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今年是海南島解放70週年,為緬懷解放海南島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長眠海島的東北四野的先輩父老,新春伊始幾位曾經在東北讀過書的大學同學攜家眷不遠千里來到海南,相約海南西線自駕遊,我們從三亞出發先後走訪了東方、昌江 、臨高、澄邁、海口等西線城市,期間重點尋訪和參拜了幾處解放海南島的登陸紀念遺址和烈士紀念碑。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先後走訪的革命遺蹟有:東方市北黎解放海南烈士陵墓(戰事時間1950.05.01);臨高縣臨高角解放公園(戰事時間1950.04.17);澄邁縣玉包港登陸作戰紀念碑(戰事時間1950.03.27);海口市白沙門烈士紀念碑(戰事時間1950.03.31)。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憑弔英勇犧牲的四野革命先烈,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站在各處紀念雕像、紀念碑和烈士陵墓前我們脫帽致意、低頭默哀,向革命先烈三鞠躬!並細讀碑文,緬懷在此長眠的英烈,他們倒在新中國誕生的初年,燦爛的年華永遠在這裡定格,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分享勝利果實,從此長眠在南國海島,夢魂始終牽繞著家鄉東北故里,血色的碑文歷歷在上,讀之令人心酸淚目!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今天來自東北黑土地松花江畔的家鄉人探望祭奠您們,長眠在他鄉的英靈,共和國的英烈。願您們安息!

一晃時光已經過去70 年,滄海橫流,歲月有情,你們為之獻身的地方,曾經的荒島已經建設成為美麗的國際旅遊島,國家自貿區,許多東北老鄉在海南購房置業,每年冬季都會來此居住,他們也會經常來祭奠您們的,不會忘記曾經從家鄉輝師南下的子弟兵,不會忘記犧牲在南國的父老先烈。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文字圖片按當初的戰事時間記錄如下,以寄託對先烈永遠的緬懷之情。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1.澄邁縣玉包港登陸作戰:1949年12月18日,毛澤東主席發出解放海南島戰役的命令,命令四野“四十三軍及四十軍準備攻瓊崖”。其後繼兩個先鋒營潛渡勝利之後,1950年3月26日晚19時,40軍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瓊崖縱隊司令員馬白山,率領一個加強團近3000名指戰員,分乘81只小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起航渡瓊,計劃在臨高角登陸,由於晚上風向變化,27日拂曉才抵達玉包港海面,而我接應部隊已與臨高角守敵交火。我加強團以變應變,經激烈交戰後,在玉包港就地登陸後,向新民縣(今屯昌縣)解放區轉移。

澄邁縣政府為紀念人民解放軍渡海部隊在玉包港登陸作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為主力部隊渡海登陸海南島創造了有力的條件,立下的不朽的功勳,於1989年4月建登陸作戰紀念碑。2010年11月,以原碑址為基礎,興建玉包港登陸作戰紀念園。建設項目包括原碑重建、增修休閒長廊、紀念廣場、岸線護堤、景觀臺等設施,總投資310多萬元,新落成的紀念園寬敞整潔,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一座高12.39米的玉包港登陸作戰紀念碑傲然矗立在紀念園內。漫步紀念園中,紀念園莊嚴肅穆,紀念碑巍峨挺拔,我們細讀碑文並在紀念碑前低頭默哀,向犧牲的烈士三鞠躬。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2.白沙門島登陸之戰:1950年3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43軍127師加強團的3700餘名指戰員接到渡海作戰命令,當晚8時從雷州半島的博賒港起航,計劃在瓊山塔市鄉的卜創港一帶登陸。為掩護主力部隊順利渡海,擔負阻擊敵艦的379團3營的8連、9連和團部失去聯繫,因風向、潮流所致迷失方向,誤登海口附近的白沙門島。駐防海口的國民黨軍動用重兵,對解放軍登陸陣地日夜輪番轟炸。登陸白沙門的解放軍共百餘名指戰員奮勇作戰,英勇地與國民黨的海陸空軍激戰兩個晝夜,一直戰鬥到彈盡糧絕。僅有10餘人突圍,其餘全部壯烈犧牲。在整個解放海南戰役中,白沙門島之戰打得最悲壯、最慘烈。解放軍誤登白沙門島,造成了瓊崖國民黨守軍的錯誤判斷,因而牽制了許多國民黨兵力,給加強團主力的勝利登陸和向縱深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白沙門古稱白沙口。為紀念白沙門渡海作戰而犧牲的烈士,白沙門紀念碑於1957年建成,是海南行政公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和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佔地面積93.08畝。原建在白沙門戰鬥遺址,1983年遷至海口市金牛嶺烈士陵園。白沙門生態公園建成後,於2009年在白沙門戰鬥遺址上建立了渡海作戰紀念廣場,佔地面積500平方米。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2010年1月渡海英雄紀念碑建成。紀念碑用大方塊花崗岩砌成,呈四面體,碑總高8米,碑身高3米。墓碑正面鐫刻著朱德委員長1957年1月27日題寫的“渡海英雄永垂不朽”8個大字,墓碑背面刻有海南行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和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的《悼白沙門上的烈士》長篇碑文。如今,白沙門渡海作戰紀念廣場已經成為白沙門生態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人們憑弔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站在白沙門紀念碑前我們向犧牲的先烈低頭默哀,碑座前還擺放著一束潔白的鮮花,一位小男孩站在紀念碑前仔細端詳,來到紀念碑前面的海灘,只見無邊的大海波平浪靜,彷彿還在聆聽7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慘烈的戰鬥。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3.臨高縣臨高角登陸作戰:1950年3月5日,解放海南戰役拉開了帷幕。解放海南大軍在前兩批四次7000多人成功潛渡海南後,於4月16日19時開始實施總攻,第一梯隊:第40軍和第43軍8個團主力大規模向海南島進發。4月17日凌晨3點鐘,我軍在海口以西至臨高角一線大舉登陸,40軍6 個團18700 多人在臨高角登陸。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衝破了海峽封鎖,越戰壕,破鐵網,炸碉堡,奪險隘,成功地摧毀了薛嶽精心構造的海陸空立體防線,即“伯陵防線”,表現出了我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戰鬥中,40軍880多人英勇犧牲,40軍119師副師長黃長軒以身殉職,長眠於臨高這片熱土。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解放海南登陸戰是名副其實的戰爭史上的奇蹟,它開創了我軍渡海作戰勝利的先河,創造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用原始木帆船打敗了現代化鐵甲兵艦的奇蹟,衝破了陸、海、空立體防線,成功地實現了敵前登陸,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為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1995年,經海南省政府同意,共青團海南省委發起,海南人民共同捐款,投入520萬元修建了一座解放海南紀念塑像——熱血豐碑。這是兩名戰士勝利吶喊的人身組石像。塑像總高度18.9米,總重量1600噸,塑像基座正面雕刻著江澤民主席於1996年親筆書寫的“軍民共築熱血豐碑,解放海南業績永存”16個大字,背面刻著渡海作戰解放海南歷史碑記。塑像以碧海藍天為背景,造型宏大、氣勢雄偉,結合寬大的紀念廣場,使整個塑像顯得大氣磅礴。臨高角解放海南紀念塑像是海南省最大的革命歷史紀念塑像。

​ 其後2008年3月,投資36萬元建造四十軍解放海南戰役犧牲烈士紀念碑,5月建成揭牌。紀念碑由瀋陽魯迅美術學院設計,設計理念由木船、旗幟、海浪和臺階等元素構成。紀念碑碑身呈船形,正面是昂首的船頭,兩側面為飄動的旗幟,總體構思為渡海官兵在戰旗的指引下,乘風破浪、勇往向前。紀念碑的碑座和旗面三層迭進,意為勇士們三次強行登陸;烈士的英名鐫刻在旗幟上,意為鮮血染紅了旗幟;整個碑體由七塊碑石構成,意為四十軍創造的“七個第一”;紀念碑朝向大陸,意為烈士遙望家鄉,船載魂兮歸來。四十軍紀念碑和熱血豐碑遙相呼應,既是對熱血豐碑的詮釋,更是對解放海南戰役的詮釋。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漫步在紀念廣場,參拜紀念雕像和紀念碑,我們心潮澎拜,70年前的臨高角,東北四野將士為了海南島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以木船迎擊鐵甲艦,以血肉之驅衝擊伯陵防線,其英勇壯烈可歌可泣,為海南島解放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還記得第一次參拜臨高角紀念園,那是2015年歲末,海南西線高鐵開通,我乘坐西線三亞到海口的第一班高鐵來到海口,當日原路返回時在臨高縣城入住,第二天就是31日,2015年的最後一天,上午時分我打個摩的車來到臨高角紀念園參拜祭奠,紀念廣場空無一人,我在紀念雕像和紀念碑前仔細觀看,歲末之日我來到臨高海角參拜祭奠四野革命先烈,在紀念碑前我低頭默哀,向烈士三鞠躬!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4.東方市北黎解放海南烈士陵墓:是為紀念1950年在小嶺,皇寧,北黎,八所戰鬥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紀念建築物,位於東方市八所鎮新北村以東的北黎河南岸。

5月1日凌晨,由43軍和40軍一部組成的西路追擊部隊向退守小嶺,皇寧,北黎,八所港的國民黨軍發起猛烈攻擊。追擊部隊指戰員英勇奮戰,前赴後繼,衝破重巒荊棘,高牆深壑,喋血明碉暗堡,海港艦艇,殲滅國民黨軍二八六師,俘3500餘人,斃,傷敵1000餘人,繳獲敵艦一艘。同日,海南島宣佈解放。北黎,八所戰鬥,是解放海南島戰役的最後一戰,人民解放軍83名指戰員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1951年4月,經海南行政公署批准,昌感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選址於依山面海,蒼翠環抱的當年鏖戰之地,建此陵墓,集中安葬83名烈士忠骨,以慰英靈。整個陵墓保護範圍規劃佔地面積54畝,其中建築物佔地1800多平方米,包括陵門,墓道,磚塔,主墓,紀念碑等。陵門正面刻有 “解放海南烈士陵墓”八個大字。主墓基為四方形階梯式平臺。紀念碑高6米。正面有“為解放海南而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15個大字,頂端為正三面體五角星。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烈士陵園莊嚴肅穆,走進烈士陵園在主墓碑前我們列隊低頭默哀,向為解放海南島英勇犧牲的東北野戰軍的父老將士致意!

此外還有儋州白馬井登陸點: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的第一個登陸點。1950年3月6日上午,40軍118師352團1個加強營799人,在師參謀苟在松、團長羅紹福的率領下,並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在白馬井超頭市村成功登陸,為隨後的大規模登陸作戰儲備了力量。此次登陸作戰傷亡了50多人。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還有第一批第二次登陸,是在文昌赤水港長路地區登陸,登陸時間:1950年3月11日,登陸部隊:43軍128師383團一個加強營1000餘人。第二批第二次登陸,是在瓊山縣卜創港登陸,登陸時間:1950年4月1日,登陸部隊:43軍127師加強團3700多人,然而,阻擊敵艦的渡海部隊兩個加強連,誤登海口附近的白沙門島與敵苦戰僅有少數人突圍。這些登陸點也都是值得我們尋訪和祭拜的地方。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今年是海南島解放七十週年,讓我們永遠銘記為解放海南島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們。

海南西線自駕遊:訪革命遺蹟,憑弔革命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