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苏轼(1037一1101),宋代书家。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苏询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史称“三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诗、文、书、画俱成大家。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为“宋四家”之首。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诗帖》为苏轼书自作诗。纸木。纵三十四点八厘米,横七十八厘米。行草书。十七行;行字不一,一百二十九字。字前小后大,前谨严后奔放,可见作者越写越放松,亦可见感情变化。


此帖书法精妙,世谓“苏书第一”、“天下第三行书”。后有宋黄庭坚、明董其昌题跋,皆亦精妙绝伦。山谷云:“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董其昌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前黄绫隔水押有“天历之宝”大玺。另钤有“容斋清玩”、“琅琴阁珍藏”、“北燕张氏宝藏”等鉴藏印。原迹曾入清内府,鸦片战争时流出内府为颜韵伯所得。后流入日本归菊池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苏轼书法技法与境界皆高,其作常用墨重而字间空白处虚灵活泼,对比冲和,相得益彰。学其书法,形易具而精神难得,难就难在“虚”处


其人一生起伏坎坷,却能随遇而安,儒道之间进退自如,其自在自如之人生境界为历代文人所敬仰师法。


观其书法,亦是如此,字里行间见大自在,这是矜于技法与艺术性的书法家所难望其项背的。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黄宾虹此临作,其长处就在于虚处的把握。究其点画、结字,不若原作精到得当,但行笔从容自在、起伏支离中见端正文雅,却是与苏字内脉相通的。(作者:孙稼阜,《黄宾虹临苏轼》)


寒食节|苏东坡千古名帖,难学在哪里?


本号近期连载了对苏东坡《寒食帖》的解析,对此帖进行了系统的笔法阐述,喜欢苏东坡书法的朋友,可以参阅下面的连载内容。


潜心吃透一帖,比日观万帖强!

【苏东坡笔法公开课】

“书法入门”首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专栏系列,建议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