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降薪裁員、經濟寒冬,學會賣自己


人類總是會被一些新的概念而忽悠,忘記了其本質,無論創業融資也好,打工求職也罷,關鍵是一個賣字。


古人就認識得很清楚: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商業社會更是如此,一切皆可賣,人就是一個產品。


2019的寒冬不好過,2017、2018年的金融整頓,讓資產泡沫開始破裂,很多創業公司瀕臨倒閉的邊緣,傳統行業依舊在轉型中尋找出路,便是華為、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高科技龍頭企業,也對跟不上企業發展的老員工舉起了裁員的屠刀。


在資本流動性充裕,融資非常容易的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每個人都充滿了希望,財富似乎隨手可得,有人靠創業、有人靠炒房、有人靠技術、有人靠關係……


一個個獨角獸在神州大地上崛地而起,創造出了一大批靠期權成為百萬、千萬富翁的打工者,一個個90後憑藉夢想就輕易獲得過億估值超越了父輩……


寒冬來了,才突然發現,一切盡是紙面財富,片刻之間化為烏有。


資金流動性充裕的時代,是賣方市場,無論是創業還是打工,都可以賣個好價錢,寒冬來了,就變成了買方市場,有賣不出去倒閉失業的,有流血上市降薪求存的。


迴歸到賣這個本質,梳理一下賣的關鍵點,也許,溫暖這個寒冬的,就靠它了。


1、賣什麼?


王思聰:“我爸是王健林。”


這是在賣老爸。


“我清華畢業。”


這是在賣學歷。


“我朋友是馬雲。”


這是在賣關係。


“我在騰訊工作七年。”


這是在賣經驗。


“我會人工智能。”


這是在賣技能。


“我可以996。”


這是在賣身體。


“我長得漂亮。”


這是在賣外貌。


“我學習能力強。”


這是在賣潛力。


……


要想賣個好價錢,就要先知道自己有什麼可以賣。


2、賣給誰?


不同的買家(企業)有不同的需求,出的價錢也不一樣。


不是出價越高,就越值得賣,無論是融資還是個人求職都是如此。


這一輪融資過高,投資方要求激進的對賭燒錢策略,如果成長跟不上,錢燒光了,下一輪要融資就很難,談的薪資越高,如果進企業後貢獻和成長跟不上,就很容易被裁員。


有的企業希望招到的是多面手,樣樣精通,有的企業希望招到的是螺絲釘,在具體的崗位上任勞任怨。


有的企業希望招到的是高薪解決企業亟需快速解決難題的,有的企業希望招到的是底薪陪同企業共同成長的。


有的企業希望招到的是有關係能解決特定客戶群的,有的企業希望招到的是能吃苦去挖掘新客戶的。


有的企業薪資高穩定但天花板低,有的企業薪資低風險大但一旦突破了就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對於個人求職者來說,瞭解清楚買家需求,配合自身賣點,以及自身對於成長的規劃,能夠更有利於自己找到合適的買家。


舉個例子,最近和朋友聊天,談到人生際遇的變幻無常,朋友大學時讀建築的,那天我感慨說:“我們讀書那會,很多讀書好的首選是出國,或者是去微軟、IBM、ORACLE這些外企做白領,那時這些都是最有前途的職業,20年後才發現,發展最好的,反而是那些選擇不多,去了當時沒人看好的互聯網企業的。”


朋友也說:“我們也是,畢業的時候,讀書好的很多都去了省、市設計院,讀書一般的很多去了房地產,最後去房地產的很多成為了甲方,去設計院的被他們逼著改方案加班加點,收入還遠遠比不上。”


3、如何賣?


如何賣從商業角度來看待就是個人營銷,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很缺乏個人營銷意識,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沉默是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在古代可能是如此,那是“姜太公80歲還能遇到文王”、“劉備三顧茅廬招募諸葛亮”的年代。


即便是在改革開放恢復高考直到大學擴招之前,因為文革的教育斷層,導致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的缺失,只要能考上大學,就等於鯉魚躍龍門,即便不主動去賣,也不愁賣不出去。


然而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便是最優秀的人才,也要學會個人營銷,才能吸引到伯樂的關注。


通過公眾號、知乎、微博、專業論壇等等互聯網平臺,構建自己的個人形象,可以吸引潛在買家的關注。


通過朋友、獵頭關係推薦,可以增強買家的信心。


對不同的買家,針對買家的需求,用買家能夠理解的語言去組織自己的賣點,可以更好地讓買家瞭解自己。


舉個例子:


我面試的時候,經常會問對方最近半年讀什麼書,我是希望能從面試者的回答中知道他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發展潛力。


我會深入去問他這兩本書講什麼,對於一些關鍵問題是如何理解的,從中學到了什麼等等問題。


如果面試者只是中規中矩地回答我最近半年讀了《人類簡史》、《人工智能》,其他的都答不上來,那我會覺得這個面試者很一般。


如果面試者能夠把書的關鍵點回答出來,即便我沒看過,也能夠通過他的回答知道這兩本書主要講什麼的,並且他能夠總結出一些他認可的觀點,他存在疑惑的問題,他從中學到可以應用到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的哪些知識,這樣的面試者我會給他加分。


優秀的人,能夠把自身的賣點用最恰當的語言講給買家聽,就像優秀的銷售員一般。


4、如何才能讓自己越賣越高價?


時代發生的巨大變化便在於科技的高速發展讓知識的更新換代日新月異,為什麼大企業會對任職多年的中年老員工下手裁員,因為科技發生了變化,並不僅僅是年輕員工更廉價的緣故,通俗地說,就是買家的需求改變了,但你的賣點沒有增加。


好的企業需要好的管理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個人也是如此。


我們除了缺乏個人營銷意識外,對於個人成長管理的意識也很欠缺。


很多人一旦陷入困境,就會去學英語,但現在英語作為找工作的技能來說,作用已經在下降,學好英語後,最重要的是用英語去學習外國日新月異在更新的科技,和外國專家交流提升自己的能力。


而更多的所謂知識付費,不過是個人陷入迷茫,而又欠缺個人管理技能的臨急抱佛腳所為。


如果你連自己整體發展都欠缺一個規劃和管理的,再多的知識付費,也不過是一種安慰作用而已。


綜合上面“賣什麼”、“賣給誰”、“如何賣”,如果理解透徹了,就大體有了一個框架,你的賣點增加了嗎?某個賣點更突出了?買家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沒?未來買家的需求會有什麼變化?你確認自己的賣點都呈現給買家了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你的賣點讓更多買家知道?……


我做管理的時候,常常提醒下屬要做好日、周、月、季度、半年、年的總結,只有清楚知道自身發生的變化,外界發生的變化,相輔相成地去對自己進行個人成長管理,才能不斷讓自己的價值增加,並且體現到價格上。


能真正身體力行地去執行的人,發展都非常好。


寒冬,才是打拼內功,拉開差距的最佳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