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睦是孩子最好的資產,愛不要均分,為什麼存在育兒怪圈?

小時操心大了省心的怪圈

小時候愛哭鬧,特別難帶的孩子,大了反而讓人省心,有此種經歷的父母不在少數,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專家也給不出明確的答案,也許這是一種錯覺,因為在父母的意識裡,已經習慣了孩子的麻煩,早已把孩子看成不是省油的燈,所以,孩子大了,懂點事,稍微乖一點,父母就感覺萬幸了,覺得孩子聽話多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難帶的孩子,一定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父母會傾注更多的精力,這會增加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孩子也會從父母那裡見識和學會更多解決麻煩的方法,那麼,隨著孩子心智的成熟,他們更能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不管怎麼說,父母應該對自己曾經的付出有一種欣慰吧。

父母和睦是孩子最好的資產,愛不要均分,為什麼存在育兒怪圈?


小時候麻煩的孩子,參與意識較強,父母要一絲不苟的親手去應付,這樣的經歷讓孩子本身積累了經驗,而那些小時侯聽話的孩子,父母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和精力要少得多,正是因為他們聽話,所以,他們遇到問題時,要麼父母全權出面解決,要麼三言兩語就忽悠過去,越是聽話越是被包辦,這樣孩子自我意識就低,等他們長大了,自主意識增強了,自然會有些違拗父母意願的舉動,這也會讓父母產生誤會,認為孩子變了,不聽話了,父母給出負面的評價也會隨之增多,這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相反,小時候麻煩,大了聽話點的孩子,父母給的正面評價也會增加,這將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由此看來,教育孩子的這件事真不簡單,麻煩的或聽話的,好帶的與難帶的,其中都有許多坑,都不是一條平坦的路。理解孩子最重要,任何不被理解的行為,都可能成為孩子適應社會的隱患。

對待老大老二,愛需平分嗎?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兩個孩子的家庭越來越多,那麼,對於兩個孩子的父母,愛需要平分嗎,或者是更向小的老二傾斜?

愛無需平分,也不用刻意向老二傾斜,只要按需分配就合理,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對父母的依賴也不一樣,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給予幫助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不是根據孩子的大小,來分配時間和精力,才是真正的公平。批評與責備也是一種愛,也要根據同樣的原則分給孩子。

父母和睦是孩子最好的資產,愛不要均分,為什麼存在育兒怪圈?


對於絕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家庭資源都是有限的,都應實行按需分配的原則,最好的做法是把每個孩子都當作獨生子女來看待,不用擔心對誰不公,對誰內疚,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愛就是兩份愛,而總是想把同樣的愛分攤給孩子,做得再好也都是二分之一的愛。

除了合理分配愛,父母還要正確處理孩子間爭吵,對於孩子來說,自己都是有理的一方,作為父母不要簡單的去判定誰對誰錯,只要讓他們說清各自的理由就可以了,允許孩子爭吵,孩子在爭吵中能學會人際關係的處理,以及怎樣表達自己的訴求,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孩子間的爭吵要引導孩子自行和解,不要去做裁判和法官。

父母和睦是孩子最好的資產,愛不要均分,為什麼存在育兒怪圈?


夫妻和睦是孩子最大的資產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夫妻和睦,這也是給孩子的最好資產,父母關係不融洽的家庭,孩子很難體會到真正的幸福,關係不好的父母表演得再出色,孩子也能體察到其中的真假,並且在心靈裡留下陰影,承受其中的傷害。

父母不但要經營好夫妻關係,還要處理好與其他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你怎樣對待長輩,孩子將來就怎樣對待你,你有怎樣的手足情,孩子將來就有怎樣的兄弟姐妹情,你怎樣對待孩子,孩子將來就怎樣對待自己的子女,孩子的幸福感來自父母的傳遞,家庭的薰陶,而不是空洞的說教,指南。

父母做好自己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父母怎麼走,孩子就會跟著怎樣走,走對了一路順風,走錯了一路坎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