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課”建設不是階段性任務


“金課”建設不是階段性任務

當前,“金課”已成為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但是,在圍繞“金課”展開熱烈討論的同時,需要進一步思考怎樣才能讓“金課”在高校裡蔚然成風,成為新時代我國高校課程的常態。畢竟,認識到“金課”的重要性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金課”不斷湧現、“水課”銷聲匿跡,是另一回事。

“金課”,一場以質量為核心的自我昇華和變革

“金課”的本義指的是國家實施的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也就是“金課建設”計劃,即在2019—2021年期間,建設10000門左右國家級一流課程和10000門左右省級一流課程。“金課”和“金課建設”計劃的出發點,基於一個共識,那就是在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了從精英高等教育階段轉向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之後,高等教育已經從規模擴張全面轉向內涵式發展,高校的課程與教學需要實現一場以質量為核心的自我昇華和變革。從這個角度看,一流課程建設的“雙萬計劃”,與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雙一流計劃”,有著共同的時代背景和一致的目的。

在高等教育處於精英階段時,政府與社會、大學生及其家庭等利益相關者對高等教育質量有一種天然的認同,“象牙塔”中的課程與教學因為珍貴和稀缺,不僅必然是高質量的,也是無需評價的。但進入大眾化階段,數量的增加導致了高等教育系統的複雜化,不同水平與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間的課程質量表現得不盡相同。許多高校受擴招和保證就業等剛性因素的影響,實施嚴格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淘汰不合格大學生一直面臨著較大的阻力和複雜的輿論環境,同時,高校長期以來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這些使精英高等教育時期本不在人們視野中的課程與教學質量問題開始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進入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混學分”“水課”“清考”等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長期存在的難題,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為此,教育部密集出臺政策強調高校本科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自2018年以來,對本科專業建設、本科教學與課程質量等主題提出了非常明晰的要求。一流的大學要有一流的課程,一流的學科要有一流的課程,“以本為本”、迴歸教學等觀念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說,“金課”建設計劃及相關要求已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的自覺追求,是社會對高校教學質量,尤其是本科教學質量要求和高校自身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合力結果。

“金課”建設,涉及從理念到實踐的複雜變革

課程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金課”不僅要求課程的高質量,還要擔負起人才培養高質量的責任。提高高校課程質量,實現從“水課”向“金課”轉變,涉及從理念到實踐的複雜變革,需要各方協同合作,打造和諧的高校人才培養生態,才能實現政策目標。

首先,在高等教育的理念上,需要進一步樹立起重視本科課程質量、重視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觀念。其實,重視本科階段課程與教學質量的理由是很樸素的,一方面本科階段的學習對卓越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需要在課程學習上嚴格要求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如果培養不出優秀的本科生,那麼也自然不可能有優秀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大學也就無從談起。

其次,在高校的人才評價模式及相應管理制度的建設上,要進一步突出本科課程建設與教學等人才培養工作的核心地位。較長一段時間來,我國高校的人才評價重視科研,教學與課程建設等人才培養工作相對受忽視。在職稱與人才評定等關係到高校教師核心利益的相關制度中,論文、課題、獎項等科研指標是硬指標。在政府主管部門對高校和學科的各種評估指標中,情況也大致相似。這種評價模式造成了我國高校人才評價的唯論文、唯帽子、唯文憑等現象,亟待改變。

最後,在“金課”建設上,要走出“象牙塔”,積極推動學術與社會、與行業、與市場等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的對話。在書齋中是建不成“金課”的,各級各類高校需要結合自己的辦學宗旨與定位,切實推動課程改革,與社會、行業、市場需求建立起溝通渠道,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成果,將社會需求與社會力量及時反映到課程內容中,保證課程內容和形式與時俱進。高校只有在人才培養的理念、制度和課程實踐上營造出和諧的生態,“金課”的建設才能持續推進。

“金課”不是階段性任務,而是高校的常態

在制度與政策方面,高校和政府職能部門要將“金課”建設的有關制度與政策進一步細化,形成相互銜接的制度與政策體系。要讓“金課”建設成為高校的基本工作任務,而不是階段性任務。

在人才評估等相關制度上,要對與“金課”有關的人才培養活動積極賦權,讓最優秀的師資願意參與到“金課”的建設中來。比如,高校在有關獎勵政策上,要將“金課”建設的成就與榮譽與科研業績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改變以往重科研獎勵、輕課程建設與改革獎勵的傾向,讓在“金課”建設上取得業績的教師在物質與精神上獲得激勵。在職稱評審和人才評選的有關政策上,要將講授“金課”、建設“金課”與發表論文、主持課題等科研指標視為同等重要甚至優先考慮的因素,優先考慮教學業績好、課程建設成績好的教師。

在課程建設實踐上,要強調教學作為高校核心任務的意識,重視教研室活動和課程組等制度建設,讓教學研究活動和科學研究活動攜手服務立德樹人的目標。比如,備課組、課程組、年級組、教研室等基層教學組織,集體備課、新教師與資深教授結對、定期教研活動、相互聽課等制度,需要進一步恢復併成為高校“金課”建設的剛性要求。這些制度安排與活動都曾是我國高校重視教學和課程建設的優良傳統,在“金課”建設任務中應當結合當前實際予以重視。還可以借鑑國外一流大學的“坐班答疑制度”(Office Hour)等做法,嘗試適合我國高校實際情況的做法,讓師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高校還要營造能推動“金課”成為常態的學校文化。在學校的各類制度建設中,要將教學與課程建設的重要性放在關鍵位置,通過教學與課程管理制度讓教師自覺將教研活動和課程改革作為首要的職業任務。還可以將“金課”設置為榮譽性課程,為講授“金課”的教師和通過“金課”課程學習與考核的學生授予榮譽稱號,讓“金課”真正成為舉足輕重的高校要素。同時,要充分挖掘高校各個機構協同育人的內涵與潛力,教學單位和教務、團委等要協同合作,在教室文化、圖書服務、實踐課程等領域協同改革創新,讓服務“金課”建設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