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菜刀是中国家庭的必备工具,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可是,关于菜刀的是是非非很多人不了解。因疫情宅在家里的日子,很多男士下厨,发现菜刀里的学问很大,问我们什么样的才是好刀。于是我找来万有引力匠心社的朋友,中华家刀创始人邱小锋先生,分享了一下他的创业经历和他的看法。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中华家刀创始人邱小锋在磨刀

中式菜刀的四大痛点

厨师界有句俗话,“三分勺功 七分刀工”那是不假的,邱小锋说。

创业初始,为了深入研究中国用户用刀习惯,邱小锋曾背着磨刀石10个月去了10个城市,免费为1000多位社区重度用户磨了1000多把刀。邱小锋一边磨刀,一边总结,他发现中式菜刀有四大痛点。

1、用刀容易钝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每把的钢材都不一样 手握的地方进行细致处理 用起来不起茧

这个现象太普遍了,几乎每个家庭都说自己的刀不锋利。切姜丝有绒毛,切肉滚动,黏肉,切蔬菜得使劲压……

目前中式菜刀以不锈钢的居多,优点是不容易生锈,缺点是保持性不好,而且不好磨。日本和德国有专门的工厂生产刃具钢,日本的日立钢铁专门为关市和堺市的手工艺人制作安来钢,武生特种钢铁也为匠人提供粉末钢。

反观中国,国内还没有一家钢厂为中式菜刀提供专用的钢材。一些刀用的还是304、416的,这样的不锈钢软,热处理再做不好,做出的刀不可能锋利。

材料比不过德国日本,可是中式刀的要求却很高。

中式菜刀的使用环境比西式和日式的更加恶劣,既要切,又要剁,还要拍,有时候还要用刀背砸。这里面会出现很多情况,不只是不锋利,比如拍蒜的时候,刀给拍碎了,剁菜的时候刀柄断了,还有老鼠尾式的固定,很容易刀柄空转,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握手不合手 重心不准确

中国人以前做事,尤其是在日常用的菜刀上,往往满足于差不多,能用就行。很多菜刀握起来不舒服,刀把儿不是过长就是过短,塑料的廉价感很明显,木质的选择软木,杂木,手感也不好。长期使用会把手磨出茧子。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仔细处理了手持的部分

虽然日本和德国的品牌也做中式片刀,他们往往对中国人的使用习惯研究的不透,比如尺寸过轻、过小,看起来很精致,用起来不趁手。

有的设计还让人不习惯,比如刀把儿做成凸起的。这样设计适合西式的厨刀,重心在后面,适合用手腕灵活发力。用在中式刀上就不合适了,因为中式刀的中心在前面,有时候是靠重力辅助工作的,比如切土豆丝的时候。

很多作品都说符合人体工程学,实际感受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3、磨刀不可能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家用磨石 两分钟即可锋利

有些家庭配备了磨刀棒和磨刀器,刀钝了,就蹭蹭。市面上的那些神器很多是削刀,毁刀,电动的更是,越磨越容易钝。也有的家庭选择自己买磨石磨,市场上大部分廉价的磨石都不好用,而且在狭小的厨房空间,不好固定,磨石难磨。

4、放刀不体面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专用刀架,可分离,可沥水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整块酸枝木底座

人们生活水平高了,越来越讲究体面,讲究品质。选择的橱柜,厨具都是高档的,花了好价钱。可是刀呢?挂在墙上,要打眼,而且明晃晃的,中国人讲究“宝刀入鞘不露锋芒”。选择刀架呢?也往往容易留下污渍,不好清洗,没多久就变得脏兮兮的了 ,与高大上的厨房环境不搭。

借鉴古法 比欧冶子多一点

要做好中式的菜刀,首先要解决钢的问题,用古老的办法是可以锻炼出好钢的,只是工艺繁琐,产量极低。幸好,可以找到现成的钢棒,又有电锤,气锤的助力,如今锻炼钢材比古时容易多了。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采用铁碳铬工具钢棒 碳炉烧炼

引入传统的锻打技术,把不同的钢棒锻打融合,主要是让铁、铬、碳的比例适合中式家刀。照顾到国人的习惯,一定要含有一定量的铬,铬是不锈钢中最基本的合金元素,其含量一般均在13%以上。他的加入主要是提高刀的耐腐蚀性,不容易生锈。

日本的大厨往往喜欢碳钢刀,做鱼生的时候,每次用完,甚至是每切一刀,都会用专用的抹布擦一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不锈,如果按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用法,用完一放,可能几分钟就生锈了。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冷态塑性变形

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含碳量0.60%至1.70%属于高碳钢,高碳钢热处理的好,硬度能达到60hrc,且有很好的韧性。要想锋利持久,需要加入合适的碳。

铁原子和碳原子排列方式决定了钢的性能,锻造是让两种原子进行马氏体排列,淬火就是让这个排列定稿,经过回火后,这样的钢就可以做中式家刀了。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菜籽油淬火

应用古法的同时加入新的科技元素,就是今天我们要做的,邱小锋说,欧子在书上有的写作欧

子,因为两点和三点在传抄中会有不同。“完全复制古人没有意思,我们一定要适应当今的需求,做出适合中国人的中式家刀”,邱小锋给他们的锻造品牌叫欧治子,就是要比传统多一点。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手工磨

锋利不等于好用,硬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关于砍骨的。有人认为砍骨的要比切肉的硬,这是错的,中国人向来讲究以柔克刚,如果切肉的硬度是60hrc,砍骨的最多是58hrc。硬碰硬只能两败俱伤,刀会崩口。只有合适的硬度,开好刃的角度,才能剁骨不伤刀。

也有人说,中国的钢材不好,可以进口啊,是的,根据不同的需求,邱小锋他们也进口了部分,其中包括德国克虏伯,也进口一些日本的钢材,棒料。他们的高端产品用的就是进口的刃具钢。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日立440c的EDC作品

钢材的讲究很多,同样型号的钢,厂家不同质量表现也不同,440C不锈钢日本日立出的最好,加上bos热处理就更完美了。即使是大厂批次不同,同一个产品指标也会略有差异,要想做好,需要按流程熟悉脾性,只有对钢材脾气很懂,才能在以后的流程中操作自如。

中式菜刀的仪式感和美学

中国的厨刀不像日式和西式有很多种类,往往一把菜刀做了日式几十把做的事情。所以中式菜刀要不锈,还要锋利,还要保持性好,还要抗造。对追求体面和使用快感的家庭来说,还要追求与厨房用具搭配,彰显出主人的品位。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香港食神戴龙私人定制厨刀财刀

把这些都解决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不是非常的难的事,主要是细节,一个一个做到位,一丝不苟,就能达到要求。这也差不多,那也差不多,最后产品肯定不行。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刀除了实用器还是礼器,甚至是钱。我们在博物馆可以看到商代的玉刀,那是举行仪式的礼器,在春秋时还有一种钱,就是刀币。现在也有称菜刀为财刀,是很吉祥的物件。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在解决刀的四大痛点后,还有更高级别的要求。一套好刀,能为厨房增色,还能让做饭更加快乐,让人更有成就感。

此外,刀还具有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是礼器。这里面的市场大有可挖。它不仅仅是工具,还是一个人与人沟通的媒介,桥梁。

邱小锋——解决中式菜刀四大痛点的人和他的刀

“韬光养晦”赠言菜刀

“宝刀赠英雄”,邱小锋对我说,H4级别以上的刀,60-70%是男士买的。他们送给了母亲,妻子,领导。

用刀的男人肯定有爱心的人,因为他们愿意为自己爱的人下厨做饭;送刀的男人是感恩的人,他们自己可能舍不得买这么好的刀,可是送给母亲、妻子、朋友就舍得了,有的专门让写上“母爱似海”、“父爱如山”,还有的写上“爱你一辈子”……

把这些饱含感情的文字融入到礼物中,在新婚之喜,乔迁新屋等特殊的日子送出去,传达了非常饱满的感情。一日三餐,均能陪伴。肯定能让人记住,比送茶和酒更有感情,更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