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可以吗

“今朝有酒今朝醉”,千古名句,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然而,实行起来,真的可以么?

偶然在腾讯网文化专栏上读到一篇文章,论及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诗,那篇文章说:罗隐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痛快背后,却是极端的愁苦。世人只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痛快,却少有人知下句的苦,太心酸云云。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可以吗

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理解为“极端的愁苦”,不仅完全没有读懂这下一句,更是完全没有读懂这首诗。

罗隐的《自遣》全诗——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首诗,只有愁字,哪有愁苦?

首先,“明日愁来明日愁”一句的难懂之处在于对明天的理解。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我们不得不问:明天真的存在吗?当你坐卧今夜,更深漏断,午夜钟鸣,那是明天来了吗?你还不明白,是今天又来了,又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了。

明天既不存在,那愁又何来?

其次,其实这首诗里有两个“愁”字,第二句的“愁”一出来立即就被“悠悠”否定掉了。也就是说,那个推给不存在的明天之不存在的“愁”,已经早有铺垫,或者说早有解释。

那篇文章后来说,罗隐的愁恨,还有来自于当时唐王朝的家国之愁。但是,对不起,这不叫愁,这叫“忧”,即范仲淹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忧”。这个“忧”里没有“愁”有的却是“乐”,即“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乐”,家国天下堪忧,何乐而不为?

生于晚唐的罗隐善作“愤懑不平”之语,得罪权贵,导致仕途“十上不第”。但他还是写了讽人刺世的《谗书》,其中有《英雄之言》一篇曰——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今日读来,不胜唏嘘。遂叹殷鉴之不远,隐者之可亲。

最终,罗隐活了77岁,在平均人口寿命只有三十几岁的唐代,可谓寿比南山。可知其句“今朝有酒今朝醉”不仅可行,其理又何其旷达高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