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成就“战国七雄”

东周时期,因诸侯之间相互兼并,导致某些诸侯国土地不断扩大。当时,食采邑的贵族有两类:一类是国君的儿子,按周礼规定,嫡长子得以继承君位,其余众子食采邑做大夫;一类是立有战功或政绩卓越的异姓人。大夫的采邑与名位都是子孙世袭制,国君会在大夫子孙中选出一人或数人做卿,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三家分晋成就“战国七雄”

在周朝初期的所有封国中,当属晋国的面积最大、力量最强,最有资格统一中国。后来普国实权渐渐落到范、中行、赵、魏、韩和智六家手中,但他们之间争权夺利而互相攻战。后来只剩韩赵魏和智四家,其中义属智伯瑶势力最大最有野心。为了侵占韩、赵和魏三家的领士,智伯瑶把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请到家中,设宴款待。席间,智伯瑶说:“晋文公时期,晋国是中原霸主,后来霸主地位被吴和越抢去。现在,为了重振我们晋国的雄风,我希望我们家献出100里土地给国君。”韩康子害怕得罪智伯瑶,便首先表示赞同,把韩家土地和1万家户口交给国家;魏桓子虽然不愿意,但自己势单力薄,也不敢得罪智伯瑶,所以也愿把百里土地和9000家户口交给国家;过了一会儿,智伯瑶见赵襄子一声不吭,便以言语相威胁。赵襄子非常气愤,说:“土地祖宗留给我的遗产,将它送给别人,我实在不敢打祖宗的主意。”智伯瑶听后当即翻脸,和赵襄子争吵不休。赵襄子最终拂袖而去。

三家分晋成就“战国七雄”

没过几天,智伯瑶起兵攻打赵襄子,并亲自率领中军,让韩为右军,魏为左军,三军直奔赵城。赵襄子寡不敌众,节节败退,最后逃到晋阳(今山西太原)闭关固守。整整打了两年的仗,智军就是无法攻破晋阳。

智伯瑶看无计可施,十分恼火。一天,智伯瑶到晋阳周边察看地形,发现晋阳城东北有条河,水势湍急。他当即就想出了筑坝蓄水、水淹晋阳全城的办法。

大水冲击晋阳城后,赵襄子和谋士张孟谈探讨对策,说:“目前百姓情绪还算稳定,可只要水势再往上涨,全城就难保了,这可怎么办呢?”张孟谈分析说:“攻城不如攻心。我看韩和魏把地让给智家,都是不情愿的。或许我们可以派人游说,把韩和魏两家争取过来,一起对付霸道的智伯瑶。”

赵襄子同意后,当夜就派张孟谈出城,直奔韩、魏两营。攻打赵襄子的这段时间,韩和魏两位大夫很是担忧自己的前途,经张孟谈一说,都同意合力对付智伯瑶。

三家分晋成就“战国七雄”

第二天深夜,智伯瑶在营帐里睡得正香时,突然听见一阵喊杀声。他起来一看,发现床下全是水,便以为大堤决口的水从晋阳城漫过来了,心里万分高兴。可走出帐外一看,他就傻眼了,整个兵营一片汪洋。士兵们给突如其来的大水吓得惊慌失措,乱作一团。还不等智伯瑶缓过神来,韩、赵和魏三家大军便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打得智家军措手不及。智家军被砍死和淹死的人不计其数,智伯瑶也死于乱军之中。

韩、赵和魏大败智家军后,乘势瓜分了晋国土地。公元前403年,三家派使者去见周天子,要求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见木已成舟,只好同意,封韩康子、赵襄子和魏恒子三人为诸侯。

此后,韩、赵和魏都成为了中原大国,并与秦、楚、燕和齐合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成就“战国七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