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在發錢,為什麼我們發的是消費券?跟你一個習慣有關!

多地發放消費券 為啥不直接發錢?

最近我國為了在疫情下刺激消費,可謂是火力全開。除了之前我們節目說的特別國債和增加專項債規模外,其實還有一項舉措更早之前就開始實施了,那就是消費券。

從3月2日山東省率先推出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後,寧波、南京和湖南等地都不同程度地開始發放消費券。消費券其實就跟我們平時叫外賣時用的滿減券差不多,在特定場景買特定物品時符合條件就可以抵扣相應的金額。

各國都在發錢,為什麼我們發的是消費券?跟你一個習慣有關!

可能會有網友會問,那這跟直接發錢有什麼區別?確實,當下全球經濟都幾乎到了大衰退的邊緣,部分國家提振經濟的措施就是直接發錢,比如說美國最近啟動了緊急救援計劃,向中低收入人群每人發放1200美元,而英國則是給無法工作的人補貼工資的80%。

這些補貼似乎聽上去更有吸引力,但是這也得看各國國情。像美聯儲在17年時做過一個調研,指出美國有40%的人拿不出400美元的現金來急用。美國人一直給我們的印象確實是“有錢就花光”,甚至超前消費也是他們所帶起來的潮流,可以看得出美國的人均儲蓄率十分低下。因此這些國家直接發錢確實更能解決燃眉之急。

但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個儲蓄大國,長期以來我們就有著存錢的保守經濟思維。所以如果在我國直接發錢,更大的可能只會是居民們把錢都存起來。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系副主任吳斌珍也表示,消費券原則上可以避免一部分資金變成儲蓄,越是不確定的時期,人們越傾向為不確定的未來做預防性儲蓄,刺激消費效果會打折扣。

但消費券不一樣,它只能用於特定的場合,並且還有時間限定,因此中國居民在獲得消費券後更多地就是想著使用出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些國家發放現金,也只有個人年收入在75000美元以下才給獲得1200美元的現金支票,收入更高的個人,補助就會開始減少,最後減到沒有。正常來說,收入中上的群體是享受不到這些補貼的。

所以吳斌珍還認為,為了更好地拉動經濟,其實應該對普通群體發放消費券;而為了讓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給低收入者發放現金才較為合理。

會不會導致物價上漲?

那可能又有人會問,這樣發放消費券不會導致物價上漲嗎?其實這個問題是多慮了。首先從消費券的類型來看,這次主要發放的都是文旅與餐飲類的消費券,主要是服務型行業,而這種類型的消費彈性都是比較大。

其次,上面也說了,這次還有著特別國債和專項債等刺激消費策略,這些中長期策略才是主體,而發放消費券只是其中一個短期的過渡政策,為的是短時間內加速提振消費,並且為後續中長期政策的落地提供緩衝的作用。因此不會長時間發放消費券導致過渡刺激。

那麼消費券的成效如何呢?其實我們可以從歷史來看,上一次發放消費券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當時的社零增速從23.3%急速回落到11.6%,而在像杭州開始大批發放消費券後,第二個月就出現明顯反彈,並且增速超過了全國水平。而回到現在,截至3月29日,杭州的第一批消費券已經拉動了4.53億元的消費。可以看出消費券確實對當地會有短期的明顯刺激作用。

各國都在發錢,為什麼我們發的是消費券?跟你一個習慣有關!

各國都在發錢,為什麼我們發的是消費券?跟你一個習慣有關!

A股影響幾何?

最後我們瞭解一下,為什麼消費券能夠拉動經濟?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個詞,叫做乘數效應,指的是在經濟活動中某一變量的增減,所引起整個經濟總量變動的連鎖效應。意思就是,當居民們更願意消費的時候,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就越大。而發放消費券能夠將政府的購買力轉移到民眾手上,短時間內增加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從而放大乘數效應。

另外這其中也隱藏了一個經濟循環。表面上看,受益的是消費的群眾,但實際上主要受惠的是企業。發放消費券能夠刺激消費,買的多了,企業就會擴大生產,從而使得企業用工增加,這麼一來群眾的收入也增加了,而消費又會得到進一步的升級。

這樣的良性循環有助於改變如今企業復工復產困難的問題,社會經濟也會因此得到改善。所以為了更早地戰勝疫情,大家也可以從使用消費券開始,成為拉動經濟的一部分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