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怠政之主”嘉靖

嘉靖皇帝朱厚熜,生於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卒於1567 年, 1519年承襲其父朱佑杬(1476一1516)的興國之封;1521 年, 武宗朱厚照去世, 以太祖“兄終弟及”之義, 奉詔進京接替堂兄皇位, 定次年為嘉靖元年;在位45 年,享年60 歲。

重讀“怠政之主”嘉靖

嘉靖皇帝朱厚熜


少年藩王入繼大統

朱厚熜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個兒子,興王親曾親自教他學習唐詩、為其傳授經史,家庭的環境使得他從小就受到了很紮實的家庭教育,博覽群書。生活環境和教育薰陶, 使他逐漸養成了自我感覺良好、旁若無人、自命不凡的習性。

對於嘉靖來說,命運對他來說是殘酷的,幼年喪父是他的人生不幸;但是,他同時也是幸運的,在他父親去世兩年之後,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崩於豹房。由於武宗無子嗣,所以根據傳統宗法制度和《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歷史的機遇把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熜推上了最高統治者的寶座。

年僅15 歲的朱厚熜,遠赴數千裡入京,繼承大統時實際上內心是有著深深地自卑和不安的。他該如何在皇宮內站穩腳跟,如何在朝中元老重臣前面樹立皇帝的權威?這一切都是這個小皇帝所要面臨的。

早期的統治

在武宗駕崩之後,朱厚熜於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嘉靖。雖然繼承了皇位,但他也接手了武宗留給他的一個爛攤子。宦官專權,嚴重影響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的土地兼併問題日益嚴重;加之當時皇宮裡面的冗員以及朝廷的奢侈之風盛行,引發了財政困難;另外就是軍備廢弛,不能抵禦外辱,等等。

然而面對如此的局勢,他還是在即位之初,在幾個所信賴的大臣的幫助下,開始了革除先朝弊政的一系列的新政。這其中就由以前興王府的舊臣袁宗皋,袁在嘉靖13歲開始就已經給額他很多指導和幫助,尤其是袁宗皋所提倡的繼統說不但深得嘉靖皇帝之意,而且還與朝中的元老大臣所提倡的繼嗣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有楊廷和、費宏,郭勳, 給事中解一貫等。

重讀“怠政之主”嘉靖

首輔大臣楊廷和


在首輔大臣楊廷和的幫助下,十五歲的嘉靖皇帝開始了整頓吏治、裁撤冗員、精簡機構、壓縮經費的改革。同時,在治文興教方面郭勳給嘉靖皇帝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身為給事中的解一貫, 為就講學、修德、親賢、孝親、任相、遠奸、用諫、謹會、戒欲、恤民十事, 給嘉靖皇帝上書,他的主張也得到了嘉靖皇帝的採納。同時,嘉靖皇帝為了廣開言路,鼓勵言官直言進諫,同時為了消除言官進言的疑慮,他還下令:

“在京在外內外大小官員人等,有因忠直諫諍及守正被害去任、降調升改、充軍為民等項,及言事忤旨自陳致仕、養病等項”、“死忠者諭祭、修墳、蔭敘; 降調升改、致仕、養病閒住、充軍為民者,起復原職,酌量升用。”

後人在研究嘉靖皇帝的治國策略是,從他的一生中總結出了十二條:

“用老臣,明孝綱;除舊弊, 振朝堂;定大禮,頒典章;崇道教,尊上蒼;恤士民,販災荒;振農耕,勵蠶桑;振經濟,興市場;理河道,修堤防;興土木,修殿堂;興文化,建學堂;御外侵, 修邊牆;抗樓寇,安海疆。”

他的政績正如《國榷》所言,

世宗“革藩鎮之諸閹, 廢畿甸之皇莊, 奪外戚之世封, 抑司禮之炳用,四偉烈也。”

在人們的認識中,嘉靖皇帝都被認為是一個昏暈無道、奢侈殘忍的君主,但與之相比,《明史》則相對客觀,它把壬寅宮變作為一個界點,分前後兩期來談嘉靖治國,說他

“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附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與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重讀“怠政之主”嘉靖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海報

“大禮議”

在前面我們已經所過,嘉靖是以少年藩王的身份入繼皇位,所以他就不是孝宗武宗這一個宗支,所以在當時就產生了:嘉靖皇帝是繼統還是繼嗣?應該如何給嘉靖的親生父母追分尊號?等問題。所以在嘉靖皇帝的提議之下,朝臣開始就這些問題展開了討論,這就是明朝的“大禮議”。

通過“大禮議”嘉靖皇帝逐步實現了自己的夙願,最終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當時禮部尚書嚴嵩的積極籌劃下,終於實現了嘉靖皇帝使其亡父稱宗入廟的心願,這年九月, 詔令興獻皇帝廟號為睿宗,入太廟, 配享上帝。

在此過程之中,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由小宗入繼大統的嘉靖小皇帝,在大禮議之初可謂是孤身一人面對朝中以內閣首輔楊廷和及大學士梁儲、蔣冕、毛紀, 禮部尚書毛澄等為代表的元老大臣。而在大禮議結束之後,一開始就在大禮議中支持嘉靖皇帝的張璁進升為內閣首輔, 南京刑部主事桂粵進升為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同時,在嘉靖三年七月,嘉靖帝命令禮部照旨更改尊號,朝引起群臣不滿,在吏部侍郎何夢春、修撰楊慎(楊廷和之子)的帶領下,二百二十餘人跪在左順門,一起請願,對於這種公然挑釁的行為,嘉靖皇帝命令將參加請願官員的姓名全部登記在冊,先抓捕為首的八人,在幾天之後,對所有參與人員做出了判決:

“為首者戍邊;四品以上者奪俸:五品以下一百八十餘人廷杖”,

其中王相等十七人都慘死在廷杖之下。

此外,世宗幼年喪父,這給年幼的世宗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心理上的極度不安使得世宗非常地依賴母親。當世宗要進京繼承皇位的時候,他就很難過“上之發安陸也,不忍遽離聖母,嗚咽涕泣者久之。及在途中尤思慕不已”,同時在大禮議的過程中還提出了“避位歸藩” ,由此可見他對生父生母的感情之深。所以說嘉靖皇帝發動“大禮議”可能沒有太多的政治目地,也許僅僅是為了盡一份孝心。但是,當他身居皇位,而自己的這份孝心卻遭到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元老重臣的一致反對時,少年輕狂的天子會認為這是群臣對他的挑釁,久而久之,他以前的那種自卑與不安在皇帝權威的促使下開始慢慢演變為猜忌、多疑、殘暴與剛愎自用,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他不斷開始濫用刑法,尤其是廷杖,僅在“左順門事件”中就廷杖致死18人。而官員們在“大禮議”的態度也就變成嘉靖皇帝考察朝臣的標準。

“壬寅之變”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嘉靖皇帝迎來了生命中的一次大的災難,他差一點被一群在寧嬪王氏與宮女楊金英為首宮女勒死。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 “壬寅宮變”。

嘉靖皇帝殘暴專橫,不僅對朝臣經常施以廷杖,而且對待後宮的妃子以及宮女也是一樣,曾經就因為一些小的錯誤他就兩次廢掉皇后。而這次參加行刺的寧嬪王氏是嘉靖皇帝在嘉靖十九年冊立得到,但是不久就失寵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冷落與責罰,久而久之她對嘉靖皇帝的恨意也不斷加深。同時,嘉靖皇帝還十分痴迷道術,喜歡煉丹,祈求長生不老,而這也是最令宮女無法接受的。因為皇帝還要用宮女的經血煉丹,所以皇帝就強制採取宮女的經血來煉製丹藥。所以,寧嬪王氏和宮女楊金英等因決定鋌而走險,刺殺嘉靖皇帝。可惜半途中遭人告密,最終行刺失敗。


重讀“怠政之主”嘉靖

嚴嵩


雖然針刺的計劃失敗了,但是這次的行刺給嘉靖個人以及嘉靖朝政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二日開始,嘉靖皇帝移居西苑永壽宮,嘉靖的怠政也從此開始。他開始不理朝政,一心崇道與修玄,這則直接導致了嚴嵩專權的出現。成為嘉靖朝政由盛轉衰的轉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