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圈的體育課太擾民?網絡體育“金課”祕籍在這裡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疫情期間,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要求各類學校充分利用網絡授課模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當體育課從線下搬到線上,花樣百出的直播也被送上了熱搜話題,與此同時也有網友反映網絡體育出現擾民問題。對於體育課的互聯網化,該採取怎樣的方式?3月11日,大河網記者採訪到鄭州市部分老師和家長,結合來自社會和政府的聲音,共探網絡體育“金課”的秘籍。

網絡體育課 愛之又“恨”之

“體育本就有休閒娛樂之功能,在疫情期間,只要課程時間、課程形式、課程內容控制得當,對於孩子來說,不僅不會構成壓力,反而是放鬆身心的好法子!”鄭州市學生家長張女士告訴記者,孩子總是對著電腦一坐半天,上上網絡體育課還是很解乏的。

近日,也有家長反映:“焦慮得很,白天跳繩錄視頻就算了,晚上十一點體育老師佈置作業讓跳繩錄視頻,一錄就是好幾個,又是跳繩又是高抬腿跳的,總是因為體育課被鄰居敲門,真把家長逼瘋了。”

面對“互聯網+體育課”的新模式,有吐槽,有讚賞,特殊時期,想要把家庭打造成體育課堂的場所,做好家校協同十分重要。“在防疫的特殊時期,居家鍛鍊的首要目的是增加身體活動量,緩解久坐帶來的身體不適感,調整身心狀態,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鬥志。通過運動提高免疫力才能有效地抵擋病毒的侵擾。”鄭州市惠濟實驗小學老師崔顯元表示,學校應綜合考察網絡體育課的施展條件,做好和家長的溝通協調工作,在讓孩子獲得健康身體的同時,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豐富線上體育課 讓鍛練成為一種家風

網絡體育課改變了傳統體育課堂模式,在鄭州龍湖一中,體育老師多以力量性、柔韌性練習為主,制定場地空間要求相對低、趣味性高、實用性強的教材內容。該校體育教研組長曹威威說:“在考慮運動幅度、動靜大小等因素的基礎上,儘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性,同時也避免打擾他人。”

他認為,在網絡教學中,除了堅持身體運動的特點,還要發揮體育的多維育人功能,傳播中華體育的悠久歷史、健康護理等知識,讓學生身體與靈魂同時在路上。“我們也鼓勵家長一同參與,讓鍛練成為一種家風!”

疫情期間,鄭州市金水區的網絡體育課堂開展得有聲有色,記者瞭解到,該區通過整合省、市網絡學習平臺體育教學資源,採用直播課堂、在線指導練習、播放名師教學視頻等形式保證教學實效性。為保證學生學習實效,定期將所應掌握的知識、技能學習成果以網絡視頻形式檢驗,教師根據視頻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並制定後續精準教學與個性化輔導方案。

“我們確保線上教學時每天9:30-10:00為大課間活動,緩解學生網課學習的疲勞,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提高健康意識。”據金水區教體局體衛藝科負責人介紹,學校合理設置適合學生居家練習的啦啦操等運動項目,調整教學進度,對於對場地、器材要求較高的球類等項目調整至復學後進行。

建議:每天居家開展1小時左右的中等以下強度體育鍛煉

對於如何開展好網絡體育課,河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引導學生在家自覺開展體育鍛煉,建議每天居家開展1小時左右的中等以下強度體育鍛煉,低年齡段學生可與家人互動,做一些趣味體育遊戲。

就小學生而言,惠濟區實驗小學教師王帥娟建議,小學生活潑好動,在家裡應遵行安全、科學、適度、多樣化的原則進行鍛鍊。通過安排每天固定時間的課間操鍛鍊,可以培養學生每日運動的好習慣,保證有效鍛鍊時長。在體育課中,各年級結合學生身心發展,制定不同的鍛鍊內容,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

“居家鍛鍊時,有效運動量要適度,以中低強度為主,身體微微出汗為宜,運動後要注意保暖和休息。”王帥娟說。

在中學階段,惠濟一中體育組老師王亞龍建議,每天最好安排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5點左右,開展中等強度的居家體育鍛煉。居家隔離期間,沒有專業的場地和設備,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選擇訓練項目。可選擇仰臥起坐、平板支撐、深蹲等素質練習,也可配合瑜伽墊、軟底運動鞋進行一些原地跑跳項目,減少噪音汙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