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三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三

第四章: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1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仲尼2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譯:梁惠王說:“我願意聽取您的指教。”

孟子問:“殺人用木棒和刀刃,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答:“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又問:“用刀刃殺人和苛政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又答:“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說:“廚房裡有肥肉,馬廄裡有壯馬,百姓有飢色,野外有餓莩。這是率領野獸在吃人。

野獸相食,人尚且厭惡它;作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卻不免除率獸吃人,又怎能配作百姓的父母官?

孔子說:‘開始製作俑來殉葬的人,是沒有子孫吧!’因為俑像人是用來陪葬。怎麼能讓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三

《兵馬俑》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注:1.梃:(tǐng音挺)棍棒。2.仲尼:孔丘,字仲尼,儒學奠基人,《史記·孔子世家》:“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wéi音為)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

議:作俑來殉葬,太似人,孔子以為不仁,因為實在是把人不當人了,人的劣根性也往往會走向極致,如兵馬俑,當時需要多少社會財富啊,故聖人惡之。

所以更不要說是活人殉葬了,人有什麼理由無故奪他人之天命?人類進步總是這樣緩慢曲折地前行。

為人君者,讓子民飢餓而死,還有什麼臉面座在上位?一個普通百姓,養寵物不惜財物,而不知養父母,也是率獸吃人,這沒有本質的區別。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三

《面向陽光》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第五章:

梁惠王曰:“晉國1,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

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2。

壯者以暇日3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譯:梁惠王說:“晉國,天下稱強,老先生您知道的。到我這代,東邊被齊國打敗,長子申死了;

西邊丟失了七百里土地給秦國;南邊受辱於楚國。我很恥辱,願為死者雪恥,要如何做?”

孟子回答:“方圓百里就可以行王道。王如果對百姓施仁政,減刑罰,薄賦稅,深耕耘細除草。強壯者空閒修習孝敬、友愛、忠誠、誠信之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長,出門事奉長輩上級,讓他們製作棒棍打擊秦楚的堅實盔甲銳利刀槍。

秦國、楚國的執政者剝奪了百姓的民時,使百姓不能深耕細作來贍養父母。父母受凍捱餓,兄弟妻子離散。他們使百姓陷入痛苦,王去征伐,誰來與王抵抗?所以說:‘仁德者無敵。’王請勿疑慮!”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三

《山東鄒城——孟子湖釁》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注:1.晉國: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天子和各國承認為諸侯國,稱三家為三晉,所以,梁(魏)惠王自稱魏國也為晉國。

2.耨:(nòu音諾)鋤草。3.暇日:空閒的日子。

議:《史記·魏世家》:“十七年,與秦戰元裡,秦取我少梁。圍趙邯鄲(hán dān函丹)。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於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

“三十年,太子果與齊人戰,敗於馬陵。齊虜魏太子申,殺將軍涓,軍遂大破。”

行王道,非一早一夕之功,是要累世之功;修德更不能一蹴(cù音促)而就,否則就僅僅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是火箭式的國運。

秦始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一整套治國方略已經非常完善,不但不知宣傳,反而舉火燎原,就是為了集一言之堂,最後四十年國運了事。

唯壯者修習“孝、悌、忠、信”還遠遠不夠,此乃全民之學也。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三

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