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問78歲的大臣:你大朕4歲?大臣驚慌失措,連忙辭官返鄉

在古代,臣子要懂得察言觀色,要懂得揣摩皇帝的心思,不然一不小心惹怒了皇帝,輕則丟官罷職,重則抄家滅門,"伴君如伴虎"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因為聽懂了乾隆皇帝的弦外之音,及時告老還鄉,這才得以善終。

乾隆問78歲的大臣:你大朕4歲?大臣驚慌失措,連忙辭官返鄉

此人名叫蔡新,福建漳浦人,其父去世的早,蔡新很小的時候就和兄長一起幫助母親幹農活、砍柴火,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但蔡新在勞作之餘仍不忘刻苦讀書。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蔡新高中進士,並被選為翰林庶吉士,之後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乾隆在看過蔡新寫的經史講義之後,讚不絕口。

乾隆問78歲的大臣:你大朕4歲?大臣驚慌失措,連忙辭官返鄉

後來,乾隆讓蔡新為皇子們講讀。乾隆知道蔡新在數學方面頗有研究,便讓皇子們要多向蔡新請教。一日,乾隆忽然問他:"各位皇子中,誰學算法學得最好?"蔡新回答說:"阿哥們都很聰慧,每一天都有很大的進步,而數學不比經史,只是課餘興趣,有的阿哥不是很有興趣,只能隨他去了。"乾隆對這個回答十分滿意,覺得蔡新懂得根據每位阿哥的情況因材施教,是個好老師。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新為了侍奉母親,向朝廷請辭。誰知,回到老家沒多久,蔡新就接到了聖諭,命他回京出任內廷總師傅一職。蔡新以奉母為由,上疏辭謝。不久後,蔡新又接到了乾隆親筆所寫的手諭:"朕並不是讓你現在就回京供職,過幾年也可以。"不難看出,乾隆確實很器重蔡新。

乾隆問78歲的大臣:你大朕4歲?大臣驚慌失措,連忙辭官返鄉

幾年後,蔡新回京,多任要職,並參與《四庫全書》的纂修。因十分欣賞蔡新,乾隆賜予他紫禁城騎馬的殊榮。蔡新六十九歲那年,乾隆還親自寫了"武庫耆英"賜給蔡新。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喜添五世孫的乾隆決定舉辦千叟宴,時年78歲的蔡新也參加了,在文武百官中,蔡新的歲數最大。次月,乾隆到太學講學,時任大學士的蔡新陪同前往。

乾隆問78歲的大臣:你大朕4歲?大臣驚慌失措,連忙辭官返鄉

乾隆講授完後,寫了一首詩,名為《辟雍詩》,其中有一句寫道:"蔡新或備伯兄行",怕別人看不懂,乾隆還在此句後面備註道:"若今之群臣,孰可當三老五更之席者,獨大學士蔡新長予4歲,或可居兄事之列"。意思是說:群臣中誰可以位列三老五更(古代的一個榮譽稱號,設此位以父兄之禮尊養年老德高、閱事深的退休官員)之席呢?蔡新大朕4歲,或可居此列。

蔡新看了後,惶恐不安,等儀式結束之後,他去覲見了乾隆,請求告老還鄉。乾隆也欣然應允,又寫了一首詩,表示自己雖然不捨得,但也不勉強蔡新,只好含淚送別。

乾隆問78歲的大臣:你大朕4歲?大臣驚慌失措,連忙辭官返鄉

晚年的乾隆以年老德高自矜,而蔡新居然還比他大四歲,乾隆便心生不滿。聰明的蔡新自然明白乾隆的心思,及時請辭,才沒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92歲的蔡新於家鄉去世。巧合的是,88歲乾隆也是同年逝世的。也就是說,不管乾隆再怎麼不樂意,蔡新一直都大乾隆四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