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品讀《人生》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的中國,改革的春風吹遍國家大地,商品經濟的活躍打破了農村原本的僵持與保守,現代文明的城市生活,誘惑著一直困守在黃土地上的農民,特別是在青年人的心中,更是引起巨大的騷動,開始對自己的生活及周圍的世界產生不滿與質疑。而路遙書寫的《人生》這部作品,闡述的就是當時在西北農村中的一種生活狀況,那種小人物的在追逐自己的路上奮鬥的故事。


帶你品讀《人生》


書中的高加林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可歌可泣的愛情,一幕幕一篇篇皆為平凡人的平凡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應因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帶你品讀《人生》


主人公高加林在高中畢業後當上了一所民辦小學的教師,雖然生活過的並不充裕,但現在的他,對於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充滿希望的職業感到滿足。但是好景不長,由於村書記高明樓的二兒子高中畢業找工作,因此將高加林擠兌下崗,一時間從受人敬的人民教師到下崗的無業遊民。這巨大的身份落差刺痛著他的心,他在無數夜晚裡迷茫 彷徨,他不甘心一輩子只與這赤貧的黃土地打交道。他想去外面的大世界闖蕩,正如破曉需要衝破黑暗,彩虹需要歷經風雨一樣,高加林在苦澀的日子也遇到了生活的一絲甜頭,一位名叫林巧珍女子闖入了他苦不堪言的生活。

對於巧珍來說,高加林是完美的,她自己雖然沒有上過學,但她對高加林表現出來的愛是那麼的純真質樸。她用她真摯的情感而和實際的做法表達了她對高加林的愛意。而對於高加林來說,林巧珍這位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女子出現,使他那失意的心靈得到慰藉。只可惜的是,巧珍是村裡的大戶人家劉立本的二閨女。


帶你品讀《人生》


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地域裡,所謂的愛情也只能是月光瀉下的一抹羞澀而已。日子雖然苦澀,但是生活總要繼續下去,高加林雖然出身寒門,但他父親用勞動換來的錢供養他上學,已經把他身上的泥土味沖洗的差不多了,他已經有了一般人們所說的知識分子的“清高”。前半輩子沒下地幹過活兒,現在哪經得起日出而息日落而歸的農民生活。曾經執筆暢寫情懷的雙手如今卻要換做流盡汗水的鋤頭。母親疼惜自己的兒子,在家做了白蒸饃,讓高加林前往縣城中去賣白蒸饃討生計。在城中,他遇到了他高中同黃亞萍。與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林巧珍相比,黃亞萍渾身充滿了一種文人氣息,她與高加林有許多相似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他們同樣渴望外面的世界,他們在一起說音樂 說繪畫 談論國際問題。

正是這次相遇,讓高中時期就種下情種的兩人宛如雨後的春筍般生長,黃亞萍則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對於高加林的愛,希望他們能一起生活,去共同追求美好。那一刻,高加林也曾幻想著與這位有共同理想與追求的人共度餘生。但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每一次與巧珍見面時,她那親切可愛的臉龐,她那一聲聲讓人熱淚的加林哥,她那並不細膩卻為自己送來熱心窩饅頭的手。然而,當高加林再次看到日思夜想的巧珍時,他的內心一下子覺得很失落。因為巧珍給他講的都是家常裡短的小事兒,他覺得這些內容跟他所處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儘管當時自己沒有表現得明顯,但他的內心已經對這位沒什麼文化的人感到厭煩。

回想起他跟黃亞萍在一起的時候,談論的都是時事政治國家大事,他們都是抱有遠大抱負的人,之前高加林的內心還百感交集,但那一刻他想明白了,粗茶淡飯的生活並不是他想追求的日子,他雖然只有24歲,但已不是一個馬馬虎虎的人。而且往往比他同齡的青年人思想感情要更為複雜,他在進行一場非常嚴重的選擇,在經過反覆考慮後決定要和巧珍斷絕關係。


帶你品讀《人生》


又在同樣的地方,那條清郎朗的大馬河同往日一樣,流過橋洞,流進了夏日渾黃的縣河裡。這個曾經見證了高加林和巧珍愛情的大馬河,驟時卻在兩人的淚聲中沉默了下來。就這樣,在於巧珍的訣別之後,河中流淌著兩個背道而行且愈加模糊的背影。之後,他就和黃亞萍開始了另一種全新的生活。他感到新奇而激動,那日子過的就像是烈性酒一樣,能使他頭疼又能使他陶醉。

“人常說 浮得高 跌得重”。正處於事業高峰期的高加林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個大坎,他通過走後門參加工作的問題,被地紀委和縣委迅速查清落實了。現在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那個無數個夜晚想逃離的土地如今且成為了他的歸宿。曾經的那些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般轉瞬即逝,變得難以挽留了。

面對更加嚴峻的現實生活,高加林此刻減少了一些狂熱,而增強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當高加林再邁向外村子走去的時候,感到身上像吹過了一陣風似的鬆動了一些。他抬頭望著滿川厚實的莊稼,望著濃綠籠罩的村莊,對這單純而又豐富的故鄉土地,回想著自己追逐的道路上,心中湧起了一種深厚的情感,就像他離開它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才回來。

看著高加林的人生,回想到現實生活,人追逐內心自由是永恆不變的話題。除了肉體上的自由更多的是思想與心靈上的自由,追逐自己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與代價的,高加林的結局儘管不慎完美。可是他做了大膽的嘗,勇敢地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那一步。他那種藐視世俗自強不息的闖勁兒和幹勁兒讓人感動。

追逐的過程也許很荒謬,也許不被理解。當他看到家鄉的貧窮,愚昧,落後之後想方設法的想擺脫現狀,到外面的世界去可以一展身手。但作為青年人自己來說,重要的是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要不其然,留下的只能是帶給自和他人的悔意。

可以說路遙的《人生》帶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我們的世界。生活固然讓你迷失自己,但路走向何方,總歸到底,選擇的其實是你自己,勇敢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堅持的做好自己的每一個決定。珍惜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正如柳青先生在開篇說的那樣“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了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高加林的人生,是路遙本人奮鬥史的濃縮。《人生》裡面有句話:“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高加林的故事,發生在80年代,但其實,這個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代、任何人身上。今天,無數青年漂泊在北上廣深,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改變命運,他們不正是當代的“高加林”嗎?《人生》能感動讀者,關鍵就在於它樸實無華,寓意深刻。高加林的坎坷人生,本身就是對自身命運的抗爭。在他身上,有底層奮鬥者的身影。這正是小說能引發讀者強烈共鳴的根本所在。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夢想而奮鬥。而追求夢想,是路遙所有作品的主題。路遙是農民的兒子,他深愛著黃土高原,和養育他的父老鄉親。路遙的人生經歷和他的作品,激勵著無數人在逆境中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懷抱夢想的人,從不懼怕命運的打擊。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路遙和他的《人生》,是我們前行路上的“加油站”。人生匆匆幾十載,只要努力過、奮鬥過,無論結局如何,都不負韶華,不枉此生。

帶你品讀《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