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慢性疼痛的金字塔飲食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每個可能都會體會過“疼痛”帶來的痛苦,特別是對於患有關節炎的老年人和長期從事體育項目的運動員來說,慢性疼痛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和訓練成績。

無論是哪種疼痛,都離不開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的“貢獻”。通過飲食和藥物抗炎、抗氧化,對於緩解甚至消除疼痛起到重要的作用。

對於慢性疼痛人群飲食上應該注意哪些呢?營養學家們歸納了一座“抗炎緩痛”飲食金字塔,希望可以幫您早日擺脫疼痛困擾。

緩解慢性疼痛的金字塔飲食


多喝水

脫水會導致人體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加,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濃度也會增加。所以,對於“慢性疼痛”的人群來說,每天應該至少飲用1.5~2升的水。

充足攝入蔬果

果蔬中富含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E,以及葉酸)和植物化學物質(如類胡蘿蔔素,酚類,類黃酮和吲哚)。另外,攝取水果和蔬菜刺激了丁酸的產生,減少腸粘膜的炎症反應。

大量的文獻證明果蔬的攝入量與體內的炎症因子呈反比。營養學家們推薦:每天應該攝入五份水果(150g)和蔬菜(280g)

攝入低GI值的主食

低血糖負荷值(GI值)的食物相比高GI值的食物更能降低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所以鼓勵大家多吃低GI值的全穀物和薯類。除此之外,全穀物富含多酚、植酸、木質素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炎作用。

總之,建議每天以全穀物作為主食,每天食用三份(燕麥:50g/份;糙米:80g/份)。

以初榨橄欖油作為食用油

特級初榨橄欖油(EVO)是中海飲食中脂質的主要來源。初榨橄欖油富含MUFA和許多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多酚)具有抗炎,抗微生物和抗氧化的作用。

作者建議慢性疼痛者把EVO作為烹調用油(20~30ml)每天食用(最好生食)。每週食用橄欖(例如,添加到沙拉中)。

動物性食物

紅肉(畜肉類)相比白肉(禽、魚)具有促進炎症反應的作用,特別是煎烤過的肉類,促炎作用更強。

而某些魚類(例如:鯖魚,鳳尾魚,沙丁魚,金槍魚和箭魚)含有大量的n-3 PUFA,具有抗炎特性。有研究指出服用富含n-3必需脂肪酸(EPA和DHA)的魚油有助於緩解疼痛。

除此之外,蛋類、奶類及其製品也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為了獲得充足的蛋白質,作者建議每週食用禽類(2次/周),紅肉(1次/周),魚類(4次/周)。

大豆類及其製品

大豆具有抗炎作用,有研究表明:每天補充40g大豆蛋白,連續3個月,可以減輕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症狀。

除此之外,大豆中的不溶性纖維,也可以緩解止痛藥物(如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秘。

建議每週食用4次豆類(新鮮100g/次,幹30g/次)

每天食用酸奶

酸奶可以改善腸道微環境,減輕黏膜炎症。每天攝入酸奶,可以預防阿片類止痛藥物治療導致的便秘和腸道菌群改變。

吃一些堅果

核桃中的n-3 PUFA,鎂和L-精氨酸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改善內皮功能的作用。

開心果中富含γ-生育酚,維生素K,植物甾醇,類胡蘿蔔素,銅、鐵、鎂等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有研究表明,食用富含開心果的飲食4周(佔每日能量攝入量的20%),有助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血清IL-6等炎症因子水平。

南瓜籽富含維生素E(生育酚),被認為是抗炎物質的良好來源,可以幫助治療關節炎,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每天攝入30g堅果(尤其是核桃和開心果)可以改善慢性疼痛中的炎症水平。

使用天然香料

生薑和薑黃中的薑黃素具有是強大的消炎、鎮痛作用,可用於治療慢性疼痛。除此之外,肉桂,迷迭香,百里香和黑胡椒也可以炎症帶來的神經性疼痛。

飲用紅酒

除此之外,作者還推薦女性每天飲用1杯,男性每天飲用2杯紅酒(125ml/杯)。因為紅酒中含有大量的抗炎和抗氧化物質,如白藜蘆醇。但是,對於服藥者不建議飲酒(特別是對於服用阿片類止痛藥者,嚴禁飲酒!),也不建議將紅酒作為疼痛的治療藥物。

避免吃甜點和加工食品

甜點屬於高GI值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炎症因子的水平。唯一被推薦的零食就是黑巧克力(最少含有70%的可可固體),因為可可富含黃酮,具有抗氧化的作用,還有助於改善疼痛帶來的鬱悶心情。

膳食補劑

除了常規飲食外,作者還推薦了維生素B12,維生素D,n-3脂肪酸和膳食纖維作為營養補充劑。

這篇文章雖然綜述了關於疼痛相關研究的營養和飲食特點。但不意味著對所有類型疼痛有效。比如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在發病期間應該限制魚類、幹豆等高嘌呤的食物攝入,儘管他們具有抗炎的作用。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專業醫生和營養醫師的指導下合理飲食。本文僅作為專業人士給予飲食指導的參考。

參考文獻:

IF:5.595

Rondanelli M , Faliva M A , Miccono A , et al. Food pyramid for subjects with chronic pain: foods and dietary constituents a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agents[J]. Nutrition Research Reviews, 2018:1-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