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通过简单的组合,星际移民地发明了光速15%的飞船

小说:通过简单的组合,星际移民地发明了光速15%的飞船

所有尊者都不知道这周是怎么过来的,大家都焦虑地等待宇墨能够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先知SI就如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碳星的上空,遮天盖日,懵懂之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所有尊者接到宙风会议通知后,提前四个小时都到达议事大厅,既有几分的期待更有无限的担心。

尊者们都发现会议桌上中间放着一个黑布包裹的神秘物体,占据了会议桌的中央位置,包裹的黑布如绸缎般质感,黑得铮亮发光,隐约感觉到里面的物体的大致是纺锤形形状。

所有人都猜想黑布里面就是答案,但这个答案能够达到先知SI的要求,谁都没有底。

会议一反常态,宙风一开始就让宇墨讲话,让他来讲明如何解决先知SI提出的难题。

宇墨提出此次飞船返回地球,我们必须面临六大难题。既要解决的是让“深空探险号”飞船飞得足够快,达到光速的15%,接下来还有保证飞船能够安全到达地球,最后飞船能够抵御宇宙尘埃和宇宙射线的威胁问题。

宇墨:我们还是答案了,“深空探险号”飞船可以组合成一艘巨大的飞船飞回去。

说到这里,宇墨站起来拉开了桌面长方形物体的遮挡黑布,大家看明白了,这是一个用二十五艘“深空探险号”飞船捆绑在一起组合的飞船。中间一艘飞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各有六艘飞船,每艘飞船都是腹部朝向中间的飞船向叠罗汉似的组合在一起。

宇墨告诉尊者们碳星没有办法生产飞船,但太空港里有的是地球飞过来的“深空探险号”飞船,他们利用现成的25艘飞船捆绑在一起,中央的飞船是运输乘员的,上下左右各还有四艘飞船用来运输乘员这15年需要的食物和水,其他20艘飞船全部改造成推进飞船,原有的舱室改为燃料仓存放氦三燃料。

这样就能确保乘坐乘员4人,承载15吨食品和水,1吨承载拈花盘和超光交换机确保与地球之间保持通讯,并可承载3吨用于废物回收处理的设备。除此之外,这艘改装飞船都要承载氦三燃料,此次飞行需要转载50吨氦三燃料方可完成飞行。

经过这样的改造可确保飞船最高速度达到光速的20%,巡航速度可以稳定达到光速的15%,15年内完全能够返回地球。

讲到这里,尊者们都半信半疑,有尊者提问:你的想法好像挺好,但怎样把这些飞船捆绑装配起来呢?

宇墨用手指了指天空后,说到:秘密就在在那里!

原来宇墨知道碳星没有生产工厂可以装配这么庞大的飞船,但可以将所有飞船飞到外太空零重力环境中,控制飞船姿态对接后,再组合成需要的十字形状后,通过飞船之间的对接进行初步固定。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加固工作,他们利用的办法就象保鲜膜保鲜食品那样将所有飞船外部紧紧地包裹20层戴森膜,飞船的外壳也只增加了5.5毫米,但这样包裹后的飞船,结构强度比原来的飞船结构强度还增强了100倍。

戴森膜不但强度大,还能隔离宇宙射线,保护飞船的乘员安全,可谓一举两得。

说明完毕后,宇墨也郑重向所有尊者说到:这个方案是我们短时间能够拿出的最佳方案,已经完美解决了返回地球的五大问题,但剩下星际尘埃问题只能通过航道清理来实现,微尘对飞船航行是不会构成影响的,但超过1.5厘米的宇宙尘埃就有可能撞毁飞船。

最后宇墨还强调:先知SI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周,这个方案肯定没有通过验证试验,但通过模拟计算,结论是98%的可靠性,已经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但具体实施起来还只能看天意!

一个纯理论推演出来的方案没有验证立即投入使用,这时任何人心里没有底,谁也不能轻易表态,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宙风听完宇墨的讲解,一方面庆幸是找到了方案,但对于可靠性验证剩余2%也是心有余悸,但此时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和在座的尊者信心和决心。

他站起来带头鼓起掌,其他尊者也陆陆续续站起来跟着鼓掌,给予宇墨最大的鼓励。

宙风斩钉截铁地说到:宇墨的方案我看可行,98%的可靠性非常好,这飞船叫什么名字?

宇墨:我的建议是叫“追光号”。

宙风:这个不错,光都能追逐,那我们还怕什么。我们要相信人定胜天,我们接下来重点应该考虑返回地球的人选问题?

宇墨听到人选问题,站起来对所有尊者说到:技术人员我们已经选择好了,由我的副手宇珩执行,他是戴森网的第二负责人,也是这个飞船方案的重要制定者,绝对是最佳人选。

宙风:很好,技术团队首先做了表率,大家看那位尊者执行此项任务呢?有人自动请缨吗?

宙风举目扫射在座的尊者,大家都主动回避他的眼光。

于是他说:实在不行,那就由我自己执行,三大技术攻坚的目标是我定下来的,建设戴森网的奇迹工程也是我提议的,所有这些巨大的麻烦都是由我而起的,那就由我返回地球,完成对碳星的救赎吧!

宙风刚说完,只见一个尊者立即站起来并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

他激动地说到:你不要开玩笑,我们七位尊者只有你和宇墨不能去,一个是碳星的最高领袖,另一个是碳星科技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剩下的五个人谁去都行,大家都不愿意去,我建议就抓阄确定!

抓阄或许是一个好办法,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跨越光年的载人航行,所有人都预感这不但是九死一生的航行,更可能就是一个有去无回的任务。

让尊者略有心安的此次航行有宇珩这个碳星顶级技术专家在,仿佛又有了几分把握。

“抓阄我看不必了,还是我去吧!”

说话的是中岛。

中岛提出在座的尊者中,就数他对宙风和宇墨挑刺最多,关键原因就是他们不断改变了原有的规则,改变了先知SI对碳星发展的整体规划,改变了地球与碳星之间的平衡关系。

只有他们敢于变化、敢于面对、敢于挑战。

这种变化对于碳星是福是祸,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他们原先承诺的每件事情都实现了,中岛他还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地球到碳星的这条航线的载人飞行是前无古人,这条航线即使现在,“深空探险号”飞船航行重也有1%的事故率,很多事故还无法查明原因,更何况这次“追光号”飞船还要提高三倍多的速度,航行必将将面临更多巨大的风险。

而中岛作为已经70岁的人,还有10年就必须面对重生,本来日子就不多了。

假如此次能够顺利达到地球,他到达时也85岁了,无形中就算他赚了五年的光阴;假如失败了,他必将成为人类宇航历史第一个星际航行的先烈,也将会永载历史。

中岛陈述完毕后,中岛诚恳地对大家说:大家都不用抓阄了,也别争了!就这么定把,让我返回地球。

一位尊者关切地问道:夫人那边需要做工作吗?

中岛:碳星人生下来就是为使命而生存的,夫人那边你们放心,思想工作由我来做。

中岛陈述时,宙风一直用自己的右手紧紧地抓住中岛的左手手背,并一直盯着中岛的眼睛,眼神中看得出充满了理解和感激。

中岛刚说完,宙风就说:我们立即起草文件,通告我们的技术方案和所派人员,我提议除了中岛和宇珩外,再给他们每人配1个助理,计划1个月后启航出发!

先知SI收到这个技术方案时,也是有几分诧异。

当时提出7天之内必须找到返回地球的技术方案,只是他们通过导入碳星这些年技术发展的所有数据后,通过模糊的大数据计算估算出来碳星应该有这个能力而已。

没想到,碳星居然这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