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清明,三月節。按《國語》曰,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空山鳥語 古琴X古箏X長笛X打擊樂 自得琴社版(Cover:魏小涵) 自得琴社 - 空山鳥語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初候,桐始華

清明到來,白桐花次第綻放,春滿枝頭。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二候,田鼠化為鴽(rú)

清明五日後,陰氣潛藏,陽氣漸盛,喜陰的田鼠躲入洞穴,屬陽的鶉鳥出來活動。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三候,虹始見

再過五日,若雨後初晴,日穿雨影,則現七彩虹橋。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天清地明,平肝木

從立春到清明,整整經歷了兩個月。這一日天清地明,萬物皆顯......

相應的,人體內的肝陽,亦隨春日漸深而愈盛,終在清明時節,達到最旺。古人把肝比喻為“將軍”,用將軍的剛強燥急、好動不靜的性格,來形容肝氣易亢易動的特性。

所以,這段時間出現眼睛幹癢、莫名煩躁易怒、失眠多夢、口乾易上火等肝火旺的特別多。有高血壓的一定要格外注意,尤其是老人。

此時養生,應與自然同氣相求。肝主疏洩,有排邪解毒的作用。若能抓住清明“清氣上升”之勢順時養肝,則可以事半功倍的,除去體內長期積攢的痰濁毒素,實現身體內環境的天清地明。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那應該如何養肝呢?

一是疏肝,肝就像一棵樹,最害怕的就是瘀堵,只有解開鬱結的肝氣,才能充分調暢體內的氣機氣血,降一降肝鬱引起的肝火;

一是揉肝,需要補一點肝血,肝為剛髒,賴血以養,其疏洩必須依賴肝血的滋養,若肝血不足,肝拿什麼東西去疏洩?肝疏洩無力,最後又會造成肝氣鬱結。

疏肝很難,需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而養肝血就較為簡單了,那就是補腎,肝五行為木,腎五行為水,水生木,子虛補其母,通過補腎精就能生肝血。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落雨紛紛,祛脾溼

嘉景清明漸近,時節輕寒乍暖,天氣才暖又雨。

詩人柳永的一席話,正是清明時節的真實寫照。清明、穀雨前後,常是春雨綿綿,多雨寡照。

這時我們常會感到睏倦疲乏、昏昏欲睡,也就是春困,其實這類現象與中醫裡說的“脾虛溼重”有關。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春天肝旺本易傷脾,脾虛又容易內溼,再加上清明多雨空氣潮溼,內溼遇見外溼,則倍加溼重。

脾胃受困,運化無力,清陽無法上升,於是人體就如同被堵住源頭的湖水,失去鮮活,變得困頓無力。

另外,氣溫會跟隨著下雨而降低,如果不注意,還是有不少人會在孟春之季不幸中招,染上風寒的。

所以,在清明時節,除了要注意保暖,養生應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以健脾扶陽祛溼為輔。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疏通肝經,太沖➩行間

春氣於通肝,人的肝火多少都偏旺一些。而清明又是肝陽最旺的時候,一旦肝氣疏洩失常,就容易氣鬱化火,點燃這個“汽油桶”。其調治的關鍵就在於疏通肝經,以順肝氣散肝火。

下面,為大家分享一個自我按摩小方法,看上去並不複雜,但貴在循漸進,持之恆:


疏肝順氣歌

鬱悶焦慮莫擔心,太沖行間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鐘,沖天怒氣不傷身。


太沖穴和行間穴,分別為肝經上的原穴和滎穴。有人說它倆是情緒的閥門,好比人體的出氣筒。

凡是在春天,有與肝氣鬱結相關病症的,都可以去按按。尤其是上火生氣的時候,最管用。

怎麼按呢?仔細找到最痛的點,順著“太沖穴向行間穴”的方向推揉,就能讓鬱結的肝氣洩發出去,將體內的肝火消散掉了。

我們每天在用熱水泡腳後,可以試著按摩5分鐘,就能讓整個身體舒暢起來。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間的凹陷處。

行間穴:足背,第一、二趾的趾縫間,趾蹼緣之後方赤白肉際處。

功效:具疏肝理氣、清洩肝木、疏經通絡之功。注意按揉的方向不能錯,是從太沖向行間穴推揉,行瀉法。


▎春當立志,時不虛度

一襲花冢,一懷牽念,懷念和祭奠是清明節最重要的主題,在此時此景下,我們難免會睹物思人,悲痛萬分。

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清明落雨紛紛,卻復甦出了人間最美四月天。

或許我們也應該放下歲月的無情,心境暢達的感受春日風光,讓思念隨清風氤氳,溶入暖陽中,將鬱結的肝氣,舒展出來。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另外,在《黃帝內經》有一條:“以使志生”的春季養生法則,也就是春天當立志。

我們不妨定個小目標,給這一年起個好頭,這樣過得也更有意義。不然人而無志,只會空將血氣耗在令人散亂放逸的事情上。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多念“噓”字,明目舒肝

優美的聲音可以頤養身心,那我們自己發出的聲音?其實也是有養生作用的。

六字訣,是傳統功法之一。它是一種吐納法,其通過“噓、呵、呼、呬、吹、嘻”六個字的不同發音,以吐出臟腑之毒,吸進天地之精,調動氣血運行,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這裡,重點為大家介紹,疏肝理氣之“噓”字功:


孫思邈 · 衛生歌

春噓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腎寧。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熱難停。


功效:春天常練此功,不僅能舒肝,還有明目的作用,可緩解肝火旺引起的眼疾,如:雙眼乾澀、頭暈目眩等。

非常適合老年人和常坐辦公室人群,宜每天早晚,各練一次。


發音:噓(xū),讀需。

口型:為兩唇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並向內微縮,上下齒有微縫。

做法:面朝東站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頭正頸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

兩臂自然下垂,兩腋虛空,肘微屈,兩手掌輕靠於大腿外側。全身放鬆,兩眼睜開,平視前方。年老體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

兩手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向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吸氣時,屈臂兩手經胸腹前緩緩下落。

呼吸法:噓後調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應堅持鼻納口吐,平定情緒,息心靜思,兩目微閉,兩唇輕合,舌抵上顎,上下齒輕輕相叩36次。噓氣後調息的目的,在於補養體內正氣,調肝補肝。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季月可鹹,甘略減

春天飲食的總原則是:增甘減酸。但清明、穀雨期間,要適當減少甘味的攝入。

為什麼?因為季春時節本多雨,甜味吃太多會滋長中焦的溼熱,反而不利於脾胃的運化,故此時要少食甜味。

而適當增鹹,是因鹹入腎,有補養腎水的作用,腎水上行可斂肝火,不致肝火過旺。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吃青團,是江南一帶的清明習俗。青團是以糯米粉作皮,以豆沙為餡,其實是不易於消化的。

古人之所以在過節時多食甜膩的糕點,是由於以前的人平日未必總能吃飽,所以節日需要食甜的犒勞一下。

但今人平素多食肥甘油膩,大都脾虛,不易多食甜膩的。好在近些年,青團也推出薺菜、蛋黃等鹹味的餡,這就挺好的。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健脾養胃,少吃肉

脾胃是人體的根本,是所有能量的來源,其能生化出氣血精津液,幫助我們抵禦一切外邪。

養生,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護脾胃,當我們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時,遠比任何保健藥都更有效。

春天少吃肉,也是根據《黃帝內經》的春天養生原則而來的。清明是一個發陳的季節,我們應當藉著清氣上升之勢,將身體也清理一翻。

若是這時候,仍吃的比較油膩,飽食過度,則會增加肝木化積解鬱的負擔,反而容易鬱熱上火。

平時我們應吃點易消化的食物,如時蔬、五穀雜糧等。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補腎揉肝,銀耳羹

銀耳,味甘色白,它不僅養肺陰,連胃陰、心陰、腎陰都能滋補,相當的平和,可久服。

其最好的吃法就是:熬羹。但很多人喜歡把銀耳和大棗一起煮,其實這並不推薦。因為銀耳本身很潤,大棗又溼熱,長期食用反而容易生溼氣。

用銀耳搭配“枸杞”是最好的!銀耳滋陰、枸杞平補陰陽,兩者放在一起,既補腎又揉肝,相得益彰。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當然,外界也有不少言論說,銀耳是生溼的,痰溼體質不能食?

其實,銀耳並非生溼,而是補水,溼氣是“壞水”,銀耳補的是“好水”。

燉銀耳加冰糖是生溼的原因。但是不加冰糖,加蓮子,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如何燉銀耳,才能達到最好效果?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銀耳,想要潤養,想要被消化吸收,就得把裡面的膠質熬出來才行。

一般,都是用電紫砂鍋來煲銀耳,小小的火,煲一晚上,即可熬出滿滿的膠質。若是沒有這種鍋,也沒關係,有一個簡單的辦法:

▲ 首先把銀耳洗乾淨,撕成小朵,撕得越碎越好。(如果不好撕,用開水稍微泡一下)

▲ 然後衝入沸水,將其蓋上,燜一晚。

▲ 第二天,這時銀耳已經泡開了,再把它倒入鍋中,燉2小時左右即可。


▎清肝降火,韭炒螺

所謂:天地之道,公平無私也。寒來暑往在導致體質偏性的同時,又會為了糾正而孕育出無數的食材。

在肝陽上升,經常上火的春季,大量的時蔬上市了。這時候,食療就是一種特別重要的養生方法。

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清明正是採螺的最佳時令,此時的螺最為肥美豐滿。

自古農家都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烹食螄肉,叫“挑青”。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道菜品:春韭炒螺螄。

寒性的螺螄,與生陽的韭菜同炒,一是為了調和餚中平衡,以防寒氣傷了脾胃;一則可疏肝氣化肝火,也許各位不常吃,但它卻是清肝降火的好幫手,味道也十分鮮美。


春韭炒螺螄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食材準備

韭菜500g、螺螄肉300g、薑片40g

鹽、糖、料酒、幹辣椒、油適量

韭菜洗淨,切段備用


處理螺螄

螺螄肉一定要洗淨

可在清水中滴入少許麻油,倒入螺螄

再撒些鹽,泡20~30分鐘,靜置吐沙

然後反覆揉搓沖洗

將螺螄移入沸水中汆燙,撈出移入涼水

用牙籤挑出螺螄肉,去除螺螄尾部內臟

洗淨備用


製作過程

待鍋中油熱,放入幹辣椒、薑片爆香

然後倒入螺螄肉煸炒一分鐘後

加點料酒,接著翻炒

接著倒入韭菜段,稍作煸炒,加鹽調味

最後大火炒2~3分鐘

待韭菜變得碧綠時,就可以出鍋了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功法步驟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謝青雲先生行功圖 |《家庭中醫藥》雜誌


1.盤腿正坐,先左臂向左側平伸,翹食指和中指,呈劍指式,同時抬右臂作拉弓式,眼觀左側指尖前方,吸氣。

2.同時做拉弓開胸的動作,使兩臂左右牽拉,然後呼氣放鬆,再換右側,左右各56次。

3.結束後,行叩齒,吐納,漱咽各三次即可。


▎保健功效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此導引法主要調理腰腎、胃腸中因虛而引起的邪氣留滯所引起的病症,

如:耳前發熱,怕冷,耳聾,咽喉痛,頸痛不能向後看,肩部關節轉動不利,腰無力,肘臂部的疼痛等。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掃墓祭祖

在清明節前後掃墓祭祖的習俗,宋代就已形成了,現在依然是當今社會的重要習俗:剷除雜草,放上花果,斟酒上香,燃紙箔錢,拜泣思懷。

但清明作為一個節氣,本身不具有這樣的文化意義,為什麼祭祖掃墓放在清明?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從文化意義上來說,有一種說法是清明承載了寒食節(在清明前一日)的習俗。寒食節起源於晉文公因放火燒死了不願受賞的介子推而悔痛不已,於是下令此日禁生灶火,只吃冷食以悼念介子推,後來演變為紀念先人的日子。

從陰陽的角度來看,古人認為:人為陽,鬼為純陰,若與天地間的陰陽盛衰相應,純陰之鬼的活動週期就是,農曆七月出來(陰氣萌生,也就是中元節鬼開門),農曆十一月到達極盛(陰氣極致),來年的農曆三月入地回府(陰氣斂藏沉寂,也就是清明節)。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秋天是最容易產生悲哀憂鬱情緒的季節,而春天則相反,充滿朝氣和生機,人的心情也比較舒坦。試想如果把哀思先人的活動放在秋天,不異雪上加霜,而在春天掃墓,人就容易節哀。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清明插柳

關於清明插柳的風俗,素來有兩種說法。

一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因此,有些地方的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並且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二是為了防病辟邪。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春節氣候變暖,病邪出沒,古人醫療條件差,只能寄希望於搖搖柳枝。再加上清明正值鬼節,柳木是著名的驅邪之木,有鬼怖木之名,故人們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盪鞦韆

在民間,有清明“盪鞦韆”的習俗。據民俗專家介紹說,“盪鞦韆”源於民間勞作。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樹,就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

鞦韆的歷史很古老,起初人們稱為“千秋”。相傳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開始時只是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後來,齊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漢武帝時因為它與“千秋萬壽”這個祝壽詞衝突,所以為了避諱而改為“鞦韆”,再來就改為用兩根繩加踏板的鞦韆。到了唐宋時期,盪鞦韆逐漸成為嬉戲玩耍的遊戲。

清明時節,氣候宜人,換上春裝,架起鞦韆,在空中翩翩若飛,可舒展心情,忘卻煩惱,無疑是疏肝解鬱、平衡身心的好方法,不禁感慨古人智慧實則之妙啊!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廿四節氣 | 清明:人生難得幾清明

不知不覺,清明悄然而至

它凝聚了我們深沉的哀思

也意味著春天的真正來臨


在疫情影響下,這個日子

似乎被賦予了特殊的涵義

這個冬天,有太多的悲痛

許多身影,被永遠的定格


但嚴冬之後,必萬物復甦

告別,為逝者,亦為生者

對逝者而言,最好的懷念

是記得,也是放下~


今日,讓我們為逝者點燃燭光

鳴笛默哀,遙寄哀悼和思念吧

願逝者安息,也願生者堅強!


#今日問答#

清明,為何要吃青團?

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