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朱棣,前者造了父親的反,後者造了侄子的反

李世民和朱棣兩個人非常有意思。他們實在是有太多共同點了,如果要一一數出來,恐怕要花上個一兩天。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去玩味推敲,同時也是他們兩者中的不同點,那就是李世民在父親李淵在位時進行了謀逆,而朱棣並沒有在朱元璋在位時謀逆,而是在自己父親去世後,侄子朱允炆上位之後造反。你說有趣吧?當我們把兩者放在一起比對,當中緣故便一目瞭然。

李世民和朱棣,前者造了父親的反,後者造了侄子的反

一,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和朱棣的父親朱元璋對他們的影響不一。首先說說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李淵出身皇室家庭,姨父和表弟都是赫赫有名的隋朝皇帝。他在七歲時就被冊封為唐國公。從小從處於皇親貴戚環境中的他,得到的歷練比較少,隨隋煬帝出征時,也已經47歲,而那時才算是他早期的戎馬生涯。四年後,他以匡扶皇室名義起兵討伐隋煬帝時,已經是五十歲高齡。

李淵為人較為自負,難以看清大局。曾經有一個叫做史世良的人,給李淵看過相。他對李淵說:“我從你的面相中看出了帝王之相,希望你能謹記我的話,不要忘記。”李淵聽到自我感覺非常好,開始驕傲起來。還有一個小故事是,一天隋煬帝取笑李淵長相顯老。李淵回到家後,向內人竇氏抱怨了這件事。竇氏聽後指這是李淵以後要當皇帝的徵兆。李淵大喜,變得愈發自負。

李世民和朱棣,前者造了父親的反,後者造了侄子的反

李淵和兒子李世民關係並不好。李淵對皇帝之位本不稀罕,但是兒子李世民卻認為父親是時候去爭取皇位,於是不斷推動李淵前進。李淵半推半就的態度讓李世民很是不爽。其次李淵和李世民的分歧還體現在行軍作戰上,一次李淵在行軍中遇到了一點小困難,便打算班師回大本營。但是李世民卻認為不應過早放棄,這是戰略上的失敗。李世民從那時起便打心眼覺得父親可能老糊塗了。

我們再來看一看朱棣的父親——朱元璋。朱元璋的經歷可以說李淵完全相反了。首先朱元璋出生於元末的腐敗統治末期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母親早就在饑荒中餓死,只剩下他和兄弟們在乞討中過日子。在這段艱難歲月裡,他討過飯,種過地,當過和尚,對於人間的一切看得通透,心智也被磨練得極為堅強。這為他在以後的統治上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其次,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孫們是關懷備至,關係極好。這可能與他小時候缺乏家庭溫暖有關。朱元璋認為過去為自己打下江山的將士和軍師,如今在朝中擔任大臣的人,將會對他和兒孫的統治帶來極大的威脅,於是便想盡辦法去除掉他們,但他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兒子們會造反。事實上,兒孫們也從來沒想過要造反,也沒人敢造反。朱元璋的威嚴和慈愛,軟硬兼施,兒孫們幾乎被教育得服服帖帖,非常聽話。這是朱元璋政治和家庭上的雙豐收。

李世民和朱棣,前者造了父親的反,後者造了侄子的反

二,李世民和朱棣,造反的動機不一。李世民在李淵走向皇位的路上做了不少犧牲和鋪墊。首先,李世民行軍打仗上讓李淵省了不少心。他從很小就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在皇帝被困絕境時,曾經救過他一命。後來,也隨父親多次起兵,平定了內族叛亂和抵抗了外族入侵。但是李淵在軍事和政治上與李世民多發分歧,而且對皇帝之位愛理不理的態度讓李世民很不爽。謀反之心依然埋下了種子。

其次,李世民由於戰功赫赫,聲望和實力都要比李淵和其他兩個兄弟要大。因此,李淵和李建成以及李元吉都心懷芥蒂甚至是想要互相剷除對方,這讓李世民意識到,只有先下手為強,才能不被逼入絕路。可以說,李世民是主動尋求造反的。

反觀朱棣,在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公開表示,下一位皇位繼承人將會是他的孫子,朱棣對此非常不滿意。但是朱棣並沒有採取任何造反的行動,他也從來沒想過要去造反。這可不是推測,因為後來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篡改昭文,對叔叔們進行了削權,不僅收回叔叔們手中的兵力,還安插了不可思議的罪名到叔叔們身上進行迫害。朱棣只是乖乖地交出了兵權,並且行事為人非常謹慎,不讓朱允炆有半點把柄可抓。最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位小官向朱棣通風報信,說朱允炆下一個目標就是他,朱棣心裡又氣又後悔,這才選擇了走上謀逆之路。

李世民和朱棣,前者造了父親的反,後者造了侄子的反

從上面兩點分析可以看出,李世民和李淵,以及朱棣和朱元璋,在實力配置上,是不均衡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搭配,成為了決定兒子是否去造父親的反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在於李世民早已對李淵懷恨在心,加上兄弟們抱團對他的輪番打擊,李世民只能主動出擊將天下奪過來。而朱棣,在朱元璋在位期間,是從來都沒有起過半點造反的私心。當時國富民強,沒有半點亂世跡象,缺了個造反的藉口;其次朱元璋清洗大臣的手段之毒辣,兒子們都看在眼裡;三是朱元璋對兒子們確實關懷備至,無可挑剔。於是朱棣便沒有選擇去造自己父親的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