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出水蛤蟆穿綠襖,落湯螃蟹著紅袍”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今天,要是有人用“衣冠禽獸”這個詞來形容你,估計再有風度的人也要氣得跳起來“問候”對方祖宗十八代了。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如果回到幾百年前,拿這個詞去形容對方,說他以後一定是個“衣冠禽獸”,對方不僅不會生氣,而且還會非常高興,甚至還要感謝你的祝福——“借您吉言”。這是怎麼回事呢?各位看官老爺,且聽在下慢慢道來。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其實,“衣冠禽獸”一詞最早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補服。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也稱“補袍”或“補褂”。明朝時期開始出現,是明清兩朝文武官員的制服。補服均為方補,均有對應的“禽獸”圖案,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明代官員服飾

不過,明清補服略有差別——明朝時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前後成對,文官繡單禽,武官繡單獸。所以,我們在觀看以明清歷史為背景的影視劇時,就會看到官員身上穿的補服了。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清代官員服飾

按照朝廷官制,根據品級不同,彼此"工裝"的顏色和圖案各不相同。根據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衣冠"上的"禽獸"自然和文武官員的品級一一對應,任何人不得擅自逾越。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是: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各位看官再回想明清宮鬥劇,是不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呢。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那麼,這種清晰直觀的補服制度是哪位天才發明的呢?此人便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朱元璋在應天府黃袍加身,建國稱帝。有天朱皇帝突然發現了中國古代官服存在的一個漏洞:皇帝穿的是龍袍,但文武百官並無對應的服飾。無法直觀地看出官員的官職品秩,這對於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管理上來說自然帶來不便。於是天才的朱皇帝便開動了腦筋:朕作為真龍天子,穿的自然是龍袍;那文武百官,應該身穿有飛禽走獸紋飾的官服才配嘛!於是,朱元璋下令按照文武官職來劃分補服等級,最終確立了補服制度。此後,從明朝朱元璋時期開始,文武百官就都“化身”為飛禽走獸了。所以,後來“衣冠禽獸”就成為了朝廷官員的象徵,就像勞斯萊斯是土豪的標配一樣。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由於當時只有官員才能身穿繡有飛禽走獸的衣服,所以平民百姓就十分羨慕。讀書人也期待有一天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此,“衣冠禽獸”在當時確實是一個褒義詞,一個帶有老百姓羨慕的眼光的褒義詞。所以,如果在明朝時期說別人以後一定是個“衣冠禽獸”,就相當於預祝對方升官發財,對方當然就非常高興了。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死諫,武死戰"的從政理念被貪官佞臣徹底顛覆。官場腐敗,文官愛財,武將畏死。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衣冠禽獸"這個在誕生之初萬眾仰慕、光彩照人的"體面"詞兒,逐漸變成了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大明王朝1566》劇照

\u001f其貶義之稱,最早見於明末陳汝元所著《金蓮記》一書。清代以後,"衣冠禽獸"一語遂用做貶義,泛指外表衣帽整齊,行為卻如禽獸的人,比喻其道德敗壞。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既然如此,那明朝之前古人怎麼指斥那些道德淪喪、行為卑劣的"偽君子"呢?其實,明朝以前原本有個成語,叫做

"衣冠梟獍"(出自【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獍。")。"梟",是一種窮兇極惡的鳥兒,傳說它為了存活,不擇手段,不惜吞吃母親。"獍",傳說它飢不擇食,殺氣騰騰,居然咬死自己的父親。"明朝之前"衣冠梟獍"所處的位置,就像現在的"衣冠禽獸"。"衣冠禽獸"徹底掉價,恐怕也是明末清初的"語言發酵"。漢語,在特殊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環境下,催生出了新詞彙、新詞意。\u001f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為了響應國家建設文明社會的號召,“衣冠禽獸”自然不好再用來形容人。不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用成語咋們還有歇後語呢,“雞披袍子狗戴帽”,多好,不帶一個髒字。

《你不知道的事》之“衣冠禽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