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开放,宋朝开始三从四德了,这是退步,还是别有他因?

浪子燕小乙


说起唐朝,男女间的风流韵事可以称得上层出不穷,而宋朝相对来说就要保守,而且呈现一个对女人越来越严苛的情况。


悦史君认为,这种变化既有一脉相承的传统,也有历史变化带来的影响。

三从四德并不是从宋朝开始的,而是东汉才女班昭提出来的,此后成为历代王朝提倡的样板。

但规则的推行,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东汉接下来就是三国,西晋短暂一统后,又到了南北朝,都是长期的纷乱状态,大家对三从四德并不看重。

隋朝是在北朝的基础上起来的,而北朝的统治者是胡人,这就不可避免地对三从四德有抵触作用,因为他们是不必遵守的。

隋朝短暂结束,接下来的唐朝也是北朝贵族,一样对三从四德不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唐朝非常强大,对外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女人自然也有开放的机会。

而唐朝皇族就带了这个头,李世民娶了弟媳,李治娶了小妈武则天,武则天有男宠,高阳公主跟和尚约会,李隆基娶了儿媳杨玉环……所谓上行下效,自然就非常开放了。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接下来就是五代十国,又是纷争不断,到了北宋才统一起来。

北宋时期对三从四德也不厉害,因为这个王朝很讲究生活,文人生活安逸,女人自然不差。

但靖康之变改变了一切,金兵攻入开封后烧杀淫掠,北宋皇族女人更是遭到金朝贵族的羞辱和瓜分,这就让南宋的君臣们,对女人特别关注起来。


南宋在强化三从四德的同时,特别强调了贞操观,对女人形成了严重的思想包袱,以致接下来的800多年,女人地位低下。

这当然是退步,男女平等才是应有之义,也是我们社会的主流,悦史君认为,靖康之变是男人被打败后,女人受到了侮辱,但南宋不思强大,反而加大束缚女人,这个逻辑自然很鸵鸟了。


历史这样说


唐宋是两个相邻的朝代,不过宋朝对唐朝却不是一脉相承,唐朝与宋朝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在思想上,唐朝开放包容,但到宋朝时却趋于保守。关于两朝思想差异的争论自古便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这是进步,也有人认为宋朝是对唐朝的退步,各种说法,莫衷一是。那么,宋朝相比于唐朝思想保守到底是退步,还是另有原因呢?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从唐宋两朝思想上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唐朝开放是可以肯定的。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它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原则,而最能体现唐朝开放特点的便是唐朝的服饰。唐朝服饰具有鲜明的特点,造型雍容华贵,装饰富丽堂皇,且风格开放而自由。唐朝女子喜欢着男装,穿胡服,而且上襦大多极短,盛唐后袒胸风更是盛行,方干《赠美人》中“粉胸半掩疑暗雪”等诗句描绘的便是这种风格。除此以外,唐朝女子并不在意女德,改嫁之事经常发生,比如新城公主就曾毁约一次,改嫁一次,朝野上下对此却并无意见。

不过,宋朝思想保守这一说法却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宋朝思想并不保守,比如宋朝时存在女子相扑,参赛女子衣着极其暴露。《水浒传》中描述段三娘与男人相扑,她穿的是“箭杆小袖紧身鹦哥绿短袄,下穿一条大裆紫夹袖裤儿”,然而事实上宋朝的女子相扑衣着却更加“清凉”,且多地都有女子相扑,《梦粱录》中就记载:“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民间艺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手之资。先以女飐(即女相扑手)数对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者争交。”

由于这些记载,许多人对“宋朝思想保守”的说法提出质疑,不过这些其实并不能说明宋朝思想开放,例如对于女子相扑,宋朝名臣司马光就极力反对,他还上了一道折子《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说:“而使妇人臝戏于前,殆非所以隆礼法,示四方也。陛下圣德温恭,动遵仪典,而所司巧佞,妄献奇技,以污渎聪明。窃恐取讥四远。……若旧例所有,伏望陛下因此斥去;仍诏有司,严加禁约,令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宋仁宗同意司马光的建议,女子相扑最终销声匿迹。

不仅如此,在宋朝时女子极其重视“三从四德”,改嫁的女子会受到社会的指责和鄙夷,普通人也非常重视名誉和“气节”,“气节重于生命”的观念广泛流传。宋朝的服饰也趋于保守,一改唐朝袒裸之风,变得拘谨保守,且在服饰质地上也主张简朴。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开始受到限制,至少在明面上不可以逾越礼制。因此,总体来说,宋朝相比于唐朝思想趋于保守是可以确定的,不过这种变化不能简单的用退步来概括,因为宋唐两朝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民族融合的程度。

唐朝的统治者大多都有胡人血统,比如李世民就有八分之一的胡人血统,长孙皇后亦是北魏拓跋氏的后代,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更是喜欢说突厥语言,穿突厥服饰。在唐朝,少数民族与汉人通婚的情况极其常见,而胡人的文化也对唐朝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唐朝开放风格的形成。

而反观宋朝,民族融合的背后却充满血泪与屈辱。宋朝的民族融合大多都是通过战争的途径,过程当中伴随着屈辱与妥协。宋朝经常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因此朝野上下对于北人恨之入骨,对其文化更是厌恶抵制。

比如《资治通鉴》记载 :“临安府风俗 ,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 习为边装 ,声音乱雅 ,好为北乐。臣窃伤悼。 ……今都人静夜十百为群, 吹鹧鸪,拨洋琴 ,使一人黑衣而舞, 众人拍手和之,伤风败俗,不可不惩,诒禁之。”《能改斋漫录》亦载:“京城内近日有衣装杂以外裔形制 之人 ,以戴毡笠子,著战袍 ,系番束之类 ,开封府宜严行禁止 。”通过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宋人对于胡人文化十分抵触,喜好胡人服饰者甚至会被视为通敌,惩罚严重。

不仅如此,宋朝程朱理学的出现,使得思想更加保守僵化。儒家思想虽然存在弊端,但它在宋朝时却被无限放大,比如《礼记·乐记》当中“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经过二程发展成为“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朱熹更是将其归纳为“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的主张其实并不是以“灭人欲”为目的,比如朱熹就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程朱希望人们明理见性,不要被私欲蒙蔽,这种思想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它们却成为统治者的工具,程朱之后的理学家更是将理学日益僵化,禁锢了人的思想和自由,也使得宋朝的思想愈发保守。

北宋灭亡后,由于在战争当中出现许多叛军,导致金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都城,掳走二帝,马踏神州,被士大夫和百姓们视为奇耻大辱,因此南宋更加重视思想教育,“气节”成为人们最重视的东西。

除此以外,唐朝和宋朝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完全不同。唐朝时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唐朝先后曾与三百多个国家交往,在长安的留学生超过八千,西域人更是将唐太宗拥戴为天可汗。因此唐朝有底气也有环境开放包容,强大的国力和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是大唐气势强有力的支撑。反观宋朝,虽然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军事上其实也谈不上“弱宋”,但它面临着辽、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威胁,北宋灭亡后南宋更是只能偏安一隅。因此,摆在南宋面前的,不是如何展现出盛世气概,而是怎样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宋朝皇帝禁止宫中奢侈,社会上也多主张以简朴为主。而为了对抗侵略者,宋朝只能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崖山上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便是体现。

因此,唐朝时思想开放,到宋朝时思想却趋于保守,不是退步,而是民族融合程度、统治者成分、国家外部环境以及思想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

《赠美人》 方干

《水浒传》 施耐庵

《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能改斋漫录》 吴曾

《礼记·乐记》 戴圣

《朱子语类》 朱熹


历史战争


古时一直注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尤其用“三从四德“来约束古时女子的行为道德规范。唐朝和北宋,因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朝和宋朝相比其他王朝思想比较开放,以至于现在研究唐宋时期文明的时候,有“脏唐乱宋”之说”。

那么宋朝时期流行的程朱理学,以儒家为宗、吸收佛、道、将人伦、人理、天理、人欲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入政治哲学化,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安定、但更重要的是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有着“存天理,灭人欲”,抑制欲望,相信天理的说法。与其说宋朝重视“三从四德”,不如说更重视当时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理论基础上创立的另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这对当时封建社会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为当时及后世规范了新一套的更加成熟的行为准则,也为封建王朝统治人们思想提供了便利。也可以理解为退步,因为开明的时代,应该是各种文化学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不是以一种学说去限制人民的思想,使思想固化,而不知变通。

以上仅限于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唐朝王室本身就有鲜卑的血统,所以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开放,比如说伦理方面,可能不是特别在乎,比如李治娶了自己老爸的老婆,成就了武则天,武则天和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私生活也比较糜烂,最典型的应该是李隆基和杨玉环,明明是一桩家庭乱伦,却还被传为一段爱情佳话,着实让人咋舌。


北宋时期的女子还并非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有丰富的户外生活,女子也可以参与打马球等活动。宋朝女性也跟男人一样下田劳动:“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三从四德确切点是从南宋的朱熹提出来的,虽然是从道德、行为、修养等方面对女性的规范,但是实际上确是维护男权、对女权的践踏,以至于到了现代社会,仍有些许遗存。后期形成的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演绎成极端,禁锢了人性。比如说裹脚这一陋习,摧残女性的身心健康,不能追求婚姻自由,一个贞节牌坊饱含着多少心酸泪。


浮生半日闲yylsg


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唐朝确实开放,包容,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女人可以不遵守这些。再不说武则天时代连皇帝本身就是女人嘛。

到了宋,经济发达,思想流派也百花齐放,其中程朱理学的兴起,使得女性社会地位下降,女人要守贞洁,一女不嫁二夫的这种观念到南宋,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还不是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野菜野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说一下什么是“三从四德”。所谓三从四德就是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它是儒家立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的规范要求。唐朝确实很开放,以至于李治娶了自己父亲的老婆,后来才有了女皇武则天;还有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乱伦。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也是导致唐朝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正如司马光讲:“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洒色,养其疸寰。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纲颓绝,五常殄灭”。宋太祖赵匡胤或许也看到了这些,并且他是坚持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所以倡导先人的三从四德也就顺理成章。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从并不完全指听从、服从、跟从的意思也有辅佐之意,从夫,从子是一种防止外戚干政和女皇帝的有效手段。“相夫教子”从宋代以来成为对妇女最重要的职责。


用户正话正说


这是一个涉及灵魂拷问的问题,就让速不台说道说道:

大唐的美女和宋朝的美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差距有多大?一个荡秋千、玩马球、舞剑弹琵琶,一个缠了足、作女红、低眉又顺眼。论身份,大唐最美的女人是杨玉环,是贵妃,宋朝最美的女人是李师师,是性工作者;大唐最有权势的女人是武则天,是皇帝,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好像没有哦。宋朝时候,最有权势的女人在辽国,就是萧太后,就是那个提兵二十万,逼着宋真宗签赔银子条约的寡妇。后来西夏的小寡妇梁太后也有样学样,也逼着宋朝赔银子。

唐朝和宋朝隔了50年的五代,女人怎么就大变样,而且是灵魂深处的巨变?

我认为第一个原因是男人变了,唐朝是北朝的延续,北朝男人都是在外面又横又野,回到家里就怂了,这个《颜氏家训》有详细的记载。你看看唐高宗李治了在武媚娘面前要多温柔有多温柔, 但他放出去的军队,像脱缰的狼狗,把天可汗李世民都拿不下的高句丽直接踏平了,向西把都督府都建到了伊朗。你再看看李白、杜甫这些文化人,一个个挎着刀剑,玩的是管制刀具。宋朝男人腰里别的是扇子,好多将军都能吟几句诗,风雅风雅,比如:韩世忠自号清凉居士,唐朝将军好像就只会砍人。面对娘风习习的宋朝男人 ,女人会说 :我能怎么办?我能怎么办?只能更更更娘。

除了男人变娘了,第二个原因是社会地位低下了。原来在家里是吆五喝六的女主人,现在就不行了。整个法律条文大变,女人地位低下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举个例子:唐朝出土的离婚协议书,男人这样写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全是祝福。我们敬爱的宋朝呢?才女李清照就离过婚,下场就是先坐牢,宋朝女人但凡离婚,不管错对,先坐牢!进了大牢,还能有好人生,尤其是女人。

除了上面两条,最毒辣的核心价值观也变了,程朱理学的那一套是专门教导女人三从四德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上升到最高理念。从此,贞洁牌坊成为女人的最高追求。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民国,祥林嫂嫁过两个男人,被人说死后要锯成两半,于是兢兢业业 , 恪尽职守,争当先进 ,只为给祠堂捐个小门槛,让千人踏,万人跨,以赎罪孽!


速不台


宋朝,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对外开放向内敛保守转变的一个分水岭,宋朝之前,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往往都显得十分自信、热情、开放和包容,尤其是汉朝和隋唐,而宋朝及其之后的历代王朝,除了元朝之外,大多都显得比较内敛和保守,这种内敛和保守,到了清朝时期可谓登峰造极,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对外部世界的发展似乎一无所知,最后被西方列强欺负的很惨。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大唐王朝疆域图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华民族会由一个热情开放的民族逐渐变得保守内敛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程朱理学的兴起,逐渐导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趋于保守

宋朝以前的儒家学说跟现在我们所接触的以“四书五经”为主要代表内容的儒家学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在宋代之前的儒学里是没有这么变态的理论和观点的。汉朝和唐朝的儒家学说虽然是显学,但并未完全成为上层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儒教、道教和佛教三家在隋唐时期均有较大发展,呈三足鼎立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从汉朝开始确立的儒家粗糙的天命学说已经无法有效说服和愚弄大众,佛教学说和道家学说大行其道,也吸引了很多粉丝,如唐朝很多皇帝就极其信奉道教和佛教,一代女皇帝武则天更是对佛教推崇备至。佛教和道教的快速发展,使得儒家学说的社会正统地位出现了动摇,唐朝末年,就有很多儒教信徒开始探索如何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内容,振兴儒家学说,到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就应运而生了。

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即为了所谓的“理”而舍弃人的欲望,要求人们要安分守己,要严格遵守三纲五常,而女人则要遵从所谓的“三从四德”,对封建伦理纲常要求的非常严格,严重舒服了人们的思想。程朱理学发端于北宋,在元朝时期被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在明朝时期几乎达到了顶峰,衰落于清朝,几乎影响了中国近一千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程朱理学对于人们思想的叔父,是宋朝趋于内敛和保守的根本原因。



宋明理学的几位代表人物

第二、战略要地的丢失,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对外思想文化交流的途径

与唐朝不一样,唐朝北宋建立之初,相对于辽朝在地理位置上就处于劣势,因为中原王朝的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被契丹国在五代十国时期攫取,北宋建立初年,军事力量较为强大,但由于宋太宗赵光义太废柴,对契丹的战争失败,导致难以收回幽云十六州地区;而西北地区,有西夏的阻隔,西南地区有吐蕃王朝的阻隔,同时,北宋也未能保住河套平原,从而未能打通丝绸之路,对外交流的路均被阻隔,且由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定下的重文轻武的国策,加之西北盛产战马的地区不在宋朝掌握之中,导致宋朝军事力量日益衰落,对外战争败多胜少。因此,宋朝的思想文化也趋于保守。


北宋疆域图与周边形势图

第三、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导致北宋政治更加趋向保守

北宋发展到宋神宗时期,国家已经是积贫积弱,军队战斗力非常差,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因此,宋神宗非常渴望通过变法图强,实现北宋王朝的中兴,此时,一位积极进取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出现,使得宋神宗看到了富国强兵的希望。应该说,王安石推行的变法是十分先进的,许多政策如果落实到位,也却是能够使北宋王朝重现辉煌,其中的青苗法、保甲法等,都是确确实实的富国强兵之策。然而,由于用人不当,且北宋王朝内部反对势力太过强大,这场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也导致了程朱理学对朝政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北宋政治更加偏向于保守和内敛。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

总的来说,就是以上三点,导致了北宋王朝思想文化趋于保守,所谓三从四德,只是这种保守化倾向的一个表现而已。这其实算是一种退步。北宋王朝的保守,代表着整个中华文明的转向,这种转向影响了今后一千年的政治走向,那就是日趋保守。


尔静桥


北宋还是相当开放的。南宋程朱理学兴起,禁锢女性。


山有扶苏007


程朱理学对女子提出"三从四德"和"存天理灭人欲"理念;更是把女子看作工具。中国古代自宋朝以后,整个国家弥漫着的道学理学精神,使人的正常情欲受到压抑,不仅女人被异化为生育和性欲工具,地位极其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