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千年的騎士,因為三個原因退出歷史舞臺

歐洲中世紀有三大代表性產物,即貴族,騎士和城堡。作為一個階層,一個時代的象徵,騎士曾經風光了上千年,卻依然難逃死亡的命運。

延續上千年的騎士,因為三個原因退出歷史舞臺

中世紀的歐洲屬於封建時期,王室分封了諸多貴族,卻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王權來統治,這就導致了眾多貴族割據一方,佔地為王,互相之間征伐不斷。

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也為了掠奪他人資源,貴族領主必然培養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

由於貴族眾多,實力分散,都不具備國家級的財政實力,養不起大規模的常備軍隊,這個時候依靠少量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高戰鬥力部隊,來維護地方統治,以形成對普通民眾的絕對武力壓制,就成了貴族領主們的首要選擇,騎士階層應運而生。

當時的騎士從小接受嚴格軍事訓練,戰鬥力遠超常人,加上馬匹助力,裝備精良,操盾馭馬,持槍衝鋒的騎士簡直是敵人心目中的夢魘。

最初的騎士自小受到騎士精神薰陶,忠貞不二,勇敢果斷,懲惡揚善,幾乎是美德與榮耀的化身,確實也輝煌了很長一段時間。

從十五世紀開始,騎士階層迅速衰落,逐漸消失於歷史舞臺,大致有三個原因。

(這裡說的是騎士,不是騎兵,騎兵比騎士產生的還要早,作戰性質也不同。直到二戰時期,各國都還保留有騎兵部隊。)

第一:費用高昂。

騎士受封於貴族領主,擁有一小塊土地(莊園),需要自備馬匹,武器裝備等,定期為貴族領主服軍役。

有人計算過,當時騎士的馬匹,盔甲,長劍,騎槍等等一套下來,相當於當時的16頭牛,這肯定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

隨著時代發展,騎士越來越多,土地逐漸不夠分了。很多騎士淪落為無地騎士,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為了生存,曾經榮耀的騎士,有一部分甚至以打劫過往商旅為生,與強盜土匪無異。

另一部分家庭富裕的騎士只想享受騎士的榮譽地位,卻不願冒生命危險,去承擔騎士的軍事義務,便向貴族領主每年繳納一定的錢款,用來免除他的軍役。

貴族領主也順水推舟,用收來的錢僱傭僱傭兵來打仗,慢慢的,性價比更高的僱傭兵逐漸取代了騎士的絕對軍事地位。

延續上千年的騎士,因為三個原因退出歷史舞臺

第二:自律性強,但集體組織性差。

騎士幾乎都出自於貴族家庭,從小接受嚴格訓練,在戰鬥力,自律性等方面都遠超常人,這就導致了騎士階層普遍比較傲慢。

傲慢就會導致自以為是,喜歡各自為戰,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總想依靠個人實力力挽狂瀾,他們往往會忽略,甚至是鄙視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在小規模衝突中,個人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大規模戰爭中,集團作戰才是王道。

就好比一群武林高手,單打獨鬥的時候一個人能打倒好幾個人,但當他們面對千軍萬馬時,往往有力使不出,死的很慘。

騎兵會衝鋒一波後,迅速撤出,再組織下一波衝鋒,直到把敵方陣營衝散,給己方部隊創造機會。

但騎士熱衷於決鬥,喜歡單挑,不喜歡跟別人配合作戰,他們衝進敵陣後,往往會找最近的人去戰鬥,完全依靠個人戰力多殺幾個人,毫無戰術可言。

中世紀後期,中央王權逐漸加強,國家級的大規模軍隊隨之產生,戰爭也由之前貴族間的小規模掠奪,演變成了國家之間的侵略戰爭,規模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的僱傭兵配合長弓兵,擊敗了法國王牌重裝騎士部隊,象徵著騎士並不適合大規模戰爭,終將被時代所淘汰。

延續上千年的騎士,因為三個原因退出歷史舞臺

第三:火器的大範圍使用,壓死了騎士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五世紀,西班牙人發明了火繩槍,隨著不斷改進,火槍小巧輕便,價格低廉,易於攜帶,殺傷力強等優點日益突出。

以前的騎士作戰時全副武裝,鎧甲包裹全身,戰死沙場的幾率很小,就算戰敗也只是被俘虜,歐洲人普遍有優待俘虜的理念,只要繳納贖金,回來後又是一條好漢。

火槍的大範圍推廣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當一個經過簡單培訓的農民,手持火槍擊殺一個嚴格訓練了十幾年的騎士成為現實時,這種衝擊不言而喻。

當曾經驕傲的騎士意識到自己可以被任何人輕易殺死後,他們心中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延續了上千年的榮耀也被時代衝擊的蕩然無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