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种病,得治!


“拖延症”是种病,得治!

你今天打卡目标完成了吗?

跑步了吗?看书了吗?练字了吗?背单词了吗?笔记整理了吗?工作完成了吗?写文章了吗?给父母打电话了吗?陪孩子学习了吗?

如果你说“NO”,那你准备把它们推到明天,明天,再明天吗?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想做的事一直没做?为什么你的任务总不能按时完成?

因为你得了一种叫病,它叫拖延症


何为拖延症?

TED有一个演讲视频《拖延症人群的内心世界》,演讲者蒂姆和观众分享了他写毕业论文的过程:

本来的计划是每天都要“雨露均沾”,结果每天都在拖延,拖到只有三天时间。


“拖延症”是种病,得治!

这是大部分有“拖延患者”的通病,总是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完成。

这是为什么呢?

不拖延者和拖延症患者的大脑里都有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但是拖延症患者的大脑里住着一个即时满足的猴子。

你想做事情的时候,小猴子会对你说:“Hey,兄弟,在这之前我们可以是不是可以放松听听音乐,看看微博上的热搜。然后,我们还可以走到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之后,让我们继续看最近网络热播剧,一直看到大结局。所以,明天我们在做这件事吧!”

你的大脑里有没有住着这只小猴子?为什么它会生存在你的脑袋里呢?

美国拖延心理研究领域的专家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是曾指出: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那么这个心理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拖延症”是种病,得治!


为什么会有“拖延症”?

一、完美主义患者

完美主义爱拖延吗?是的,没错,每个人对完美的定义都不一样,完美主义者更爱拖延。

徐静是一个完美主义患者。从小学开始,她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中的优秀生,佼佼者。高中三年她认真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五,老师和家长都对她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为什么高考最终却考了一个二本的学校?她怀着很大的憧憬来到了大学,想在这一片天地中有所作为,但是原本那么优秀的她为什么四年中却碌碌无为?

现在我们带着疑问去分析她的问题,她高考考试的时候特别小心翼翼,尤其是考数学的时候,在选择题和填空题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自己会做的题目都会反反复复检查,不会做的题目也强迫自己一定要解出来,从而没有时间去做后面的大题目。她力求完美,所以拖延了太多时间,从而导致高考的失利。

我们再来看她大学的生活,她在大一上半学期的时候也是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也很上进。但是当她在大学呆了半学期之后,发现身边的人都很优秀,渐渐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做任何事情开始拖延起来,害怕失败,所以错失了很多锻炼学习的机会。

另外,她总是对自己期望太高,总是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应该完美,给了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拖延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最终每天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以至于碌碌无为中度过了大学四年。完美主义让她的才能都在拖延中逐渐消失,让她每日活在碌碌无为中,实在令人可惜!

车尔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不可能没有缺陷。”

完美主义者不要过多的去沉溺在自己的情绪当中,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相信自己是可以的,一旦决定了就立马去做。顾前顾后,犹犹豫豫伤害的只是自己,没有别人。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就避免了一切开始吗?

你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成功,总而言之就是不要再去拖延!

二、想获得掌控感

胡杨觉得自己是一个“奇怪”的拖延症患者,他上课迟到,常常忘记交作业,期末考试总是在铃声响过五六分钟之后才入场;可另一方面,对于自己决定或者喜欢的事情,譬如一篇自由命题的论文和外出旅行,他可是从不拖延。对自己这“选择性”的拖延,他一直觉得没什么不妥,直到最近因为费用交太迟而错过了英语六级考试的报名,他才不得不停下来反思拖延恶习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多少麻烦。

胡杨就是一位希望掌控自己生活的人,他不喜欢遵从别人制定的规则,顺应别人的需要。这一类人总会有意无意用拖延的方式去抗拒规则和他人的要求,去获得掌控感。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因为想要获得掌控感而去拖延呢?你有没有总是到了手机快停机的时候才去交话费?你是不是总是在闹铃响了一遍又一遍才去起床呢?你有没有把停车票据狠狠地扔到汽车面板下?你是不是在老师催促了无数遍以后才开始写作业?你是否无视信用卡还款日期,而当你被扣了一笔滞纳金后却感到愤愤不平?

拖延过后,你可能会获得一种洋洋得意的自主感,“看吧,我没有服从你的命令,我是独立的,不受拘束的。”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别人是否对你的耽搁而感到焦躁不安?是否对你的种种借口感到泄气?是否由于你没有做到自己的承诺而对你大感愤怒?他们是否最终放弃了对你施加压力,只能让你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你可能会一直利用拖延来维护自己的独立感。你可能比自己设想的更加好斗,拖延就是你争夺控制权的一种方式。

你要明白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你不可能脱离社会去独自生存。所以你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规则就是规则,不管你怎么拖延,你必须都得施行。

三、为了保护自己

杨青是一个并不懒惰,但是却喜欢拖延的人。他说:“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棋盘,谁先出棋,谁更容易看破。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都会比别人慢半拍,在我搞清楚别人的想法之前,我会把手放在胸前,不让别人看透我的心。如果我看到一个心仪的女孩,我不会热情地追她,如果她对我没兴趣我再努力也是徒劳。我会先等她对我表达好感。我也不会针对什么事情立即做出决定,因为那样会让别人看清我的想法,进而从中得到好处......”

确实,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拖延能够保护一个人暂时免于遭受他人的批评,陷于与他人的战争,维护一定的人际距离,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一个人心理上的安全感。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一生越是这样拖延,躲避,越是会让我们精疲力尽,忧心忡忡。这样你真的会有安全感吗?

有时候,主动出击更能赢得主动权,与其总是在猜测别人的想法,不如我们自己先走出去,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更有安全感。

“拖延症”是种病,得治!


一个人最痛苦的事就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状态,有这样那样的期望却始终拖延,不去付出行动。你想一直这样痛苦吗?下面是几点解决方法,希望能对你有用。

一、心态

这是最重要并且不可忽视的一点。

第一要随时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要沉浸在自己的悲观情绪当中,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

第二要对自己自信一点,为什么要担心自己做不好?别人一定可以吗?对自己怀有信心,不要拖延自己的任务,你也一定可以。

二、行动

谁都知道“言之易,行之难”这一道理,你的各种目标往往因为拖延而幻灭。所以你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1、目标问题

你的目标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务实性(具体实在),不是你说:“好,现在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今天晚上要背二十个英语单词,并且一定完成。”

2、时间问题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日程,不是“我明天再去完成那项任务。”而是你要仔细看一下自己的日程表,看自己明天是否有时间。如果没有的话,尽量今日事,今日毕。

其次珍惜生活中的点滴,五分钟看似很短,但是时间就是这样积累出来的。

最后保护你的时间。把时间尽量留给重要的人或者重要的事情。

3、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要害怕前进路上失败,把每一次失败都变成一种成长。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TED演讲者蒂姆分享了一张生命日历给大家。

他说:“假设一个人可以活到90岁,每个星期都是一个格子。我们所剩下的格子并不多,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去看一下这个生命日历,思考自己到底在拖延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拖延着一件事。”


“拖延症”是种病,得治!

生命日历

人生的路没有别人可以帮你走完,该干的事情迟早都要干,为什么要拖延呢?

我始终坚信,要想成功,就要自律!

如何自律?从你的不拖延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