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的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家張擇端所作,生動記錄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

張擇端,山東人,任職於北宋時期的翰林圖畫院。他因親手繪製了中國幾千年繪畫史上最好的一幅風俗畫—(清明上河圖》而馳名天一萬。 張擇端很年輕就離開了山東老家,來到大宋的都城東京沛梁。年紀輕輕的他初到沛梁,人地兩生,生活頗為不易。無事的時候,他不願一個人在家中孤獨悶坐,常到汁河邊及城裡最繁華的地方去遊蕩。幸虧他畫得一手好畫,偶爾賣幾張畫,勉強憫口度日。就這樣,幾年的光陰匆匆而過。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好友趙太垂。趙太垂家世代行醫,且宅心仁厚,為人誠懇,對這個自異鄉而來的年輕遊子照顧有加,時常請張擇端到家中用飯閒談。有時他還將張擇端介紹給生意上的朋友,讓他幫朋友繪製壁畫或肖像什麼的。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張擇端是一位全才的畫家,無論舟車、市肆、橋樑、人物、城杯幾乎無一不精。因為他畫得不錯,幾年之後就在沐梁出了名。 出名之後的張擇端,經人舉薦,參加了宋徽宗翰林圖畫院的考試,成為了一名有傣祿的宮廷畫家。張擇端做官以後常惦記著好友趙太叢,.只要得空,就到趙家醫館看望朋友。 趙.家的醫館設在離城門不遠的繁華處,由於信譽好,有很多人都慕名前去尋醫問藥。可是街上醫館林立,有很多患者走錯了地方,誤人別家醫館,只得將錯就錯,運氣不好的甚至還延誤了病情。 張擇端知道這種情況以後,為趙太承出了一個主意。他幫趙太承設計了幾幅大大的布制招牌,其中一幅寫著“本堂法制應症煎劑”8個大字,其他幾幅則都是趙家所制各種丸散膏丹的介紹。招牌樹立以後,來治病的患者們遠遠就能看見趙家高大的布制招牌,再也沒有人走錯門了。 趙太叢非常高興,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他特地邀請張擇端到洋河虹橋邊最好的酒家吃飯。這處酒家視野極佳,看得到汁梁最有名的虹橋。 虹橋是一座木質結構的拱橋,橫跨寬闊的沛河_.仁,橋的跨度很大,便於船隻通行。虹橋造型優美別緻,最難得的是,整座虹橋沒有一根柱子,宛如一道飛虹。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這麼有名

首先,中國畫最講究意境,畫家最愛畫山水、花鳥、靜物,再不濟也要畫文化人面基,反映市井生活的寫實風俗畫非常少。

其次,《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界畫,在作畫時要藉助界尺來勾勒建築。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清明上河圖》中的歡門

這種畫的缺點就是筆法僵硬呆板,畫出來的房屋像建築施工圖。張擇端雖然也用界尺,但他只在畫長直線的時候用,短直線和連接線堅持用手畫。這樣,圖上的房屋就不枯燥了,有了生活氣息。只不過宋朝之後,界畫畫家越來越少。

但反過來,物以稀為貴,這幅反映北宋城市生活的界畫自然愈發獨特起來,成了這一類型的鼻祖。

最關鍵的是,這幅現實主義長卷在作者精巧的佈局下,展示出了一種高超的戲劇感。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清明上河圖》長 528.7 釐米,寬 24.8 釐米。畫中約有 800 多人,牲畜 60 多匹,船隻 28 艘,房屋樓宇 30 多棟,車 20 輛,轎 8 頂,樹木 170 多棵。放大任意一個局部細細端詳,會發現人物階級不同,衣著不同,神情也大大不同,其間隱藏了海量的細節,還穿插著各種活動,有意思極了。

古人看畫的時候,不能長卷鋪開一覽無遺,要從右往左慢慢瀏覽,邊看、邊走、邊展開,才會一點一點疊加出信息量:從郊野到虹橋,樓臺屋宇層巒疊嶂,三教九流輪番登場,就像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如果給《清明上河圖》起一個當代的名字,也許會叫《北宋最後的夜晚》。

清明上河圖的數量之謎

關於傳世《清明上河圖》的數量,至今莫衷一是。經奈良大學教授古原宏伸調查:日本有18件,臺北有13件,紐約有6件,倫敦有4件,芝加哥、洛杉磯、布拉格及北京等地各3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4件,共計41件。而北京故宮相關人士參與編纂的《清明上河圖:珍藏版》一書則說:中國大陸有10件,中國臺灣有10件,日本有11件,美國有6件,歐洲有6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5件。

通常認為,以“清明上河圖”為題,且有一定價值的作品在全世界達50件,另外也有100件的說法。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張擇端像 ”

歷史上,真正見過張擇端真跡之人少之又少,而不斷有人持續畫出《清明上河圖》。大多數作品不得按照複製本(甚至是再複製品)描繪,也總是靠想象來完成,所以《清明上河圖》各版本間的差異很大。

總體來說說,《清明上河圖》大致可以區分為3大系統。分別是:張擇端的真跡、明代仇英的“仇英本”和清代宮廷畫家的“清院本”。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本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牧、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參照各朝的仿本協作畫成,故之清院本。

清院本是集各家所長,又受西洋畫風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行置其中。此畫充分地展現了清初民俗風情,堪稱院畫中的精品之作。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盛世危機

“驚 馬 ”

卷首,一群頗有聲勢的隊伍踏青而來,後有馬伕殿後。夫人坐在轎中,轎頂插滿花草,官人坐於馬上,中間是擔著東西的轎伕。轎子後面的第一個僕人,身上擔著打獵收穫的兩隻野雞,旁邊牆上還趴著兩小孩正在觀望。

不知是何緣故,路上一馬受驚狂奔(前半身因殘破而缺失),三個馬伕慌忙在後追趕,周圍的人們頓時驚慌起來,一老人急忙招呼在路邊玩耍的小孩回家,另一持杖老人慌忙閃躲,前面酒館旁的黑驢被驚馬嚇得亂跳,店內的食客聞聲張望,這是張擇端在畫中描繪的第一個險象伏筆。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望 火 樓 ”

這個建於高處的亭子叫望火樓,是觀察火情的閣樓。汴京城中每一坊(坊就像現在的居民小區)都有望火亭,亭上需有人值班眺望,亭下還有屯兵駐紮,一旦發現火情,可馬上組織滅火。

然而在畫卷中,這唯有一處望火樓形同虛設,廳內是歇腳的長凳,亭下開滿了酒館。北宋末的消防系統已頹敗至此。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船 橋 險 情 ”

北宋人在清明節喜歡到河上觀水賞魚,圖中拱橋兩側聚集大批人群,可眼下的情形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幾個縴夫埋頭拉縴卻忘了招呼船工放下桅杆,導致桅杆即將撞上拱橋!

險情至此,拱橋上下行人大聲呼救,縴夫聞聲鬆開繩索,船工放下桅杆,船頂上的船伕奮力用長杆頂住橋樑... ...橋上和岸上的百姓們都捏著一把汗,橋上有人為防船工落水,拋出繩索... ...

而此時橋上上演了另一場官員爭道的鬧劇,坐轎的文官與騎馬的武官互不相讓,轎伕與馬伕個仗其主,爭吵不休。橋上橋下險情成為全卷高潮。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商 賈 屯 糧 ”

為了抵禦年荒和逼退商賈的勢力,北宋歷朝注重在汴河沿岸建立營倉。

但畫中繪有兩處裝卸工卸船的場景,船主們指揮著僱工隊伍卸糧到深巷私倉,所有糧船皆非官辦,也無度量管到場監運。

朝廷丟了國糧儲運的機會,北宋潛在的官糧危機暴露無遺。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懶 卒 ”

遞鋪衙門前坐臥著九個兵卒,還有兩隻公文箱,顯然這是一對公差,像是在這裡待命多時,已十分疲憊了。

院子裡躺臥著一匹吃飽的白馬,一個馬伕手持韁繩,傾斜一側,似乎在等待馬的主人。應該是清早出行的官差,快到晌午仍遲遲不出。可見北宋官府效率之低下。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黨 爭 ”

1102年,徽宗改元崇寧,罷黜舊黨,史稱“新舊黨爭”,次年,蔡京下令焚燬蘇軾、黃庭堅等舊黨人的墨跡文集,嚴禁生徒識讀、藏家寶之,蘇軾文字翰墨“既經崇寧、大觀焚燬之餘,人間所藏,該一二數也”。

在畫中的兩處,車伕們將被廢黜的舊黨書寫的大字屏風當做苫布,包裹著舊黨人的其他書籍文字裝上串車,奉主人之命推到郊外去銷燬。

張擇端生動的捕捉到這個細節,反映了當時新舊黨爭的殘酷和對文化藝術的破壞。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城 門 洞 開”

洞開的城門靜靜地等待著亡國之日。《清明上河圖》卷城門不是甕城,無法構成防禦體系,夯土壘成的城牆,四處塌陷,上面也沒有放任何城防工事,連射箭的城垛也沒有。

城門前後、城樓上下竟沒有一兵一卒把守,北宋的門禁制度已經徹底渙散了。

北宋後期,遼金兩國的奸細多次暗訪汴京,刺探軍情是家常便飯,而畫家唯獨將駱駝隊和胡人畫在不設防的城門口。

徽宗朝軍日漸衰退、國防漸趨淡漠,亡國似乎指日可待。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重 稅 ”

城內第一家便是稅務所,進城貨物必須先驗貨交稅。門口四個車伕運來一包紡織品,一個車伕進屋向稅務官報稅,門外驗收官員指著麻包報出大數,引起車伕們不滿,雙方吵聲之高,驚動了城樓上的更夫向下張望。

在徽宗朝大辦漕運花石綱之時,稅額激增,車伕與納稅者的糾紛,是當時緊張的官民關係的縮影。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酒 患”

“正店”是政府授權釀造美酒的酒店,正店右側的臨街小屋原為軍巡捕屋(相當於消防站),現已改為軍酒轉運站,屋內撲火用的三杆麻桿皆宜已廢棄,屋前八隻木桶原為消防存水之用,此時已變身酒桶。

三個御林軍是奉命前來押送軍酒的,他們在臨行前例行檢查武器,正中一位帶著護腕的漢子正在拉滿弓試弦,他大概剛飲完了酒,渾身爆發出力量,顯現出肌肉發達的體格;左側一位正在繫護腰,右側一位在纏護腕 。本應守衛城門的軍卒卻精神抖擻的顯身在酒鋪裡。

且全卷新酒、小酒、老酒等招牌多次出現,滿城酒車簇簇不絕,足見朝廷的軍力之弊及民間的酒患之重。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 商 鋪 侵 街 ”

北宋社會的痼疾——“侵街現象嚴重”

畫中街道兩邊大量出現屋簷前加建雨塔以及從平房延伸出來的遮陽棚和躲雨棚等輔助性建築物,或開設買賣,或擺攤設擔,經過數次“得寸進尺”,構成了北宋幾朝都無法解決的“侵街”現象,造成交通擁擠、消防通道堵塞的痼疾,且愈演愈烈。

商鋪甚至雲集到橋面上,堵塞橋面通行,造成險象環生的局面。

城門口擁堵不堪,無人管理,這些都是城市管理失控造成的。

《清明上河圖》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