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曾國藩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人生在世,完成一番事業必須得藉助朋友的力量,學會擇友就顯得尤為重要。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諫劉禪要“親賢人遠小人”。


事實上,不但一國之主要這樣,咱們平凡百姓也要如此。遠離奸人、小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今天給大家推薦《孟子》:儒學大師孟子認為,交友必須要慎重,不僅要交高人、賢人,還要學會遠離那些拉低你層次、消耗你能量的“小人”。要敬而遠之,不去招惹他們,最好遠遠地避開。


《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孟子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孟子》行文氣勢磅礴,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為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 》《中庸 》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宋始,直至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01人品不好的“小人”,應趁早遠離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意思是,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於孤立。


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最終取決於這個人的人品。


古語有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我們從小被教育,人要懂得知恩圖報,不可忘恩負義、斤斤計較,別人對你友善,有恩於你,你也要學會報答別人。


在你情我義一來一往間,才能讓彼此的情誼延續下去,懂得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而法國大作家雨果說:“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在這個社會上,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的“小人”太多了。對卑鄙小人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有些人就是這樣,永遠不知滿足,不懂感恩,你送他一個蘋果,他怪你為什麼不幫他削好;有些人兩面三刀、自私自利,需要你幫忙的時候,就熱情得不像話,不需要你的時候,會把你丟一邊。


這類自私自利的小人,把別人的好當成理所當然。一遍遍得寸進尺,一次次變本加厲,不懂感恩,甚至可能會在你落難的時候,不懷感恩之心搭救,反而會落井下石,毫不心軟!


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卻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孟子的這句話也在告誡我們: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幫助,路才會越走越寬;而不懂得感恩的人,就算是落在困難之中,也是不能得救的。


人活在世上,善良為人沒有錯,樂於助人是美德。但幫人也要看人品,善良要有原則,誠心要給對人。


別被不懂感恩的人踐踏了,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這類自私自利、忘恩負義的虛偽小人,理應趁早遠離!不然就是踐踏你的善良,浪費你的時間,辜負你的真心。


《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02負能量的“閒人”,須敬而遠之


《孟子》:“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提高仁德修養。而自暴自棄、自輕自賤、不求上進、自甘落後的人,不能和他談論什麼有意義的問題,也不能和他做出什麼有價值的事情。


相比於今天對自暴自棄的定義,孟子對自暴自棄的一番解釋更為精準:缺乏聽從道理的基本智慧,也缺乏一種願意矯正自己、追求善和美好的根本勇氣,由此失去了迴歸正常健康生活的機會。


另外一方面也點出了人在什麼樣的狀況底下是最嚴重的自暴自棄——


當一個人不再相信任何的道理,不聽任何的道理,只依隨著自己的衝動去做事;而且,犯了錯不懂得自我矯正,把自己帶回到正途上。


這是人生最嚴重的錯誤,也是可以毀了一個人的最糟糕的決定。


曾國藩也說:“怨言太甚者,這以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 ”


負能量滿滿的人,只會讓別人更反感。習慣於抱怨生活不幸,抱怨命運不公的人,內心缺乏上進心,缺乏改正錯誤的勇氣和能力。


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可以適當開解,但是需謹慎處之。因為負能量是會傳染的,與這樣的人處之你也會慢慢的迷失自我,淪為平庸。


必要時得敬而遠之,朋友應互相促進,共同進步,這樣的“一心想退”朋友不要也罷。


《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孔子《論語》有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孟子非常贊同這種說法,他認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遇到問題時,君子會反躬自身,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但小人只會怨天尤人,甚至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從來不會從自身找原因。


梁啟超也說:“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若是隻知道責任的苦處,不知道它的樂趣,甚至為了不吃苦而推卸責任,接近這樣的人,往往遭受傷害。


因為他會找一切來推卸責任,怨天怨地自然包括你。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便替他背上了好幾十口鍋,付出慘痛的代價。


對於這種負能量滿滿,自暴自棄、推卸責任的“閒人”,遠離他,就是你的責任。


《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古有“孟母三遷”,足以說明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如果你想聰明,那你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你才會更加睿智;如果你想優秀,那你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出類拔萃。


反之,如果你與人品不好、不懂感恩、自暴自棄、不負責任的朋友結交過甚,可想而知你的人生也將會逐漸喪失能量,衰減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和期盼。


長此以往,你不但做不好眼下的事情,未來的運氣更會被耗光。


我們在社交中要懂得識人,遠離“小人”,結識真正的朋友。誰真誰假,要看關鍵時刻誰把你幫;誰好誰壞,要看風雨來襲誰為你擋;誰虛誰實,要看長久不見誰把你想。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朋友哪怕多年不見,再見面時,也猶如朝夕相處,心裡沒有一絲隔閡。


生活本就不易,我們的每一分善良和真心都應被溫柔以待,所以善良和真心要留給值得的人。


《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閱讀《孟子·譯文版》,閱讀這本儒學著作的更多名篇。


《孟子》:真正聰明的人,會遠離身邊這 2 種“小人”


《孟子》金句分享


▽▽▽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