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酒文化,悠久的酒文化历史,酒在中国有什么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酒文化,悠久的酒文化历史,酒在中国有什么文化内涵?

中国是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从考古发掘来看,酒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关于酒的起源,有两种影响比较大的说法,一种是黄帝造酒说,另一种是仪狱、杜康造酒说。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的杜康就是佳酿的代名词。早在农业尚未兴起的远古时代,野果就成为我们祖先酿酒的理想原料。因为野果含有发酵性的糖分,在接触空气中的霉菌和酵母后就发酵成酒。农业兴起后,人们开始用谷物酿酒。

中国传统酒文化,悠久的酒文化历史,酒在中国有什么文化内涵?

商周时代,谷物酿酒已相当普遍,当时人们已发明用谷物制成的含有丰富发酵微生物的酒曲来酿酒。秦汉以来,制曲技术明显提高,曲的品种也大大增加。这时酒的品种有廉价的“行酒”,有“红酒”、“白酒”,还有发酵期长、酒味醇厚的“清酒”“清酒”中的“中山冬酿”是汉晋时期著名的品牌。据推测,大约在宋代,我国产生了“蒸馏酒”,即今天的“烧酒”,其酒精含量可达60%以上。烧酒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酒类,在宋元以后迅速发展,形成了我国以茅台为代表的具有各种独特风格的若干品种。

中国传统酒文化,悠久的酒文化历史,酒在中国有什么文化内涵?

酒有多种分类方法,如依酒精度分为低度酒、中度酒和高度酒;依酿造方法分为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依原料分为白酒、黄酒和果酒等。我国的名酒不胜枚举,白酒如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客等;啤酒如青岛啤酒、上海啤酒等。除了这些之外,在我国古代,还有果酒和奶酒。果酒中的葡萄酒最为普遍。葡萄酒来自西域,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优良的葡萄品种,我国才大量种植并用以酿酒。果酒中还有荔枝酒、椰子酒、山楂酒与梨酒、槟榔酒等。奶酒是用马、牛、羊、骆驼的乳汁酿成的酒,有驱寒活血、消食健胃的功能,多产于北方游牧民族,其中以蒙古族所酿最佳。

中国传统酒文化,悠久的酒文化历史,酒在中国有什么文化内涵?

酒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无论是节日宴饮、婚丧嫁娶,还是洗尘钱行,都要用到酒。春秋战国时期,酒就成为祭祀、会盟、庆祝胜利和接待来宾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以酒助兴,调节氛围,联络感情。至于日常饮酒,早已成风。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最终导致亡国。到魏晋之际,饮酒成为社会政治风气的一种反映。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政治,怀着对现实的极大不满,一些人为排解内心的痛苦,往往借酒消愁,例如阮籍、刘伶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中国传统酒文化,悠久的酒文化历史,酒在中国有什么文化内涵?

酒礼几乎与酒同时产生。传统酒礼注重时、序、数、令,即在天子加冕、婚丧祭祀或其他喜庆大典之时才可饮酒;并且强调遵守等级秩序,按天地鬼神、长幼尊卑之序饮酒;数量上也严格控制,每饮不得超过三爵(一种古代的酒器)。此外还要服从酒官的指挥。酒礼一经形成,就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于是便出现“无酒不成礼”、“有礼之会,无酒不行”等戒条。饮酒过程中也有诸多礼法,例如,饮酒前要先酶酒,即洒酒祭奠;相约聚饮时迟到者或不请自来者要罚酒三杯等。

中国传统酒文化,悠久的酒文化历史,酒在中国有什么文化内涵?

酒在中国文化中的最大特色在于它与文学息息相关。酒既是文学描写的对象,又是文学创作的助力。李白“斗酒诗百篇”,白居易“无酒不诗”,苏东坡的《赤壁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草圣张旭、怀素的传世佳作等,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可助兴,亦可造意。正是在情与酒的交融中,历代文人器客才留下了如此至情至性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