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檢測方案落地在即,Karius獲得1.65億美元B輪融資

摘要:美國生命科學初創公司Karius於近日完成1.65億美元B輪融資,領投者為軟銀旗下“願景基金2期”,其餘投資者包括General Catalyst、HBM、Khosla Ventures 和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Karius的主要產品為傳染病診斷試劑盒,利用專有測序技術,能有效提高傳染病臨床診斷的速度與準確性,此輪融資將用以推進其專有的“微生物無細胞DNA”技術(mcfDNA)的開發。此前,Karius曾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完成5000萬美元A輪融資和2500萬美元債務融資。


近期由於受新冠肺炎影響,各國都在加速推進病毒檢測一起的研發。疫情當前,能否以高效準確的方式確診,將成為傳染病控制管理中最關鍵的一環。目前在臨床,主要運用微生物培養、PCR、質譜等方式進行傳染病診斷,但其準確性與效率均無法滿足實戰中“爭分奪秒”的需求。另外,應對新型病原體的診斷處理方案也仍待提升。
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嘗試結合信息技術,探索基因檢測、疾病診斷的創新解決方案。此次分享的Karius正是一家專注於傳染病檢測的初創公司。

更高效的檢測方案

Karius是一家生命科學初創公司,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致力於提供更快速準確的傳染病診斷服務。Karius通過其創新的專有測序技術,將傳染病診斷與基因組學和數據相結合,分析微生物無細胞DNA(mcfDNA)以識別病原體,臨床醫生快速做出關鍵治療決策,也幫助行業加快藥物開發。

傳染病檢測方案落地在即,Karius獲得1.65億美元B輪融資

圖源:Karius官網

“人類不可能發現所有傳染病,”該公司首席技術官Sivan Bercovici表示,“對於我們的技術無法識別的微生物特徵,我們不斷從公共數據庫中引入其他高質量的基因組藍圖,並且我們將這些數據分別彙總在一個稱為“暗物質”的庫中,以進行進一步研究。”
其技術借鑑了已廣泛應用於癌症治療的液體活檢技術(該方法可根據血液中癌細胞排出的微量遺傳物質來確定哪種療法最適合患者),通過數字化血液樣本中的微生物信息進行工作,並使用機器學習和DNA測序以識別微生物特徵。該公司使用的公共數據庫記錄了超過30萬種病原體。對於公司無法識別的識別碼,它也會為這些識別碼創建一個標識符。
目前,該公司的檢測技術已通過臨床研究,並推出了首款產品Karius Test,已被用於測試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兒患者中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以及複雜肺炎,真菌感染和心內膜炎等嚴重疾病的潛在原因。其成果的測試的分析和臨床驗證也已發表在去年的《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中,於近期的同行評審研究中有被提及。
此輪融資的主要目的也是推動商業化落地,並進一步提升完善軟硬件技術。

大熱賽道,未來可期

近期因為疫情原因,病毒檢測話題大熱。而Karius首席執行官 Mickey Kertesz 也毫不避諱地在2月24日的外媒採訪中表示,其最擅長的就是在大型病毒傳染病爆發之前,識別鑑定這些新型有害微生物,包括冠狀病毒。
事實上,WHO早在2016年就做過統計,傳染病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其可怕之處在於傳播性強,擴散速度快,會在短時間內對當地醫療體系造成巨大壓力,從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在交通發達,全球化程度日益提升,人口流動加速的現今,傳染病能更快地在全球蔓延,風險大大提升。
另外,業內專業媒體FierceBiotech指出,液體活檢領域預計將在2023年達到38億美元,近年來,作為癌症的診斷方法,這一領域已逐漸興起。初創公司Epic Sciences正在開發可預測癌症患者藥物反應的測試,而Illumina的衍生公司Grail正在驗證旨在及早發現腫瘤的篩選程序。

風險與警示

在醫療健康領域中,創新與技術實力決定價值,而研發與使用成本是其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事實上,Kertesz的檢測技術並不便宜,其活檢價格為2,000美元,但其能夠避免傳統的通過手術挖掘患者體內一塊組織的檢測手段,更安全,從而提升成本效益。Kertesz稱其技術已在100多家醫院和衛生系統中使用,但其商業化推廣是否能夠。


在談及此輪融資決定時,Karius期待獲得軟銀更多方面的幫助。“他們(軟銀)擁有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經驗,專業知識和網絡,通過他們的提問,我們在盡職調查過程中就學到了很多。我相信,除了財務資源,他們還能為我們帶來許多其他價值。”首席執行官 Kertesz在採訪中表示。希望軟銀的加入能幫助Karius完善現有技術,擴展產品規模,探索更健康可持續的商業化落地。

傳染病檢測方案落地在即,Karius獲得1.65億美元B輪融資

另外,Karius號稱其mcfDNA技術能通過一次抽血(約5毫升血液),在24小時內完成1000多種病原體的檢測,甚至包括傳統檢驗方法無法識別的感染。令人不禁想到18年暴雷,同樣主打小樣本快速血液檢測的Theranos。明星獨角獸Theranos的墜落警示我們,生命科學行業是嚴肅的,任何時候都要腳踏實地;其技術的研發難度與成本也是極高的,到底能否真正推動臨床醫學進步,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