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里視窗理論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寫道:如果我有一種特異功能,我會讓我的小孩聽我的話,並且領情,

原來,這位媽媽在有一位平時不願意聽她說話,不會懂得領她情的小孩。她表示她給小孩買了很多昂貴的品牌衣服,但是小孩卻一次也不願意穿,甚至還嫌棄這些衣服沒有他喜歡的圖案。

有一次帶著小孩出去逛街,小孩看中了擺在地攤上的卡通兒童睡衣,吵著要媽媽買。媽媽只好給他買了一套,從那以後,兒子對那套廉價的卡通睡衣視若珍寶,幾乎每天都要穿著它。

而媽媽給他買的昂貴的品牌衣服,卻像被打入冷宮的棄妃一般,備受冷落。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來:家長覺得是對的、為小孩好的,小孩卻不認為是對的,也不認為是好的。也許家長覺得是非常美好的東西,在小孩看來並不是如此。


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里視窗理論


而這樣的案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家長總想給小孩最好的。所以,很多家長寧願自己穿著廉價的衣服,也要給小孩買下高價錢的衣服;自己可以將就,孩子不能將就。

但在小孩看來,家長認為好的東西並不適合他們,他們也不一定會喜歡。這樣會讓家長感到非常無奈,我明明都跟他好好說了,為什麼小孩總是不聽話,不懂得領情呢?

1、 為什麼家長好好和小孩說卻不能讓小孩"領情"?

1、 小孩的逆反心理在作祟

小孩也有自己的逆反心理。家長越覺得好的,小孩越覺得不好。家長越想

要小孩這樣做,小孩更不會這樣的做。

所以小孩不願意聽家長的話,是因為小孩也有自己的逆反心理

但家長完全沒有掌握到小孩的逆反心理,認為自己明明跟小孩好好說了,小孩就是不願意聽,也不領情。這讓家長感到十分無奈。

2、 小孩覺得家長只是想說服自己

家長總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小孩。他們認為這明明就是為小孩好。並且

也好好地跟小孩溝通,可是小孩就是不聽話也不領情。

其實,家長的好好說對小孩來說,家長只是想說服自己按照他的想法走,

讓他接受家長覺得好的事物。所以,家長的好好說小孩無法接受,更不會領情。

3、 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

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更有自己的審美。也許在家長覺得非常好的品牌衣

服,在小孩看來,就是一個沒有可愛圖案的衣服,穿起來並不好看。

而在家長看來非常廉價而質量又不好的衣服,在小孩看來,它卻擁有他喜歡的圖案,而且非常好看。

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里視窗理論

所以,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與審美,家長再和小孩好好說,只會引起小孩的逆反心理,並且會讓小孩覺得家長是在企圖說服自己。

家長要懂得喬哈里視窗理論和小孩溝通,掌握正確的和小孩溝通的方式和

技巧,這樣和小孩"好好說"他才會心悅誠服地去接受以及領情。

什麼是喬哈里視窗理論

喬哈里視窗理論指就是一些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在中國,它被叫做"溝通視窗"。這個理論是由喬瑟夫和哈里發明出來的。一開始,他們把溝通的方式比喻成一扇窗。並它把它區分成了四個部分。分別是:公開區、盲目區、隱藏區和封閉區。這些部分對應了人們在與人溝通時的心態。

家長要如何通過喬哈里視窗來和小孩進行溝通

1、 對於隱藏區用反饋的方式來溝通

隱藏區就是自己知道的事情,別人並不知道。什麼是小孩的隱藏區,就是孩

子的心理想法他自己知道,家長不知道。

當他把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想法告訴家長時,家長可以用反饋的方式和小孩溝通。

可以反饋自己聽完小孩的想法後有什麼感受,並跟小孩講講自己小時候的一些類似經歷,然後自己是如何處理的。從而拉近與小孩的距離 。

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里視窗理論

2、 對於盲目區可以利用聆聽和引導

盲目區就是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別人卻知道。就像家長在和小孩的溝通中,

家長並不知道小孩的真實想法,但小孩自己卻知道。

比如媽媽偷看了孩子手機裡的信息,媽媽和孩子解釋他只是無意間看到了。但媽媽的解釋在孩子看來像在掩飾,孩子只想要媽媽一個道歉而已。

媽媽和小孩溝通無效後,讓爸爸出場和小孩進行引導與聆聽,最後得知小孩只是想要媽媽一個道歉而已。所以對於盲目區,家長要懂得聆聽與引導。

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里視窗理論

家長還要懂得與小孩正確的溝通方式

1、 懂得共情小孩

很多家長和小孩溝通效果不好,都是因為自己沒有站在小孩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他們的主觀意識都太過於強烈,不懂得去共情小孩。

如果家長懂站在小孩的角度上去看問題,主觀意識不要太過於強烈,這樣家長便能知道什麼才是小孩想要的,並且是對小孩好的。

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里視窗理論

2、 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

家長能否和小孩好好溝通,小孩是否能領情,家長溝通時的語氣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去和小孩說,給小孩帶來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比如同一句話,家長用強硬的語氣和小孩說,小孩會因此而起了逆反的心理。但如果用溫和的語氣和小孩說,小孩也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家長和小孩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小孩說話的語氣。

3、 利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也是能打開家長與小孩溝通的最好方式。

如果家長在和小孩溝通的時候,肢體語言過於暴躁,表現有:拍桌子、握拳頭等等,小孩會因此而起產生害怕、緊張的情緒。

而家長拉著小孩的手,用溫和的語氣和小孩好好說話,小孩也會因此而對家長敞開心扉。

家長好好跟小孩說話,他卻不領情?是因為家長不懂喬哈里視窗理論

美國傳播學家區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個公式:信息的全部表達等於百分之七語義加上百分之三十八聲音再加上百分之五十五的肢體語言。

家長和小孩好好說話,小孩不領情?只要家長掌握了喬哈里視窗來和小孩進行溝通,小孩就能明白家長和他說的是什麼,並且也能領家長的情。

好了,今天的育兒小知識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各位爸爸媽媽有好的建議一定要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