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夫妇的家庭冲突如何解决?

在家庭生活中,男性与女性的不平等性难免会导致家庭矛盾和冲突的出现,甚至出现家庭暴力。夫妻之间互相冒犯的事情也不可避免。结果是"日以相危,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不知义理。"

春秋战国时期夫妇的家庭冲突如何解决?

在家庭冲突中,男性是占有绝对的主动的。丈夫甚至可以杀死自己的妻子,而不用受到制裁。匡章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匡章的母亲因为得罪他的父亲,被丈夫杀死后埋在"马栈"之下。齐王因为匡章的军功很大,就特地允许他改葬自己的母亲,匡章觉得是母亲得罪了父亲,父亲不允许改葬他的母亲,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允许就改葬母亲,就会背弃父亲的在天之灵,所以匿章拒绝了齐王的好意。这样的人"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为臣子也不会欺骗活着的君主。仅仅因为妻子得罪了丈夫,丈夫就可以杀死妻子而不用负法律上的责任。丈夫死后,连儿子都不能违背父亲的意愿去"更葬母"。"

虽然战国末期,男子对妻子人身的处置开始受到某些限制。如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云:"妻得,夫殴治之,决其耳,若折支指,迭体,问夫可论?当耐。"妻子被丈夫割掉耳朵、"折支指",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时候,丈夫才被论罪。也就是说丈夫殴打妻子是否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是与妻子的损伤程度有关。对于家庭冲突中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惩罚妻子作为丈夫维护其家庭权威地位所不可避免的手段,就好比父母对子女的责罚和殴打一样,是被当时社会伦理和舆论所允许的合理行为。并且,战国末期这种法律的制定恰恰说明了当时社会上,丈夫对妻子的家庭暴力存在的普遍性。虽然国家制定的法律政策对保护婚姻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女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改善男女关系的不平等性。

相反,女性如果伤害丈夫,甚至伙同他人杀死丈夫,则会被整个社会所谴责。春秋时期,齐襄公与自己的妹妹文姜有私情,后来文姜被嫁到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妇人。桓公十八年(公元前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一起去齐国。鲁大夫申績早就耳闻文姜与齐襄公的暧昧关系,怕文姜回齐国会惹出麻烦,以"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加以劝阻,结果鲁桓公没听,仍然带着文姜去齐国。会盟期间,文姜趁机又与齐襄公私通,被鲁桓公发觉,桓公尽管在其他方面纵容文姜,但对此时不愿意忍气吞声,对文姜大加责备。文姜则告诉了齐襄公,并说鲁桓公一直认为"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齐襄公大怒,便设宴灌醉鲁桓公后,派公子彭生驾车送桓公回国,在车子里杀害了桓公,伪称暴疾而亡。桓公死后,文姜留在齐国,不敢回鲁。直到她的儿子鲁庄公即位,才回到鲁国。回国之后,仍然经常与齐襄公会面。此事传开后,齐国上下引以为耻,便作诗来讽刺齐襄公兄妹之间淫乱。

丈夫出门在外,妻子与其他男性私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甚至会和他人一起捉弄或者谋害丈夫。《韩非子内储说下》中也记载有:

燕人无惑,故浴狗矢。燕人其妻有私通于士,其夫早自外而来,士适出。夫曰:"何客也?"其妻曰:"无客。"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其妻曰:"公惑易也。"因浴之以狗矢。

丈夫撞见与妻子私通的其他男子,妻子没有承认,反而串通全家上下一起欺骗男主人,说丈夫撞邪了,竟然让丈夫洗狗屎浴来羞辱他。

春秋战国时期夫妇的家庭冲突如何解决?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他的邻居经常在外地做官,他的妻子趁他外出和别的男子私通,眼看丈夫马上就回来了,和他私通的男子很是忧虑。这个妻子竟然想谋害亲夫"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等到丈夫回来的时候,妻子就让小妾准备毒酒给他喝。小妾知道手里捧着的是毒酒,不忍心毒害男主人,也害怕说出实话被女主人赶走,就假装把毒酒撒了。结果男主人大怒,还打了小妾一顿。虽然这位小妾的机智之举,"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最终的结果却被男主人惩罚。

郑国的执政者子产也发现和处理过相类似一桩通奸案。子产早晨出去,路上碰见有妇女在哭泣,子产认为一般人对于亲爱的人,刚生病时感到忧愁,病危的时候感到恐惧,亲人死后则悲哀的哭。而这位妇女"今哭已死,不哀而惧",必然是有奸情。

看来,因为夫妇关系导致家庭冲突与矛盾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整个家庭关系的不稳定,并引发出其他矛盾。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定经济条件的男性,在生活中可以娶正妻之外,还可以纳妾,这样就使得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为了不让丈夫纳妾,甚至有妻子在祈祷的时候希望能够少得到些财物,"使我无故,得百束布"。就是防止丈夫有足够的钱财去买小妾,从影响到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般来讲,为了减少家庭矛盾,丈夫对妻妾的名分设置了严格的等级,要求妾像儿媳妇对公婆一样恭顺服从妻子,同时妻子不能产生妒忌之心,要使妻妾之间的关系和睦。但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妻妾之间很少能够和睦共处,互相仇视,为了得到丈夫的宠爱而明争暗斗的现象经常出现。

由于男子"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也矣"",女性凭借姿色和手段为了讨得丈夫的宠爱,因此妻妾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郑袖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美貌聪慧,但善于嫉妒、极有心计。魏王送了一个美女给楚怀王,怀王很宠爱新来的魏女。郑袖知道怀王的心意,就把衣服首饰和房间家具挑好的,都送给了魏女。楚王就觉得郑袖很懂事,明智自己很喜欢魏女,竟然没有嫉妒之心,还"爱之甚於王",就相当于孝子侍奉双亲,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在得到楚王的信任后,郑袖欺骗魏女见到楚王一定要梧住自己的鼻子才能得到长久的宠幸。在楚王面前又挑拨离间,说"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导致楚王大怒,割掉了魏女的鼻子。后来楚王想要张仪寻找美女,郑袖送给张仪许多财物,张仪就在楚王面前夸郑袖是自己"遍行天下,未尝见如此美者"。

为了达到了专宠的目的,女性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有个叫余的爱妾,想让丈夫抛弃自己的正妻,于是毁伤自己的身体在春申君面前挑拨说:"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君非所以事夫人也。身故不肖,力不足以适二主,其势不俱适,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妾以赐死,若复幸於左右,愿君必察之,无为人笑。"春申君就相信了爱妾的话,抛弃了正妻。之后,余还想要自己的儿子取代正妻的儿子甲做继承人,又向春申君诬告甲对调戏非礼自己,春申君盛怒之下杀了甲。春申君正妻在争宠中沦落得"以妾余之诈弃,而子以之死。"的结果。

春秋战国时期夫妇的家庭冲突如何解决?

这种妻妾之间的矛盾,对家庭其他关系也有很大的影响。后妻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的一家之主,也会激化家庭中的冲突。晋献公的宠妃姬以美色得到了专宠,但她任然不满足,挑拨晋献公与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等其他儿子的关系,最终,太子申生被逼自杀,重耳、夷吾逃亡他国,让自己的儿子奚齐顺利被立为太子。更有甚者,因为国君已立太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做继承人,君主的宠妃竟然"用毒药贼君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