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一个人才流失一个人才涌入,最终命运都走向了灭亡

前言:人才对于国家的强盛是有密切联系的,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人才多国家自然就强盛,人才流失国家就会衰落,反过来也同样成立,国家强盛就会有人才涌入,而国家衰落就会引起人才流失。

但是在战国时代,有两个国家一个国家人才涌入另一个国家不断流失人才,但是他们的命运最终却是相同的——都被秦国灭亡了!

它们就是魏国和赵国,魏国人才流失,赵国人才涌入。

魏国流失人才代表:

魏国人才流失有一个特点,就是人才专门往敌对国家跑,然后反过来对付魏国,甚是讽刺。

  • 吴起

吴起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效力于魏国,在他的帮助下,魏国建立了魏武卒,打败了秦国数次进犯,并完全夺取了河西之地,魏国在河西之地建立了西河郡,吴起也是第一任西河郡守。

魏国其实也就几个郡而已,所以吴起绝对算得上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了。

战国七雄:一个人才流失一个人才涌入,最终命运都走向了灭亡

吴起画像


魏武侯即位后,任命田文(和孟尝君田文重名,不是同一个人)为相,吴起很不服气,但是田文是魏武侯的亲信,魏武侯刚即位需要通过亲信来组建团队,并且田文为人还算不错,最后吴起也就忍耐过去了。

田文去世后,相位总算空出来了,吴起又一次跃跃欲试。正好魏武侯的妹夫公叔痤也有意相位,正当魏武侯犹豫不决的时候,公叔痤给魏武侯出了主意,让魏武侯把公主嫁给吴起,如果吴起答应就把相位给他,反之,相位属公叔痤。

据史料记载,吴起未答应联姻,因为有一次吴起到公叔痤家做客,看到公叔痤被家暴,所以吴起认为魏国的公主都家暴,所以不敢娶公主,没有答应联姻。

具体原因不详,这个理由显然不能信服,一个公主喜欢家暴就得出所有公主都喜欢家暴的结论?

总之,相位最后归属于公叔痤,而吴起因为猜忌,最后也出奔楚国了。

  • 商鞅

商鞅和公叔痤也有关系,他原是公叔痤门下中庶子公叔痤病危的时候把商鞅举荐给魏惠王(因迁都大梁,魏国也称梁国,魏惠王也称梁惠王),最终魏惠王并未重用商鞅,商鞅最后到了秦国被秦孝公启用,并主导了商鞅变法,经过变法强大后的秦国成为了魏国的头号大敌。

其实卫鞅不在魏国被重用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魏惠王并没有秦孝公这般魄力,估计除了秦孝公,那个时代也不会有哪个君王敢一开始就重用商鞅了。

战国七雄:一个人才流失一个人才涌入,最终命运都走向了灭亡


第二,公叔痤未给商鞅铺路,直到公叔痤去世商鞅也仍然是中庶子而已,如果有公叔痤铺路,商鞅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未来登上魏国相位并非不可能,但公叔痤并没有这样做,魏惠王我不敢赌啊,所以最后商鞅只能留给秦国了。

  • 公孙衍

公孙衍号为犀首,意为军中像犀牛般强大的勇士,原是魏国人后来被秦惠文王挖到秦国,被任命为大良造。犀首在任期间,对魏国发动了雕阴之战,斩首八万,给予魏国狠狠一击。

后来犀首被张仪排挤,又回到了魏国,但此时的魏国已经日落西山已经不是当初的霸主了,犀首在魏国并不受重用,虽然一度登上相位,但是合纵攻秦失败后被罢相,连续流离于多个国家,直到最后也没有得到魏国的重用。

  • 范雎

前几位比起范雎来说还算好的,就算不被重用至少也没有受到生命威胁,而范雎却险些丧命于魏国。

范雎家境贫寒,虽有报复在魏国也无力伸展,只能暂时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有一次跟随须贾到齐国办事,但是齐国人根本就不卖面子给须贾,这就导致了整个须贾团队在齐国都一事无成。

就在众人都垂头丧气的时候,齐王听说范雎能力出众,于是就给范雎送来钱财美食,并且希望范雎能留在齐国做事。

战国七雄:一个人才流失一个人才涌入,最终命运都走向了灭亡

范雎剧照


范雎身为须贾的门客,在其职谋其事,他谢绝了齐王的美意,谢绝了齐王的邀请和归还了钱财,只留下美食聊表敬意。

但是范雎所做的这一切可不被须贾认可,他就认定范雎通齐,否则怎么会受到齐王的礼遇呢!须贾把自己的猜测报告给魏相魏齐,魏齐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卖国贼”就往死里打,而且还在范雎“尸体”上撒尿。

范雎假死才逃过一劫,在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下才逃到了秦国,最终被秦昭襄王拜相。

有几个疑点,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都没有给出解答,齐王为什么礼遇范雎却冷遇须贾呢?

魏国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 与儒家交好的传统

从魏文侯时代算起,魏国就已经和儒家开始交好了,法家、兵家等学派就算干得再好在魏国也没有儒家那么大的市场,魏文侯就曾说李悝、翟璜等人的功劳是比不上儒家段干木等人的。

尤其到了魏惠王时期,和儒家更亲近,魏惠王和孟子就是一对好朋友,孟子著作中出现得最多的也是梁惠王(魏惠王)。

出走的大多数都是兵家、法家这些实干家,留下的只有在当时的理想主义者(儒家)。

  • 君王的气魄

在用人的气魄上,除了魏文侯,历代魏王都算不上大气。

魏武侯不敢拜相吴起,楚悼王却敢;魏惠王不敢任用商鞅,而秦孝公却敢;魏惠王不敢用公孙衍,秦惠文王却敢;魏惠王不用张仪,秦惠文王也敢用……

赵国流入人才代表:

对比于魏国,赵国算是人才流入国家了,但是赵国却也不能重用这些流入的人才,真是可惜了。

  • 乐毅

乐毅本来是赵国人,在赵国没有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恰好遇上燕昭王筑黄金台广招人才,乐毅便前往燕国就职,并得到了燕昭王的倚重。

燕昭王是乐毅的伯乐,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二城也算是报答燕昭王了。

燕昭王去世后,即位的燕惠王猜忌乐毅,乐毅也担心自己被害,于是便出奔赵国。

骑劫被田单打败后,燕惠王明白自己误会乐毅了,便想召回乐毅,但被乐毅拒绝了。

乐毅就在赵国被封为望诸君,但乐毅在赵国几乎再无建树,封君也只是客卿而已。

战国七雄:一个人才流失一个人才涌入,最终命运都走向了灭亡


乐毅在赵国不被重用可能也跟乐毅摇摆于赵、燕两国有关,虽然乐毅本人是在赵国稳定下来了,但是家室还在燕国受到礼遇,乐毅儿子乐间在燕国职位也不小。

  • 田单

田单是齐国人,在他的带领下,齐国成功打退燕军实现复国。

但是田单功高盖主,他在齐国过的不舒服,齐襄王过的也不舒服,恰巧赵国被燕国入侵,赵惠文王就用三座城池、五十七座城邑换取田单对付燕国。

第二年,田单还被拜为赵相。

战国七雄:一个人才流失一个人才涌入,最终命运都走向了灭亡


但是田单在赵国显然也是过得不舒服,以赵奢为代表的赵国本土人士处处针对田单,田单逐渐也沦为赵国朝堂上的闲散客卿。

  • 魏无忌

信陵君魏无忌因为窃符救赵杀了魏国主将晋鄙,虽然打赢了邯郸之战,但是犯了为人臣子的大忌,虽然魏安僖王是自己的兄长却也不敢轻易回魏国,于是便在赵国住了下来。

信陵君居住在赵国期间,虽然有平原君的礼遇,但是在赵国朝堂上是没有发言权的,赵孝成王并没有重用信陵君。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最后一次率领合纵大军攻秦后,回到了魏国,整日以酒度日,几年后便去世了。

战国七雄:一个人才流失一个人才涌入,最终命运都走向了灭亡

魏无忌剧照


赵国流入人才得不到重用原因:

  • 管理人才不善

赵国对于人才管理方面是存在问题的,这不仅仅是对于外来人才而言,对赵国国内人员也是如此!赵国过于依赖宗室成员,平原君在赵相位子上几十年,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他的位置。廉颇被调动时竟然发兵攻打乐乘……

  • 内部势力掣肘

赵国势力其实就是铁板一块,对外人相当排斥,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就是这个道理,外人来了就得挤有自己人一个位置,所以为了自己人就得排斥外人了。

赵奢排斥田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总结:

人才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作用人才却更加重要!如果不能把人安排到正确的位置上,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如果魏国能够大胆重用一些人才,也不会让吴起、卫鞅这样的人才流出到他国;如果赵国能不计前嫌,乐毅、田单在赵国我不会默默无闻……

<code>参考:《战国策》《史记》/<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