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在哪裡,為何叫“河套”這個奇怪的名字?

相信大家對那首從小學過的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一定不陌生。歌雲:“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老師教我們唱完這首歌后,會給我們普及一下地理知識。敕勒是古代在北方活動的一個部族,敕勒川就是他們活動的區域,地址在現在內蒙古中西部的河套平原附近。

河套平原在哪裡,為何叫“河套”這個奇怪的名字?

說到我國的平原,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三大平原,既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在三大平原之外,河套平原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河套平原的戰略地位卻非常高,歷史也非常輝煌。

有人對河套平原的“套”不甚理解,這與黃河的形狀有關。黃河從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出發,出扎陵湖和鄂陵湖,先後出現幾個地理上的大轉折,約從甘肅省省會蘭州附近開始,黃河呈西南——東北方向流淌,經寧夏中心城市銀川,在內蒙古巴彥淖爾附近改為由西向東流淌,幾百公里後,黃河又在內蒙古的托克托縣附近改為由北向南流淌,併成為山西省與陝西省的界河。經流幾百公里後,黃河在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三省交界的風陵渡附近再改為由西向東流淌,在山東省匯入渤海。人們都說黃河像一個巨大的“幾”字,而自銀川以上,托克托以下,這段黃河兩側的“套”狀平原地帶,就是河套平原。咱們看這段黃河的形狀,像不像一個大套子?

河套平原在哪裡,為何叫“河套”這個奇怪的名字?

我們都知道東北平原分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大塊,河套平原其實也分為三大塊,稱為前套、後套、西套。所謂西套在寧夏境內,面積約一萬多平方公里。寧夏呈南北狹長狀,地勢南高北低,南有黃土高原(六盤山),北部地勢低平,尤其是銀川一帶,稱為銀川平原,也就是西套。銀川平原西北有賀蘭山將沙漠地帶隔離開來,黃河穿銀川平原北上,給銀川平原帶來了巨大的水資源。銀川平原還有一個響噹噹的稱呼——塞上江南,寧夏大米非常的出名。在寧夏有一句著名的順口溜,說:“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

河套平原在哪裡,為何叫“河套”這個奇怪的名字?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後期,南朝陳在北周滅北齊後,與北周進行戰略決戰,結果北周大勝,俘虜很多陳軍。北周就把這些俘虜押到銀川附近,因為他們是南方人,善種水稻,久之,銀川平原就成了米糧川。唐末大亂,拓跋家族割據於定難軍一帶,後控制範圍逐漸擴大,經過一百多年的反覆拉鋸,最終建立了給北宋製造巨大麻煩的西夏王朝。西夏的核心區域之一就是銀川平原,國都興慶府(銀川)水土豐宜,可以給西夏皇室提供足夠的糧食,不受制於宋、遼。

河套平原在哪裡,為何叫“河套”這個奇怪的名字?

黃河出寧夏後進入內蒙古,截止於蒙、晉、陝三省區交界附近,這段黃河兩側的平原地帶,稱為東套。上面提到了西套銀川平原,有時人們論及河套平原時,是不包括西套銀川平原的,只是單指內蒙古境內的東套,也就是黃河東西走向的兩側平原。東套旗下又有兩個小弟,即後套和前套。所謂後套,是指黃河進入內蒙古後至西山咀之間的平原,主要位於巴彥淖爾內境內的黃河北岸。後套名氣不大,但他的四個鄰居卻鼎鼎大名,北有著名的陰山,西有著名的狼山和烏蘭布和沙漠,南有黃河,東有著名的大青山。

後套以東還有前套平原,也就是介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市之間的土默特平原,也就是文中開頭提到的敕勒川。後套和前套在地理上基本連在一起,由於黃河水的常年滋潤,這裡土地肥沃,宜牧宜耕。

河套平原在哪裡,為何叫“河套”這個奇怪的名字?

在歷史上,河套地區(下皆指後套和前套,不含西套)是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王朝的邊界。比如西漢和匈奴,雙方的邊界線就在河套地區。西漢定都於關中的長安,距離河套並不遠。一旦讓匈奴突破河套防線,匈奴騎兵就可輕易地殺到長安。所以西漢王朝非常重視河套的軍防,設朔方刺史部以鎮之。尤其是在河套平原的黃河兩側,西漢設置了很多都尉和縣治。東漢時定都洛陽,而且匈奴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河套地區之於中原王朝的軍防意義略有下降,但依然非常重要。說一個人吧,就是人稱漢末三國第一猛將的呂布,“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呂布就是五原郡九原縣人,也就是現在包頭以西。

河套平原在哪裡,為何叫“河套”這個奇怪的名字?

明朝時,河套地區成了明朝與北元(蒙古各部)的分界線之一,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河套是北元的南面門戶,又是明朝的北面門戶,距離京師和西安都不算遠,對明朝控制西線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更多歷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