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中的“惠靈頓牛排”,真是考驗一個大廚功力的一道菜嗎?

彬哥聊影視


牛排,我們去西餐廳吃牛排,這裡的牛排並不是指牛的排骨,而是一塊牛肉,有帶骨的有不帶骨的。通常一頭牛身上的肉會被分切成一兩百塊,每個部位還都有不同的名字,比較常見的有菲力牛排、西冷牛排、眼肉牛排。
菲力取材牛腰內側,是牛身上中運動量最小的一塊肉,質地嫩得沒話說,肉瘦脂肪偏少。西冷取材於牛的腰脊部位,標誌是側邊外延的一圈白色肉筋。天生精瘦,脂肪分佈又恰到好處,煎熟後嫩度適中有嚼勁,適合牙口好的人,肉中帶筋,嫩而不肥膩,吃起來口感最豐富。眼肉選自靠近胸部的肋肌,外形酷似眼睛,肥瘦相間肉質細嫩,大理石雪花紋明顯且分佈均勻。雖然沒裡脊那樣嫩,但“骨邊肉”的滋味棒棒噠,煎熟後質地柔嫩,一口下去汁水充溢口腔,肉味比菲力更濃又不會過肥。
惠靈頓牛排是牛排中的一個特例,它是用一塊酥皮包裹的厚切牛排通常選用菲力,牛排上會放一大塊鵝肝,然後還要有黑松露調製的醬汁,為什麼說它更考驗一個大廚的功力呢?普通牛排煎制的時候用眼睛就能看到牛排變熟的過程,能過按壓清楚瞭解它到了幾分熟的程度。正常牛排會按部位選擇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而惠靈頓牛排是被酥皮完全包起來的,看不到熟的程度,需要大廚有足夠豐富的經驗,才能按時間及酥皮的狀態來判斷牛排到了幾分熟。時間長了熟的程度太高肉質過老不好吃,時間不夠沒有達到正常的熟度會影響口感,所以說想要做好惠靈頓牛排很考驗大廚的功力!


美食美攝


算是考技術的一道菜。

按通俗講,惠靈頓牛排考的是火候。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大致說一下做法。

將菲力兩面略煎,酥皮鋪平,再均勻鋪一層蘑菇,再放上菲力,卷好,打上花刀,入烤箱。

這道菜的難點在於,有兩次加熱的工序,而第二道工序需要烤制,這個過程要保證酥皮不能糊也不能不熟,而牛排在再次加熱的過程中也不能老,也不能嫩。

所以電視劇經常拿這道菜來說明廚師的功底。

舉個例子

曾經在一個餐廳,讓出新菜,我出了一道類似的菜。

需要把德式肉腸去皮,壓碎成陷狀。雞蛋煮成7分熟,去皮後,裹一層幹澱粉,把肉餡均勻裹在外面,再沾一層蛋液,炸。

難點在於,肉餡要炸熟,因為用的肉腸必須是生肉腸。但是蛋黃部分又要流心。所以不能炸過,也不能炸清。

幾年前了,本來想找照片,但是找不到了,明天再找找,找到就發上來。

————————————————————

我是郭主任,一個和藹可親談天說地喜歡坐在衚衕口喝茶聊天的年輕人。

郭主任文章完全手打,轉載需著明出處,保留一切法律許可範圍內的權利。

『歡迎點擊 關注 郭主任,瞭解更多你想知道的事兒』


貧嘴郭主任



墨啜同學


是的,單是酥皮一樣就很考驗廚師的功底了,有些人開酥皮很好,一層一層的,有些人一開就一層面了


塵風夜雨


感覺影視裡霍靈頓牛排只不過是劇情需要吧,畢竟外國人做飯,也就牛排感覺有點技術難度,操作繁瑣。其餘的不是放鍋裡炸就是生爐子烤沒太大技術含量。能想象出來如果男主角炸雞腿嗎?中國菜系隨便一個能做上一天


貓叔電影頻道


國外的只要手裡有菜譜,基本有點做菜經驗的人都能做出來,中國菜你知道了菜譜,都可能會有很多味道


踏雪尋梅亦無痕


對的。要掌握好牛排的嫩對,酥皮的包裹度,烤得還不能溼皮。口感,成熟度都是不好掌握的。需要功底。


重慶美味學院劉老師


水煮白菜 才是志高功力的表現。


金不二4


西餐就根本沒有難度...

尤其是煎牛排...

設定好溫度.設定好鬧鐘...

很難想象如何才能煎出不合格...

煎牛排遠比炸薯條簡單...


ACME63610374577


是的,你要相信,我今天剛做完發現原來真的是技術活,不說別的,當我把我那個黑的不像樣的東西夾出來的時候,我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