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外語特色立德樹人 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金課”

如何將學校外語特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如何挖掘外語課程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構建具有外語特色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如何在疫情逆境中培養學生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浙外一直在思考。

面對疫情這一時代“大考”,浙外緊抓疫情這本深刻的教材,將疫情“危機”轉化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利用多語種學科優勢,將外語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批判性思維。

以文育人,意語課堂講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中意人民對疫情作出的不同反應?”“如何理解語言表達所蘊涵的文化內涵?”這是西語學院意大利語專業教師周夢琪在線講授《基礎意大利語》時對同學們拋出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隨著疫情在全球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周老師以近期意大利媒體關於疫情的系列新聞報道為教學素材,向同學們講解意大利語尤其是官方語言表達中特有的語言習慣和語法現象。

例如,在講到“意媒新聞的文化解讀”這一知識點時,周老師設計了現場翻譯新聞、解讀新聞內容、分析新聞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小組PK活動,來幫助學生了解意大利語新聞語言特徵和表達習慣。通過帶領學生閱讀意媒對中國疫情不同層面的報道,分析官方媒體語言風格及其所包含的社會文化,從而加深學生對意大利國家語言文化的理解,使其在文化對比中點亮愛國情懷,增進同學們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心。

发挥外语特色立德树人 打造多语种课程思政“金课”

圖為教師發佈小組學習任務

此外,周老師還讓學生化身“新聞評論人”,以手中新聞素材為例,嘗試從文化視角解讀意大利疫情新聞背後的社會文化因素。“從這篇意媒報道中我看到了意大利文化基因中的個人表達意識非常強烈”“通過這個報道我發現意大利官方語言表達中大多使用的是‘倒金字塔’結構,且多用條件式這類的委婉語”......圍繞蒐集的新聞素材,同學們在課堂上熱烈討論著新聞裡的文化故事。

发挥外语特色立德树人 打造多语种课程思政“金课”

圖為學生小組討論新聞內容

當週老師向同學們展示意大利安莎社網站上數十條關於讚賞中國援助意大利抗擊疫情的新聞時,同學們紛紛表示感受到了祖國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抗“疫”所體現出來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家國情懷、人道精神、團結精神、奉獻精神、科學精神等中國精神讓他們對中國製度和文化感到自豪,為作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更關乎著文化自信。我希望同學們在看到意媒體為‘中國速度’‘中國精神’‘中國態度’點贊時,聽到意大利向中國發出求救聲並在獲得救助後唱《義勇軍進行曲》,高呼‘Grazie China(感謝中國)’時,能為社會主義制度、文化的先進性而感到自豪”,周老師如是說。

以疫情為教材,德語課堂講中外融通

德國人面對疫情為什麼不恐慌?這是西語學院德語專業鹹佩心老師《德國概況》課程中“德國醫療保障體系”這一知識點的一個問題。鹹老師聚焦德國當下疫情動態,採用PBL項目式教學法,圍繞“德國人如何看待疫情”這一主題,指導學生蒐集有關德國抗疫策略、社會體制、醫療系統、社保體系以及民眾飲食衛生習慣等方面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圍繞項目主題進行課上研學分享。

发挥外语特色立德树人 打造多语种课程思政“金课”

圖為老師發佈學習任務

发挥外语特色立德树人 打造多语种课程思政“金课”

圖為老師展示德國人眼中的新冠肺炎

教學過程中,鹹老師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發討論與總結。同學們結合中國抗疫的成功經驗,認識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為病毒無國界,防疫抗疫是人類共同的話題。

在通過課程思政育人過程中,鹹老師既關注“遠處”的案例,也挖掘“身邊”的故事,注重將戰“疫”故事轉化為在線教學資源。課堂上,王嘉晨等60餘名德語系學生分享了疫情爆發以來他們在關心中國疫情的同時還發揮專業特長積極瞭解並翻譯德國疫情相關信息的事蹟。

“疫情爆發後,我們在德留學生主動關注德國關於中國疫情的報道,至今已收集並翻譯近千篇相關信息。我們希望同學們充分運用自身語言優勢更加有效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這是外語人促進中外理解共通的重要任務。每個平凡的青年人都是疫情見證者、親歷者,讓身邊人講自己的戰‘疫’故事,既有說服力,也能產生共鳴。”鹹老師說。

做家國“有心人”,口譯學習中的“中國心”與“國際眼”

“各位同學,史上最長寒假過後,你們還記得西湖邊的小丁嗎?不記得也沒關係,去超星學習通上完成一下小測試,你一定能想起那個會佈置寒假作業的我。”線上開學後,英文學院丁欣如老師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同學們寒假口譯學習成效。

“要在持續學習中培養家國‘有心人’。”丁老師認為,口譯員最本質的角色是一名掌握信息的溝通者,而要扮演好這一角色,首先是持續學習,用正確的知識與信息武裝自己。這也是她在口譯課堂內外反覆向同學們傳達的思想。

发挥外语特色立德树人 打造多语种课程思政“金课”

圖為學生在進行課堂口譯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