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米果小镇:一块米果的成长史,藏在乡村的贵族

在江西赣南地区,黄元米果是典型的客家美食,据传源于宋朝年间,至今有800多年历史!在每年农历12月的时候差不多每家每户就开始制作了,一直持续到过年期间,按我们家乡得叫发就是“打黄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甚至有“不打黄元不过年”的说法。黄元米果的起源地是赣县区的田村镇,受田村制作的影响,赣州其他县区和乡镇也有生产制作,但论做法与口味,还是要数田村黄元米果最负盛名,因为口感软糯,香味浓郁!

田村米果小镇:一块米果的成长史,藏在乡村的贵族

赣县区田村镇的黄元米果,在明朝的时候就是贡品了,可谓历史悠久,纯天然,纯手工!以前,做黄元米果除了自己吃之外,过年的时候客人来了也会用来招待同时作为礼物赠送,黄元米果有多种多样的吃法,可炒青菜,煮鸡汤放在里面,凉拌粘糖或者酱油,油炸等多种方式都可以做的很美味的!

田村米果小镇:一块米果的成长史,藏在乡村的贵族

如今,在政府的带领下,设立制作车间,辛勤的客家人已经把这道美食变成一个发家致富的法宝,用机器规模制作,通过真空包装起来,放在电商网购平台把这道美食销往外面,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增收,也让更多人尝到了这道客家美食!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它!

田村米果小镇:一块米果的成长史,藏在乡村的贵族

记得父母辈那时候打黄元米果那是相当讲究,而且费时费力。首先,备料要提前几个月,如果专门制作米果的话就会在早稻种好大禾米,不然只能去购买别人家的。黄元柴以前都是提前几个月到山上砍好,但是现在不用了,好多人都会挑着来集市上卖,直接买就好了,槐花在开花季节提前采摘晾干,秋收之后还要请人到山上挖树兜准备打米果烧的柴火,因为打米果很费柴火。晒干的黄元柴都在做饭的时候当柴火烧成灰,烧黄元材之前要把灶膛、锅底和烟囱清理干净,避免其他柴火灰污染黄元柴,毕竟这是可以吃的,因为黄元柴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放心食用。做黄元米果的程序复杂,泡灰水、熬碱水、泡米、蒸米、碱水上色、再蒸上色摊凉后的黄米饭,然后是打米果。以前打米果最后一道工序还是人工,七八上是个青壮小伙每人一根杂树棍,围着一口石臼不停的杵,直到把饭杵烂成米果为止,最后收工搓揉成型,100斤米这样收工打出米果来至少要这些小伙们一整天的时间呢。因为材料采用黄元柴、槐花等绿色生态食材制作,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绿色环保,纯手工制作出来的黄元米果口感非常好!口碑在外,虽然现在用的也是机器制作,但并不影响吃的口感!

田村米果小镇:一块米果的成长史,藏在乡村的贵族

今年的打黄元米果也快开始了,我们镇上只有一家,去晚了可是要排队的哦!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了解下,确实好吃哈,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尝尝,因为有的地方超市也有得卖啦!只要规模起来了,从种大夭米,砍黄元柴,人工制作包括最后的销售等一系列工序都可以为当地的村民增加收入哦!如今,田村的黄元米果小镇已成了当地精准扶贫的特色产业,帮助了众多困难群众脱贫,在扶贫的道路上又增添了一笔!请问你会支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