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宗教, 西方社會的成功密碼

科學起源於古希臘,孕育於歐洲中世紀,勃發於文藝復興,大發展於工業革命。科學是西方社會賴以發展壯大的核心要素之一。所謂的科學就是一整套的邏輯思維方法的總和,是理性主義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理性思維其實就是科學思維。當然科學的中心不是別的,而是我們人類自身。人是科學的核心。我們人類通過科學得以認識自己和外部的世界;使得我們可以更好的為自己的發展提供空間和時間上的可能性。

科學與宗教, 西方社會的成功密碼

為什麼科學發源於西方而不是其它地方呢?首先,西方社會具有科學發展的傳統,在古希臘的歐幾米得,亞里士多德那裡我們可以找到根源。“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理念在兩千年以前的西方就被響亮的喊出了。反觀中國古代社會一切都要服務於君主專制的神性渲染;因此也就沒有了科學產生的可能性了。西方社會在西羅馬滅亡後經歷了一段較為漫長的黑暗中世紀。文化不再昌明,各邦國互相征伐,階級固化中的貴族統治,基督教會對世俗政權的壓制等等的一切,都讓這個時期的歐洲看起來毫無希望。但就是在這樣的毫無希望裡,恰恰科學新希望的種子正在慢慢發芽。

科學與宗教, 西方社會的成功密碼

中世紀的基督教會是知識的壟斷階層,他們對中世紀文化處於壟斷地位。普通的老百姓大部分是目不識丁的。使得教會在信眾中的威望無形中又提高了。他們除了在政治上利用教權干預世俗政治之外;還積極的進行著知識的繼承與傳播。這其中就包括由教會建立或者在其影響下建立的教育機構——中世紀大學,比如法國的巴黎大學始建於12世紀末,巴黎大學由主教的代理人主持,教授由教會委任,併發給薪俸。還有後來在巴黎大學影響下建立的牛津大學(1168年)和劍橋大學(1209年)。這些中世紀大學就成了近代科學發端的重要載體之一。同時它們都得到了強勢教會的承認和幫助。為什麼中世紀基督教會對大學這種教育機構採取這樣的態度?

科學與宗教, 西方社會的成功密碼

首先,教會是知識的壟斷者,甚至是世俗政權的操控者;大學的創辦註定離不開教會。其次,教會建立學校的重要目的當然是為了傳播和促進知識的進步。這些因素就為近代西方科學的大發展提供了最初的基礎。那麼問題又來了,基督教會為什麼會允許科學的發展?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方基督教會不都是阻礙科學發展的嗎?其實,這是我們對西方文化一個大誤區。中世紀基督教絕不是阻礙科學發展的因素;恰恰相反,它是中世紀及近代前期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科學與宗教, 西方社會的成功密碼

問題又來了,那個時候的基督教會為什麼會成為促進科學發展的推動力呢?這實際上跟教會的一個認知是分不開的。他們認為科學是瞭解上帝的重要途徑;他們將科學作為了解上帝的工具。這一個至關重要的認知,因為這個認知,教會一度成為中世紀科學孕育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比如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它同時也是基督教會的神職人員。又比如生活在17世紀英國革命時期的牛頓,它早年研究科學,發現物理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還發明瞭微積分學。但後來,他卻轉而研究起了神學。我看起來不可思議。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對西方文化有更多的瞭解也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了。在中世紀及近代的歐洲人眼裡——研究科學是為了瞭解上帝與上帝對話,研究神學同樣也是這個目的。只不過是手段不同而已。

科學與宗教, 西方社會的成功密碼

在基督教徒眼裡,上帝是萬物的主宰,是他創造了世界。既然是他創造了世界,也就是說,我們所經歷的幸福、富足、快樂、風和日麗等等美好的東西是上帝帶給我們的。同樣的,我們所經歷的苦難、貧窮、懊惱、地震、海嘯等也是上帝帶給我們的。既然這樣,就更加有通過科學的辦法認識上帝的必要了。因為上帝的變換無常,所以教眾越感有必要通過科學的辦法認識上帝,知道他何時帶給我們風暴、海嘯、地震、富足等等。因此這個時候科學就變成了以人為中心的科學。因為它最終是以通過了解上帝為途徑服務於人為目的了。這個微妙變化就為歐洲近代前期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復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從此歐洲走出中世紀,開啟了屬於自己的一段恢弘篇章!

科學與宗教就這樣碰撞出無比燦爛的花火;直到今天,我們還在這花火的照耀下奮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