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的教育思想(下篇)

盧梭的教育思想(下篇)

三、公民教育理論盧梭在《愛彌兒》中所表達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是在封建制度發生危機、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已經來臨,但封建專制尚未倒臺的政治前提下提出的革命性主張。一方面,他反對培養國家公民,主張培養“自然人”;反對兒童閱讀書本,主張兒童親身活動;反對國家學校教育制度,提倡家庭教師實施教育:反對壓制、灌輸,主張給兒童以自由。但這只是盧梭教育思想的-個方面。另一方面,他主張建立資本主義的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培養良好的國家公民。他是一- 個對新的社會制度充滿幻想的思想家。當他在設想新制度建立後的教育問題時,就特別主張建立國家教育制度和培養良好的國家公民。

盧梭認為:①理想國家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忠誠的愛國者:②學校教育由國家掌管.不能按教象的公富分設學校和課程,要求兒童接受同樣的教育:③對於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費,國家也要給予補貼:(④教師需由本國公民擔任;⑤體育是教育裡最重要的部分,“不僅是為了使兒健康而強壯,尤其是為了對道德的影響”。

盧梭的教育思想(下篇)

四、女子教育論盧梭關於女子教育的觀點是從其“歸於自然”的基本思想引申出來的。他提出男子和女子一樣也要接受教育,但他在女子教育問題上總的傾向是保守的。①“小家碧玉,賢妻良母”是教育目標:②他主張女孩首先要培養健康的身體,但更傾向於靈巧的目的,這有益於生有健壯的孩子和獲用良好的身段;③女子要學習唱歌、跳舞等藝術活動,使之聲音動人、身材靈巧、風度優雅,以更好時愉悅家人、教育子女;④但他認為女子沒有精細的頭腦和集中的注意力去研究嚴密的科學。儘管如此,這對於當時的貴婦奢侈放蕩的風氣來說不失為一種反叛。五、盧梭教育思想的歷史地位與影響盧梭的教育學說包含著相當激進的思想:充滿了新興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精神,在法國大革命的前夜,具有解放思想的重要意義。有人稱,盧梭在教育界發動了一場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兒童放在教育過程的中心,認為兒童有一種潛在的發展可能,而教育就是為兒童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 ,使其充分地實現這種可能性, 同時盧梭奠定了實用主義哲學和進步教育的理論基礎.對歐美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盧梭的教育思想實踐成果首先產生於1774 年巴西多開辦的泛愛學校。德國之後興起的泛愛主義教育運動也以此為理論依據,之後裴斯泰洛齊、福祿培爾、杜威等人關於兒童觀的理論,也在一定程度 上以此為出發點。雖說盧梭為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他本身也是- 位備受爭議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處:他對兒童天性的看法過於理想化過分強調兒童在活動中的自然成長,忽視社會的影響和人類文化傳統的教育作用:過高估計兒童直接經驗的作用,忽視學習系統的書本知識。


盧梭的教育思想(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