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姑娘一天刷46只馬桶,他們的故事從去隔離點幫忙開始

1月27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中環國際酒店客房部經理朱曼青接到通知,普陀區徵用一家快捷酒店做集中隔離點,缺人,需要幫幾天忙。

第二天,朱曼青帶著3名隊員趕到隔離點。沒想到,他們剛到,酒店原本的服務員就撤離了,說好的“幫忙”,成了“接管”。直至今天,這裡已經成為普陀區1號集中隔離點,迎來送往上千名房客,朱曼青和她的隊友還在。

和他們差不多,2號隔離點位上,陳珏雯和她的隊友們也已堅守了60余天。“去的時候,由不得我們細想,真去了,多想也沒用,就不如不想。可能這就叫擔當,也是特殊時期國企的擔當。”朱曼青笑著說道。

陳珏雯穿好隔離服 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最擔心的事發生了,隔離點發現確診患者

1月27日,中環國際酒店總經理王珣接到了中環集團董事長鬍禮剛的緊急電話,原來區裡馬上要開設第一個集中醫學觀察點。王珣考慮了一會,馬上與酒店客房部經理朱曼青撥了電話,讓她火速帶上幾名同志前往位於長征鎮中江路的一家快捷酒店“幫幾天忙”。

“接管”隔離點後,朱曼青才知道,他們來服務的這個隔離點,打算接收的全部為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徵用之初,轄區所屬普陀區相關部門,帶著一萬元現金,擺在桌上,希望酒店原有員工留下,做隔離點的服務保障。

不過,現金沒有留住人心。最終交房的時候,原有住客全部清退,酒店員工一併撤離。

“當時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分配給我們的任務,是送飯、收垃圾、打掃房間,我是客房服務組組長。”朱曼青說,當天,他們鋪好50個房間的床褥,貼好50個房間的號碼牌,將50個房間的垃圾袋按標準一一嚴格紮好,口罩擺好,並放上入住告知書……

什麼都不知道,只能“既來之,則安之”。

房客的“另類”溝通

2月5日,熬過最初的忐忑和忙亂,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當天,一名隔離觀察者發燒,得知確診為新冠肺炎時,所有工作人員都緊張起來。可就在患者接走的第二天,一名工作人員也發燒了……

朱曼青坦言,那時候,大家真的都“崩潰”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老師來做心理疏導。工作例會上,所有工作人員挨個回憶:有沒有密切接觸過,有沒有碰過門把手……確定防護到位了,加上發燒的工作人員也查明只是普通感冒,大家懸著的心才漸漸歸位。

那幾天,朱曼青沒敢告訴家裡人,這邊出現了確診患者,但朱曼青清楚地記得,剛收到確診消息的時候,大家都哭了。

那之後,不知道是誰,將微信工作群名,改成了“患難見真情”。

又過了四五天,隔離點又確診了一例新冠肺炎病毒患者,這一次,大家淡定了很多,只是相互提醒:一定要做好科學防護。

等到第3例無症狀患者確診時,工作人員已經快速反應,該銷燬的銷燬,該打包送醫院的送醫院。

“那時候突然發現,我們都是戰士了。也挺好,經此一役,以後估計沒什麼能打倒我們了。”朱曼青笑著說道。

不管在外頭多“牛”,進來都是刷馬桶倒垃圾

陳珏雯愛美。平常,每天化妝15分鐘,對她而言是常態。作為中環國際酒店餐飲部經理,每次公司拍宣傳片,她和朱曼青都是當之無愧的臺柱子。

1月31日,陳珏雯接到電話,讓去2號隔離點報到。注意事項裡,其他倒沒什麼,只一條:長髮增加感染風險,需剪成齊耳短髮。讓陳珏雯突然生出不捨。

不過,2月1日,到崗第一天,陳珏雯就發現,非但不用心疼頭髮,化妝也可以免了。

和朱曼青一樣,陳珏雯和隊員要做的,就是送飯、收垃圾、打掃房間。每天穿、脫隔離服,進入汙染區工作,常常用不了半小時,就渾身是汗。“一天下來,只想睡覺。”陳珏雯笑著說道。

垃圾全部要扎口清運

陳珏雯負責的客房服務部,隊員都從集團各個部門抽調,有人事的、財務的、市場拿地的、做景觀設計的,也有董事會秘書。在他們隔離點,有一句笑話:不管你在外面多“牛”,進來都是刷馬桶、倒垃圾。

而適應隔離服,是“雜牌軍”必須跨過的第一道檻。

董事會秘書朱佳亮記得清楚,2月14日情人節當天,他第一次進入客人房間打掃客房。朱佳亮的任務,除打掃外,還要來來回回運垃圾,撐垃圾袋。

就這麼簡單的動作,穿上隔離服,多跑兩趟,讓朱佳亮深深知道了什麼是“下馬威”,他在當天的工作記錄上寫道:“下到一樓,大喘粗氣,示意其他人先脫防護服,我需要緩一緩。在過去的一個小時裡,我幾乎在‘限氧負重摺返’,可能達不到跑的速度,但是也是挑戰極限了。由於眼鏡和口罩裡積水,鼻吸時候被嗆到幾次,眼鏡也被鏡片上的消毒凝膠不斷刺激,積水混著消毒劑辣到眼球,幾乎要辣出眼淚。”

脫下隔離服,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是滿頭大汗,眼睛燻得想流淚。

未完待續,22歲姑娘一天刷了46只馬桶

到了3月中旬,兩個隔離點存量房客都明顯減少,組員們閒聊的時候,便開始猜測:是不是快要結束了。

休息的時候,陳珏雯為了給隊員打牙祭,便拿出自己的烹飪絕活,燒製兩大鍋羅宋湯,還一鼓作氣包了820個小餛飩。忙碌之餘,隊員們更加珍惜平日的溫情。

可惜“好景”不長,3月17日,兩個隔離點都“迭代“為集中採樣留驗點。也就是說,前面的房客,一住就是14天,集中打掃的頻率,也是14天,後面的房客,大多留驗一天便離開。對客房的週轉要求明顯提高。

集中隔離點的房態圖。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圖

收到通知的當天,陳珏雯和組員們,加班加點“騰挪”房間,並在前期經驗上,升級客房動態圖,掛在指揮部牆上,紅色代表已入住,綠色代表未打掃,一目瞭然。每天早上,陳珏雯將客房狀態發在群裡,指揮組會笑著說:“我們開不開張,什麼時候開張,接多少‘生意’,都是陳珏雯說了算。”

1998年出生的周鴻宇,是中環集團的人事專員。3月18日,她自願報名加入了陳珏雯的隊伍。其實,她一直沒有告訴別人,自己是湖北仙桃人,疫情以來,一直想為社會做些什麼。春節期間,她已報名去道口做志願者,測了兩天體溫。這次進隔離點,怕父母擔心,她是瞞著家人報名的。

3月18日到崗第一天,周鴻宇跟著阿姨學習鋪床。戴著手套,床單杯子完全不聽使喚,對不齊是常態。

第二天,收垃圾。每個房間碰到的情況不同,最常見的,是房客忘記按要求紮緊垃圾袋,增加感染風險。

第三天,刷馬桶。周鴻宇數了一下,這一天,她刷了46只馬桶。“在家裡我偶爾也會幫忙做做家務,特別來上海後,很多事都靠自己,但是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刷這麼多馬桶,感覺……真的很奇特。”周鴻宇笑著說道。

當然,周鴻宇說,心理壓力最大的,其實不是刷馬桶,而是送餐。

全副武裝送餐

不管是隔離點,還是集中留驗點,送餐要求都是一樣的:固定時間,將盒飯統一送到房間門口的桌子上,放好後敲敲門,示意房客可以出門取餐。不過,實際送餐中,往往會出現,他們正在送餐,房客突然開門。“每到這時候,就會很緊張,因為會有接觸風險。”

送餐

3月26日,上海公佈,當天18時起,對入境來滬的全部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隔離健康觀察。

得知消息,已經60余天沒休息的朱曼青笑了笑:“看來一時半會還結束不了,那就繼續吧。等結束了我想去日本旅遊,那是春節前和老公孩子約定的。”

同樣堅持了60余天的陳珏雯,則擰亮了床頭的檯燈,進隔離點以來,她養成了晚上留盞燈睡覺的習慣。“怕半夜有任務,也是因為,有亮光就有希望吧。不管怎樣,希望總歸在的。”陳珏雯說道。

房客離開後,送給工作人員的鮮花。

澎湃新聞 記者 鄒娟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