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湯臨床應用:更年期綜合症,不孕,皮膚病,慢性胃炎等

溫經湯是張仲景《金匱要略》中一張治療婦人病的經典方。原文主治“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及“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現代臨床常用於月經失調、痛經等婦科病的治療。筆者廣泛運用溫經湯原方治療各種婦人雜病療效顯著,現舉數例與同道分享。


1.更年期綜合徵


陳某,女,49歲。初診日期:2013年10月16日。


患者月經稀發伴烘熱汗出1年餘。來診見體形中等,面色暗黃;査雙小腿皮膚乾燥如鱗,足跟皮膚龜裂;近1年來月經稀發,伴烘熱汗出,手指關節痠痛。舌胖暗,脈沉。中醫診斷:更年期綜合徵;辨證:衝任虛損;治法:溫補衝任。方以溫經湯治之。


處方:桂枝6g,肉桂3g,吳茱萸3g,川芎6g,當歸10g,白芍10g,丹皮6g,生薑6g,姜半夏6g,麥冬20g,黨參10g,炙甘草6g,阿膠12g,紅棗20g。5劑。


水煎,1劑分2天服用。


二診(10月30日):月經按時來潮,烘熱汗出消失,手指關節痠痛改善。繼用前方10劑鞏固。


心得:《素問•上古天真論》雲:“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患者到了天癸將竭的年齡,出現月經不按時以行、烘熱汗出等更年期症狀。溫經湯中桂、萸、姜溫經散寒,芎、歸、芍養血活血,參、草、半夏補中益氣,阿膠、麥冬、丹皮養陰滋潤。全方陰陽兼顧,溫經養血,用於婦人衝任虛損之更年期症狀常獲佳效。


2.慢性胃炎


陳某,女,45歲。初診日期:2014年11月18曰。


患者上腹脹半年餘。來診見體瘦面黃,上腹脹,伴失眠多夢,手足發冷;舌暗紅,脈弱。11月4日査胃鏡:胃角糜爛、十二指腸降部脂肪瘤。中醫診斷:胃痞;辨證:氣血虧耗;治法:補氣養血。方以溫經湯治之。


處方:桂枝6g,肉桂3g,吳茱萸3g,川芎6g,當歸10g,白芍10g,丹皮6g,生薑6g,姜半夏6g,麥冬20g,黨參10g,炙甘草6g,阿膠12g,紅棗20g。5劑。


1劑分2天服用。


3.腸易激綜合徵

吳某,女,35歲。初診日期:2014年11月28日。


患者腹痛腹瀉1年餘。來診時體瘦面暗,身高159cm,體重43kg。去冬人流術以來出現腹痛腹瀉,日解溏便3-4次,體重進行性下降。西醫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徵,曾服用中西藥物均療效不佳。舌胖暗,脈細。


中醫診斷:洩瀉;辨證:陽虛洩瀉;治法:溫陽補虛。方予溫經湯原方7劑。每天1劑,水煎服。


複診(12月5日):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原方10劑,囑1劑藥2天服用以鞏固。


心得:患者人流術後腹瀉久治不愈,肌肉削瘦,氣血漸衰,辨為陽虛洩瀉。根據原文“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可知溫經湯能止利。此利為氣血不足、陽氣虛衰之虛寒利。應用時不必拘泥於年齡,臨床上常以體質虛弱的中老年婦女多見,且用調理脾胃方無效者,用溫經湯屢得佳效。


4.痤瘡


張某,女,25歲。初診日期:2013年12月3日。


患者面部痤瘡2月餘。來診見體瘦,面色黃暗;面部散在暗紅色丘疹型痤瘡,且每次月經延後7〜15天,經來伴下腹痛、腰痠;舌淡嫩,脈弱。


中醫診斷:痤瘡;辨證:血虛、寒瘀互結;治法:養血散寒祛瘀。方予溫經湯原方7劑。囑1劑藥分2天服用。


複診(12月26日):痤瘡明顯消退,此次行經仍下腹痛,且怕冷。原方合麻黃附子細辛湯7劑,未再複診。


心得:患者痤瘡色澤暗紅,其人消瘦且血色不佳,伴有月經拖後、經期腹痛,辨為血虛與寒瘀互結,予溫經湯溫經散寒、養血祛瘀取效。適宜溫經湯所治痤瘡,其痘疹色澤多暗或淡,非焮紅出膿者。因仍有行經腹痛,合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強扶陽之力。


5.不孕症


榮某,女,30歲。初診日期:2012年12月21日。


患者未避孕2年未孕。來診見體瘦面黃,雙小腿皮膚乾燥如鱗,足跟皮膚龜裂。4年前曾育一子,再婚後已備孕2年未孕。平素怕冷,易疲勞,脫髮較多,月經量少。


中醫診斷:不孕症;辨證:血虛寒凝;治法:養血溫經祛瘀。方予溫經湯製成膏方緩緩圖治。服藥2月,藥未盡而經停懷孕。


按:患者備孕2年未孕,體瘦面黃,小腿皮膚乾燥如鱗,脫髮,月經量少皆為血虛胞寒之象。以溫經湯制膏緩圖,暖子宮衝任,養血祛瘀而收效。溫經湯是一張古代的經典受孕方。黃煌教授把溫經湯稱為“子宮發育促進劑”“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奮劑”。對於陽虛寒凝、氣血虛弱的女子不孕症,用溫經湯屢屢得效。


6.老年性陰道炎


吳某,女,60歲。初診日期:2014年10月21日。


患者帶下量多3月餘。來診見體形中等,面色黃暗。帶下量多,顏色黃白夾雜。西醫婦科診斷為老年性陰道炎,經治療後未顯效。此外伴下肢乏力。舌暗紅,脈沉。


中醫診斷:帶下病;辨證:衝任不固;治法:調補衝任。方予溫經湯原方5劑。囑1劑藥分2天服用。


複診(11月4日):帶下明顯減少,乏力感減輕。原方服至12月初,症狀消失。

心得:《景嶽全書》凡婦人淋帶雖分微甚,而實為同類……總由命門不固。”患者帶下病3月不愈,總由年老體衰,衝任不固,陽虛生寒所致。故用溫經湯調補衝任、暖宮散寒得愈。張仲景用溫經湯治療婦人下利數十日不止,“下利”二字宜活看。“下利”也可視若“下血”“帶下”“久汗”等等。舉一反三,病名不同,其理一也!


7.失眠


毛某,女,54歲。初診日期:2014年8月28日。


患者失眠4年餘。來診見其消瘦,面色蒼白。4年前膽囊結石術後逐漸出現失眠加重。常伴中下腹部隱痛、夜眠腹脹、易腹瀉。舌暗紅苔薄,脈弦。


中醫診斷:不寐;辨證:陽虛不寐;治法:養血溫陽;方予溫經湯原方5劑。1劑藥分2天服用。


2015年1月5日患者因感冒來診,詢知當時服藥後睡眠轉佳,且腹痛消失,大便正常,未再複診。


心得:患者膽囊切除術後失眠加重,其人消瘦,面色蒼白,經常伴腹痛、腹脹、腹瀉,此為脾胃陽虛,氣機升降失常,且心血不足所致。溫經湯補中益氣溫陽,對於無明顯精神、心理疾病的虛弱型中老年女性,即傳統認為心脾兩虛、心血不足證型的失眠即可應用,甚或合酸棗仁湯其效更佳。


8.類風溼性關節炎


沈某,女,42歲。初診日期:2014年3月20日。


患者因關節痛10年求診。來診見體瘦面黃,皮膚乾燥。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10年。因服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出現肝損而停服,現潑尼松、美洛昔康、羥氯嗤維持治療中。既往有甲狀腺惡性腫瘤手術及卵巢囊腫手術史。刻診:四肢大、小關節疼痛,手指關節晨僵;睡眠差;月經已3月未潮,時伴上腹痛;大便溏薄;舌暗尖瘀,脈沉細。


中醫診斷:痺證;辨證:血虛寒凝;治法:溫經養血散寒;方藥:先後予桂枝芍藥知母湯、小柴胡湯合當歸芍藥散、小柴胡合麻附辛芍甘湯、甘草附子湯等,服藥近百劑收效不佳。最後予溫經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鹿角膠,關節疼痛症狀得以控制,月經基本正常。現患者仍在服藥調理中。


心得:患者病情複雜,初始投多方未效。最後從患者的體質為切入點,改投溫經湯。溫經湯是一張大複方,內含半張桂枝茯苓丸、半張當歸芍藥散、半張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湯、半張膠艾湯、半張麥門冬湯。全方有扶正、補血、祛瘀、溫經之功效,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鹿角膠增強溫通除痺功效,終於取效。


小結:溫經湯是一張婦人的聖方。與其說溫經湯是一張治病的好方,不如說溫經湯是一張調體的妙方。黃煌教授把適宜服用溫經湯的人群總結為“溫經湯體質”:羸痩,肌肉鬆、弛,腹壁薄而無力;口唇乾燥而不紅潤,皮膚乾枯發黃或暗,缺乏光澤,或潮紅,或黃褐斑。有些患者的手掌、腳掌出現裂口,疼痛或發熱感;指甲變薄變脆,缺乏光澤。還有的女性可以出現陰道炎、陰道乾枯瘙癢,毛髮出現脫落、乾枯、發黃,易於折斷。溫經湯能多靶點作用於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並對下丘腦-垂體系的內分泌異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臨床應用溫經湯並非著眼於某個病,而是針對溫經湯體質施方調理,從而擴大了溫經湯的治療範疇。

  • 本文摘自《經方夢——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成立紀念文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毛科明



溫經湯與手皮膚病

溫經湯治療手掌角化症、婦女溼疹以及手皮膚病等多有療效。根據大塚敬節先生的研究,雖屬常識問題,而我們再報告沒有必要。這裡僅就三例非常有意義的經驗報告如下:


一、手掌膿皰性皮膚病:


某女,家庭主婦,32歲。初診:1974年7月20日。主訴:婚後由於接觸洗濯工作,雙手掌患皮膚病,迄今病史已十餘年。患處一年四季不愈,冬季手掌皸裂,乾燥,發紅,疼痛。春季更加瘙癢,逐漸皮下開始溼潤,形成膿皰和水皰。到夏季時尤甚,瘙癢異常,搔破感染則發生潰爛,不搔表皮就乾燥。秋季皮膚逐漸乾燥,膿皰、水皰消退。冬季又呈現皸裂狀態。一年中,以冬季乾燥期疼痛最難過,其次夏季溼潤期奇癢難忍。長期治療幾乎無效。現今塗擦軟膏,稍感舒適,但無良效。


我初治時正值夏季,手掌膿皰和水皰混合,表皮乾燥,搔破處感染,結痂。曾在醫院檢查膿液,發現細菌。患者體型消瘦,面色良好,冬季畏寒,夏季惡熱,食西紅柿、烏賊魚之類後全身不適,食慾減少,口渴喜飲,大便日1~2次,小便白晝5次,夜間1次。上熱下寒,口唇皸裂,手心發熱,符合溫經湯證。


現今是水皰性,口渴甚,故投與五苓散煎劑,15日份服後,水皰、膿皰很快消退,再進原方15日份,瘙癢消失,又出現痛感遂停用本方,改投溫經湯浸膏,每日4.5克,分3次服。服15日後無顯效,可能是過服五苓散而加重了患部的乾燥和皸裂。故改用溫經湯浸膏3克和薏苡仁丸3克。為一日量,投與15日份,服後出現溼潤狀態,由於有效再進15日份,痛癢諸證皆除。以後續服浸膏5個月,煎劑1個月而完全治癒,至今未見覆發。十多年的膿皰性皮膚病,用五苓散配合溫經湯堅持服用,前後共治療7個半月,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


二、男性手掌膿瘡性皮膚病:


某男,36歲,為上例的丈夫。因感染其妻的兩手掌皮膚病而苦惱,雖不像其妻那樣厲害,但也相當嚴重。患者身高1.68米,體重74公斤,體格魁偉,口渴,素體發燒,尤其趾端為甚,每日盜汗,經常頭痛,雖服地黃劑和白虎湯,但並無肝腎不足,陰虛火旺之證。1976年4月2日初診。同其妻一起要求服溫經湯。給予溫經湯浸膏3克,薏苡仁丸3克,為一日量,分3次服。連服30日後,療效顯著。再給30日份。以後患者常服此方,直至痊癒,此後未再復發。


三、進行性手掌角化症:


仲某,25歲,護士。1976年12月15日初診。身高1.58米,體重50公斤,中等身材,面色正常,無任何特殊證候。主訴:常做洗濯工作,故兩手掌乾燥、皸裂非常嚴重,指紋不清,診斷為進行性手掌角化症。經各種治療,均無效。因職業關係,希望早日治癒,因是醫院護士,不相信中醫,故態度很不謙虛,原想拒絕給她治療,但考慮這是使她認識中醫能治癒西醫不能治癒的病的好機會。患者想試用一週,然而不可能有效,故勸服溫經湯加薏苡仁,先服30日。1977年1月18日複診,訴說服20日後漸有轉機,以後又給患者服3個月,完全治癒。


小結


溫經湯對治療手掌的皮膚病有相當好的效果,既使不辨證,也是合適的。它不僅對女性有效,對男性也有效。但治掌趾膿皰病,也有不滿意的病例。根據失敗的經驗,我用荊芥連翹湯等清熱解毒藥每多獲效。(譯自《漢方の臨床》第27卷·第3號)


溫經湯應用指徵


1、口唇乾燥、色紫暗;

2、體型偏瘦,腿皮膚粗糙;

3、不孕或者閉經;

4、有流產史;

5、手心乾熱。

上述症狀不必悉見,但見二三症即可。

本文摘自《遼寧中醫雜誌》,1981年第05期,摘譯/梁延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