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FM·聽書堂


關注“

南粵規劃”,更多精彩等著你!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每個行業領域裡,都有值得品鑑的書。這些書有的是歷經時間檢驗的經典,有的是引領專業發展的著作,有的是總結實踐經驗的寶典。


讀著這些書,也是同作者一起分享智慧。每每開卷,總像金屋打開一扇奇妙的門,離心靈最近。


“南粵規劃”全新打造重點欄目——規劃FM·聽書堂,煥儀請您聽本書。郎朗書聲,一字一句,讓我們用聲音聯繫在一起。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前 言


今天給大家介紹邁克爾·巴蒂的《創造未來城市》。雖然巴蒂教授是當今全球智慧城市研究的領軍人物,但說實話,這本書讓我讀得很暈,專業書籍的翻譯問題確實一直是個通病。我堅持自己配音的原因,第一是想更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慚愧。第二也是希望在轉述內容時,儘可能口語化一些,希望不要讓大家聽完後比我還暈。第三是因為我自己想把這本書的內容搞明白些,我個人一直堅信,能順利講出來的東西才算真懂,既然沒怎麼讀懂,那就逼自己寫出來讀出來,應該會好一些。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01城市是由“人的互聯”定義的


身為城市規劃師,我們經常幹“預測”的事,從規劃大師到剛畢業不久的規劃新手,好像都在“預測”這件事上有種“迷之自信”。不過,這本書在一開始就給大家潑一瓢冷水:未來是無法預測的,未來只能被創造。在後文中,作者也一直在反覆強調這一觀點。具體到城市,人們越來越接受一個共識,就是城市是有機體,而不是機器。城市是由生活在其中的千千萬萬的人所共同構成的,也是由無數個人和群體決策的產物,它並不從屬於任何宏大計劃。 城市是由“人的互聯”定義的。劉易斯·芒福德說:“城市在其完整意義上就是一種地理叢、一種經濟組織、一種體制過程、一個社會行為的場所和一種集體統一的審美符號。城市孕育藝術,它本身也是藝術;城市創造劇院,它本身也是劇院”。巴蒂教授顯然是很認同的,他進一步認為:


城市既是一種地理產物,也是一種社會產物,還是一座思想的劇場。在城市中,人口自發增長,超過臨界數量,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多樣性和社會與經濟互動的潛力。因此,城市不只是空間系統,而且是無空間的,甚至非空間的,因為它們的許多屬性並不會隨著空間發生明顯的變化。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城市並非首先是個空間,而是先有人與人的關聯、聚集,才有場所。關係先於空間,而城市的空間形態實際是由不同的連接方式定義的。


02“形式追隨功能”還成立嗎?


自古以來的傳統城市都有明晰的邊界,這也是基於人的連接與互動而形成的。這樣的城市形成過程可以被稱為“形式追隨功能“。


自大約5000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首次出現以來,城市就具有了地理完整性,這意味著使它們作為綜合系統發揮作用的組成部分在地理上總是非常接近。從這個意義上說,直到古典時期甚至可能直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最早的城市都保持著緊湊的狀態,城市內的互動都在合理步行距離範圍內,其中大多數情況下,居於其間的人口需要保持密切聯繫才能發揮城市的作用。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古城的形態:(a)約公元前1200年,黏土片上的尼普爾城地圖;(b)約公元前600年,泥板上的巴比倫城地圖;(c)約公元前2500年,恰塔霍裕克遺址附近的加蘇爾地圖;(d)約公元前4000年,烏爾古城的重建模型和地圖;(e)抽象的烏爾古城地圖,城市中心已清楚地標明


可是當人們的互聯程度藉助信息技術手段進步而無限拓展時,城市的邊界就消失了,城市彷彿覆蓋了整個星球。可與此同時,我們又觀察到了一種”現代大都市悖論“,它由《城市的勝利》的作者愛德華·格萊澤(Edward Glaeser)最早提出,是指隨著跨距連接的成本和所需的時間成本逐漸降低,人與人之間的鄰近反倒越來越重要。在這種悖論下,支撐人的高度集聚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又變得特別重要,比如電梯和軌道系統。 所以,未來城市的圖景是什麼呢?肯定不會是一個均勻覆蓋整個星球的城市,仍然會保持目前這種大大小小分散聚集的狀態,大城市恆大且少,小城市數量眾多,這依然是一個冪律的世界,符合奇普夫定理(Zipf‘s law)。城市既不可能無節制地變得越來越大,因為人口密度和人口遷移技術的侷限將繼續限制實體城市的發展;同時,城市也不會變得越來越小和零散,因為將人口完全分散成非常小的群體需要減小形態和距離的影響,這要求技術出現飛躍式的進步,但這類進步不太可能實現。


在一個完全城市化的世界中,城市分佈將與幾千年來的情況大致相同:將有許多小城鎮、較少的大城市和極少數真正的巨型城市。也就是說,一個完全城市化的世界意味著我們大多數人將生活在小城鎮而不是大城市中。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1950年至2015年,人口超過75萬的城市規模分佈圖


另一方面,我們可能同時看到一種在地理上完全沒有聯繫的”城市“的誕生。“形式追隨功能”的原則將不再適用。


物理連接並不一定意味著所有相互連接的組件都是同一實體的組成部分,我們需要將功能與形式相分離。 從這個角度出發,巴蒂教授為“單個城市”和“城市群”的區別給出了一個新穎的定義:所有部分都通過大量的物理流動方式相連,則說明不同地區的經濟活動相互依存,或許就可以將整個實體視為單個城市。如果各部分之間的流動不是物理的,而是通過電子信息流動的方式,那麼在某種意義上,整個城市聚合體就可被視為一個城市群。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由最大的都市群組成的集群


這一點給我的啟發是,是否通過物理方式連接,是區別一個城市、都市圈或城市群的關鍵。不過,假如通過電子信息流動方式就能聚合為一個城市群,那這個城市群豈不是可以覆蓋全球?是的,的確可以這樣認為,而且這種覆蓋全球的城市,會因為交互信息門類的不同而相互區分,實際上,這就是薩森所說的“全球環路“(Global circuits)的概念。


03什麼是“智慧城市”?


那麼一個新的問題就出現了:這樣的城市完全超越了傳統的物理形態,我們要如何去感知呢?
感謝日益廣泛應用的傳感器和大數據技術,讓我們得以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看到”這種“非空間性”的城市。在這樣的觀察視角下,城市也呈現出一種新的範式——

“智慧城市”,也有人稱其為信息城市、虛擬城市、數字城市、電子城市,甚至更早時候的有線城市。 觀察城市方式的轉換,同時也意味著一場鉅變:因為有更多實時變化的數據流,我們的關注點開始從長期轉向短期,從空間上的大範圍到個體更精細的尺度,以及管理和控制從戰略到日常。


當來自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和任何人的信息都能被即時獲取時,城市中的事物就開始變得與歷史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同。城市對新信息、創新、物理變化的響應速度明顯加快。擁有更多信息的人群能夠以更加連貫和更快的速度做出決策。在這個意義上說,城市表現出一種新的行動的流動性,一種光與速度的融合,並最終成為一個“流體城市”:在這裡,物質慾望、面對面接觸和數字思考提供了新的創新紐帶。支配著城市的物理特性的是流、網絡和聯繫,而不是惰性結構。與此同時,基礎設施開始體現這種建立在層層流量和流之上的新流動性。


到了這裡,我們需要回過頭去澄清一個認識:大數據在城市規劃中的作用是什麼?作者說:“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城市正在成為其自身的傳感器,因為它們的物理結構正在被自動化,使我們能夠監控它們的性能和使用方式。但是,這些物質和數字相結合的形式之上也覆蓋著數字網絡,這些數字網絡試圖使人們能夠以無數不同的方式使用城市,例如實時計算出不同地方所能提供的服務、朋友和熟人的居住地,以及去遠途目的地所能採用的交通工具。當我們把這一數字網絡與更基本的反映建築物運作方式的傳感器結合起來時,我們就會開始以迄今為止不曾實現的方式來增強現實”。 對,大數據工具並不是用來強化傳統的城市規劃工具的,而是要用某種顛覆性的方式去“增強現實”。正如作者在一開頭所說的,未來是不可預測的,而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同樣,大數據並不是用來預測未來的,而是用來增強未來的。 要增強現實乃至增強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智慧地去使用城市中的數據流,而一個城市是否智慧,也就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更加智慧地行事。對此,作者說了一句“俏皮話”:“在一個全球一半以上人口擁有智能手機的世界裡,最智慧的城市就是擁有智能手機數量最多的城市”。 這才是“智慧城市”的真正定義。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總 結


城市是由千千萬萬人相互連接、自下而上決策的產物,因此城市的未來無法預測,但卻可以通過更智慧的方式去增強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從而創造出全新的城市形態。在我們擁有更先進的看待和理解城市的方式的同時,新的技術也對我們是否能更智慧地使用它們並創造未來城市,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上期獲獎名單


楊文傑

tony

空氣

HZH

ken雄


恭喜以上小夥伴

獲《低碳生態視覺下的市政工程規劃新技術》

第二版一本!

請獲獎的朋友們儘快將個人信息

(姓名、地址、聯繫方式)

發至後臺,南粵君會盡快安排郵寄哦~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本期贈書福利


談談你印象中的

未來城市


走心留言會被南粵君

精選上牆


屆時抽取

6名幸運讀者送出

《創造未來城》


活動截止時間:

4月10日12:00

讀者們趕緊留言分享吧~


1. 留言從推送之時開始精選,獲獎名單將於4月10日規劃FM欄目公佈;

2. 不接受離題留言,評論內容為規定的主題詞哦;

3. 設置星標☆南粵規劃公眾號,發送截圖到後臺,可增加抽中概率哦;

4. 鼓勵讀者們大開腦洞或轉發給朋友集思廣益,獲得支援哦,小編只能幫大家到這了!




-END-

近期閱讀推薦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劃FM·聽書堂 | 創造未來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