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不是太平天國運動

說到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我們肯定想到太平天國運動,其實在其之後還有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只是知名度不高,它就是白朗起義。1912年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中華民國正式建立,就在這時有個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河南寶豐縣的農民白朗揭竿而起,史稱白朗起義。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不是太平天國運動

白朗起義


1911年,河南境內已經連年遭遇大旱,此時此刻的河南災民四起、土匪橫行,災情嚴重。河南寶豐縣的一位農民白朗遭當地地主王岐陷害,被官府抓捕,白朗變賣上百畝土地贖身。而後白朗帶領馬隊,又被地方武裝搶劫一空。憤而不平的白朗拉攏同鄉二三十人和步槍一支,不多久,白朗從當地地主手裡搶來槍支30多支,隊伍增長至百餘人。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不是太平天國運動

白朗


北洋政府組織討伐軍圍剿白朗,經過兩個月的戰鬥,白朗擊潰討伐軍。沒過多久白朗率眾向北攻打禹縣,向南攻打泌陽縣,遭遇多方政府軍的圍剿,兵敗退回寶豐。這年冬天,重振旗鼓的白朗糾集600餘人突然南下攻打唐河縣,一舉消滅唐河縣駐城部隊陸軍獨立59團,繳獲獨立59團軍火,同時又拉攏義軍數百人,隊伍增長至千餘人,實力和聲名大振,回頭攻破魯山縣和禹縣。

1921年身為討伐袁世凱總司令黃興同白朗去了一封書信。書信內容為:“自足下倡義鄂豫之間,所至披靡,豪客景從,志士響應,將來掃清中原,殲滅元兇,足下之豐功烈績,可以不朽於世。”就是這樣一封慷慨激昂的書信,為白朗指明瞭一條具有遠大抱負的道路。白朗不再是一個打富濟貧的義軍大哥,成為了一位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他領導的這場短暫的農民起義,幾經波折,轉戰數省,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不是太平天國運動

袁世凱


1913年9月,白朗率軍攻克湖北重鎮棗陽,自稱中華民國撫漢討袁軍司令。

但白朗起義軍對袁世凱造成了巨大威脅,1914年春天袁世凱電令段祺瑞集合數萬部隊圍剿白朗。白朗回師攻克紫荊關西進,突破商南逼近西安近郊。隨後又突破陝西圍剿部隊的封鎖線,起義軍進入甘肅,兵鋒直達天水通渭縣。

陝甘部隊前堵後追,兩萬人向天水逼近,企圖在天水一帶圍殲白朗軍。長久征戰的起義軍這時候極其需要休整和相應的軍需物資,而雪上加霜的是,白朗在甘肅未能處理好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關係,導致起義軍不但得不到當地群眾的支持,反而和群眾陷入激烈的火拼,造成了起義軍極大的損失。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不是太平天國運動

白朗墓

沒想到很快白朗的起義軍就彈盡糧絕,通過一路惡戰,衝破封鎖區,7月回到寶豐縣。7月20日,寶豐縣地方武裝將只剩下數十人的白朗軍圍困在寶豐縣商酒務鎮北部的虎狼爬嶺,雙方激戰6日,26日清晨,處於弱勢地位的白朗開始突圍,途中遭遇鄰汝縣地方部隊,雙方進行了一場惡戰,寡不敵眾的起義軍全軍覆沒,白朗中彈身亡,最後被梟首示眾,終年41歲。

只能說白朗只是個農民,一位小人物,為了反對袁世凱等人的軍國主義,投身到農民起義反抗當中,想讓自己和貧民百姓過上好生活,無法評判白朗的做法對與錯,但他也為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