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政策寬鬆力度正逐漸加大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了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計劃,希望中小微企業能夠充分利用當前的低利率政策環境和未來的利率下行環境來進行融資,緩解流動性壓力。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這是本月內第二次釋放定向降準信號。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如安邦諮詢(ANBOUND)之前所提到的,政策部門正在以逐步寬鬆的方式,不斷加大金融對經濟的支持。

此次國務院提出的政策包括: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全部用於發放小微貸款;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低成本融資拓寬渠道;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同時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優惠利率向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此次降準主要針對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釋放資金預計將在5000億元左右。如此估算,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貸支持將超過4萬億元。

如果考慮中小企業整體的融資情況,中小微企業融資在整體經濟中佔比並不高。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7萬億元,同比增長25%。而2019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282.5萬億元。中小企業融資僅佔比4.14%左右,如果以目前的4萬億元的規模來看,增長幅度將超過30%的既定目標。但對整體而言,卻並不夠足以支持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所以,未來貨幣政策仍然會逐漸擴大對企業的支持範圍,加大寬鬆的力度。

另外,貨幣對政府性投資的支持同樣在加強。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要在前期已下達一部分今年專項債限額的基礎上,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對重點項目多、風險水平低、有效投資拉動作用大的地區給予傾斜,加快重大項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設。各地要抓緊發行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力爭二季度發行完畢。如果考慮之前已經提前下達的專項債額度,第二季度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可能增加7000億到10000億元,全年新增專項債限額預計會達到4萬億元附近。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央行已經通過再貸款、再貼現、以及降低存款準備金等工具,向市場注入約1.35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此次近5萬億規模的金融投放可以被認為是貨幣政策“放水”的力度逐步加大。當然,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是結構性的寬鬆,以對中小企業和地方基建投資的“定向放水”為重點。一方面是在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打牢基礎,維持經濟的基本穩定;另一方面是針對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加大支持力度。從去年以來的長期趨勢來看,貨幣政策對於中小企業採取的是“放水養魚”的方式,並不期待短期能夠見到效果,更希望通過持續的支持提升經濟的活力,培養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實現經濟結構的改變。

正因如此,貨幣政策仍在努力避免全面降息的方式來刺激經濟,更多的是以政策利率引導LPR逐步降低的“細水長流”的方式,貨幣政策執行的週期顯然要長於美聯儲等其他主要經濟體。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金融市場相對較穩定,並沒有出現流動性的危機,不需要短期補充大量流動性。另一方面,前兩個月通脹水平較高,給央行實施大力度的寬鬆帶來顧慮。隨著經濟逐漸恢復,需求與供給的逐漸平衡,通脹壓力的減小會給貨幣政策帶來空間。

安邦諮詢的研究人員曾經判斷,在疫情逐步受控,二季度以後根據中國經濟恢復的情況,政策調整的窗口才會逐漸打開。因此,央行對貨幣政策的寬鬆實際上還是以謹慎的逐步放寬的方式進行。目前而言,隨著經濟恢復逐漸成為今後的主要任務,貨幣政策的寬鬆力度正在加大。同時,貨幣政策以定向、直接的方式支持政府投資和中小企業,與全面寬鬆通過金融系統的間接方式相比,政策效果會更直接、更有效。未來伴隨著經濟復甦的過程,對整體經濟支持力度預計會逐漸加大,範圍會逐漸放寬,進一步降準和增加流動性支持可能會逐步實現。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從國務院常務會議的結果來看,未來貨幣政策的基調已經明朗起來。貨幣寬鬆的力度會逐步加大,通過“定向放水”的方式,實現經濟復甦和經濟結構改善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