,有助於增補以往認識該卷的不足乃至調整過去對該卷的基本認識,尤其是重新反思以往所認為《清》卷是表現北宋“政治清明”或“清明盛世” 的學術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