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抗挫力①丨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

吉吉媽最近很煩惱。

原因無他,剛上小學的吉吉,心比玻璃做的還脆,三天兩頭要回來哭一哭。

評班幹部沒選上,回來哭;

小測試輸給了隔壁桌孩子,回來哭;

老師表揚了別人沒表揚他,也能委屈好幾天。

吉吉媽很頭疼,雖然孩子有上進心是好事,但這種上進心如果演變成了玻璃心、輸不起,小事尚且無法承受,以後可怎麼面對人生更大的風浪?

抗挫折的能力,真的比我們想象中更重要。

提高孩子抗挫力①丨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

美國教育大師保羅·斯托茨最早提出了“挫折商”的概念,指的是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連成年人都不能保證完美避開每一次挫折,對於新生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在他們成長的路上有太多嘗試,失敗和挫折是每個孩子都必經也必需的過程。

唯有在幼時就開始面對這些小失敗,長大後才能面對生活裡的大挫折。

提高孩子抗挫力①丨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抗挫能力比天賦和至善更重要,是決定孩子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

敢於面對失敗的孩子,才能追求成功。

一顆堅強有毅力,不怕輸的心,比浮於表面的輸贏更重要。

輸不起的孩子,在人生的初級階段吃小虧,日後成人更要吃大虧。

提高孩子抗挫力①丨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

不斷地嘗試、試錯、重新再來,本是每個孩子出生時就會的能力。

如果孩子越大,越承受不起失敗的後果,那必然是父母出了問題,過多誇大的讚美讓孩子無法接受失敗。

當下奉行的“鼓勵教育”大行其道,新一屆父母們都知道要多誇獎孩子。

可過猶不及,無論孩子做了什麼,家長都盲目大讚“你真棒!”,看似讓孩子變得更積極更自信,殊不知這樣無意義的誇獎,會破壞孩子對自己和外界的正確認知。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過於關注事物的結果,以得到他人的贊可為最終目的。

當孩子遭遇到外界的一點點否定和挫折,就會難以接受,從心底懷疑自己,無法正視挫折。

提高孩子抗挫力①丨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

1.從小灌輸的競爭意識讓孩子只認第一

很多父母經常喜歡和孩子說“我們來比一比誰跑得更快”,或者“誰第一個把作業寫完可以得到獎勵哦”類似的話。

看似是調動了孩子的激情和動力,其實給孩子灌輸了凡事都要爭先的思想,也為孩子日後的“輸不起”做了鋪墊。

父母在生活裡對孩子灌輸的那些競爭意識,才是孩子對輸贏有執念的“罪魁禍首”。

2.父母的包辦讓孩子沒有面對挫折的機會

多少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需要呵護,無法承受挫折,所以孩子一有犯難的傾向就急慌慌幫孩子把事情做好。

事實上,挫折不會打倒一個人,面對挫折的怯懦才會。

“無休止地從失敗的經歷中保護孩子對他們是有害無益的,當失敗再次發生時,孩子們就會覺得很羞恥、難以理解難以接受。”

提高孩子抗挫力①丨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

要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在遭遇人生逆境時能坦然面對,不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孩子的態度取決於父母的情緒

回想一下,當孩子經歷成功或失敗的時候,你的情緒是怎樣的?

成功時過分吹捧,或失敗時嚴厲批評,都是對輸贏的過分強調和重視。

面對輸贏,只有父母能保持淡然處之的態度,孩子才會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下一次孩子因輸贏沮喪時,不要對孩子說“沒關係下次努力一點贏回來”,而是告訴孩子“你已經很努力了,這比成功更酷不是嗎?”

2.引導孩子享受過程

和同伴一次簡單的遊戲,不一定要贏,重在遊戲時的快樂和分享;

廢寢忘食攻克一個難題,獲得的成就感和不放棄的品質,比考試成績多幾分更讓人興奮;

引導孩子享受生活裡的每一次經歷,強調過程而非結果,看重努力而非成功。

讓孩子明白,參與進生活裡的每一件事情,過程都比結果更有意義。

提高孩子抗挫力①丨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

3.放手讓孩子面對生活

鼓勵孩子多去嘗試新事物, 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從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穿衣服,到第一次去學校,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摔跤,第一次遭遇不同的挫折……

孩子的一生會遇到無數個第一次,他總要學會自己去面對。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先鼓勵孩子自己尋求解決辦法,引導孩子思考。

只有當遇到大大超出孩子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才是父母出手的時候。

4.接納孩子的情緒和勝負心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因失敗難過的時候,也不要急慌慌地讓孩子振作起來,或者強行灌輸“輸贏不重要”的思想。

先從內心接納孩子因勝負產生的情緒,接納孩子的難過、不忿和不甘心。

然後再問問孩子:“你為什麼這麼怕輸?是怕被爸爸媽媽批評,還是覺得輸了沒面子,或者單純是想贏?”

瞭解根植在孩子腦海中的思想和怕輸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要注意的一點是,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並不意味著要刻意給孩子製造很多挫折,或讓孩子生活在打擊裡。

在對孩子堅強人格的培養上,過輕或過重都不是好的方式。

只有曾經對抗過挫折的孩子,才能獨自面對失敗。

而父母給的愛和鼓勵,才是孩子面對生活的勇氣。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心中有愛,有勇氣,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