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年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为什么?

开奶茶店的三哥


多看统计数据,虽然未必准确,但趋势是很明显的,未来将出现工业品通缩,而日用品通胀。

观察身边的消费也能感受到,吃的和常用的都在涨价,而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乏力,比如像原油,金属,矿产,这是因为需求在下降。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资金投入的行业开始分化,日常消费品是第一选择,而需求下降的制造业,汽车等行业在收缩,再加上货币不断的宽松,大量资金进入的领域通胀将会加剧。


海色民生


一、通胀还是通缩?  

长期以来,CPI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统计数据。关于CPI的争论,可能比对GDP的争论还要多。毕竟CPI跟千家万户都直接相关,而GDP只跟极少数人相关。这种争论最常见于统计局和老百姓日常感知之间——统计局发布的CPI年增速多在1.5%-3.5%,像今年1月份的5%已经是高出天际了;而对于大部分老百姓而言,最近这些年感知到的物价上涨和货币购买力下降可远不是1.5%-3.5%能够轻描淡写的,票子“毛”了。  

但是,即便在最资深的宏观经济研究者和管理者中,也存在对CPI的争论——面对同样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数据,常常是有人担心通胀,有人担心通缩。  

去年底到现在,就一直是这种情况。一方面,有人高喊“拿掉猪,全是通缩”,货币政策不能被一头猪困住,呼吁央行降息降准;另一方面,有人则认为,CPI不低了,要警惕通胀风险,不可放水。  

客观而言,两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只是一半的道理。  央行知道这一点,所以它很纠结,很为难。当家的难处,只有当家人知道。当然,那些各说一半道理的人可能也知道,只是没有或不想说另外一半。  一方面,CPI同比增速2019年二季度以来持续攀升,由3%,上升至4%,再到2020年1月份的5.4%。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5%以上的CPI涨幅虽然不是绝无仅有,但的确不多。在这个意义上,当前的CPI增速确实比较高,通货膨胀风险值得警惕。  

但另一方面,过去半年多时间的CPI上涨主要是猪肉等少数商品价格推动的。今年1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116%,带动CPI上涨2.76个百分点。如果看去掉食品和能源之后的“核心通胀率”,只有1.5%。与此同时,PPI仍游走在负增长的边缘,GDP平减指数也较弱。  

有人说,猪肉价格上涨是由非洲猪瘟这一特殊原因造成的。是个别因素,不能代表全局性的通货膨胀。这话对。  

也有人说,这次猪肉价格上涨可不仅仅是非洲猪瘟造成的,还有环境治理、养殖成本、运输困难等多方面原因。这话也对。的确,从历史来看,这一轮猪肉涨价的幅度之剧烈,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包括其他猪瘟期间)。  

还有人说,如今大家有钱了,猪肉在消费篮子中的比重下降了,而且猪肉的替代品很多,不必对猪价上涨过于担心。  

又有人说,猪肉对中国人太重要了,以前在CPI中权重超过3%,现在虽有下降,但也还高达2%以上——全国人民每人2%-3%的消费支出要花在猪肉上呢。况且,猪肉价格可不仅仅是猪肉价格。猪肉价格涨会带动其他相关产品价格也上涨。  

你看,这还只是猪肉一项商品,背后的道理何其多,争论何其复杂……难怪有人戏称,在中国,CPI的全称是“China Pork Index”,而不是“Consumer Price Index”。然而,CPI篮子中有成百上千种商品。

二、房顶上跳舞的CPI  中国经济的CPI,现在就像是一个人在房顶上跳舞。舞步的快慢高低当然也影响这个人的海拔(边际影响),但相对于房子的基础海拔而言,舞步这一点边际变化,显得太微不足道。  CPI的基础海拔,首先是前期的物价上涨。2006年以来,CPI累计上涨了约40%。从西红柿、黄瓜,到牛肉面,到出租车费,到手机费,到医疗药品价格……,这些年已经积累起来的通货膨胀已经不小了。当然,各种商品的价格涨幅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服务品价格上涨较多,制造业产品的价格涨幅较小、甚至有下降。另外考虑到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的差异,较为复杂。  当然,工资和收入也在涨。总体而言,食品价格上涨、普通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虽然导致人们的负担增加了,但考虑到工资上涨之后,对于社会中多数普通、勤劳的平常人而言,压力还不算大。压力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房价;二是医疗、教育(主要是校外教育)服务价格的上涨。其中最主要的是房价。  CPI的基础海拔,更重要的其实是房价。2000年以来,大部分城市的房价翻了一番,有些城市甚至翻了两番多。相对于翻一番、翻两番的房价涨幅,CPI涨2%或5%,哪个算高?更重要的是,从县城到北上广深,相对于动辄已经50万、100万、500万、1000万的买房支出而言,西红柿价格从4块一斤涨到6块一斤,很多人已经麻木了。  

统计局说,根据国际惯例,房价不计入CPI。统计局没骗人,根据国际惯例,房价确实不应计入CPI。

三、飞机上纠结的央行  但是,计入或不计入,涨上去的房价就在那里。而且很多人相信,未来还会涨。这被称作“房价信仰”。对于绝大部分家庭而言,买房是最大的支出。  CPI站在高高的房价上面。有时跳起,有时下蹲。  有人站在楼下看。  有人站在房顶上看。  

央行,坐在飞机上看。还记得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要“开着直升机,撒钱”。  在经典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中,央行货币政策盯住CPI。CPI高时,收紧货币政策;CPI低时,放松货币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现实给各国央行出了一个课题——央行货币政策是否应当也兼顾资产价格?直到如今,这个问题尚未形成共识。  理论可以一直争论下去,但政策实践必须前行。  统计局不计入的,央行得计入。坐在飞机上看房顶跳舞的CPI,央行很纠结,很为难。一方面,核心CPI边际的走弱,的确说明总需求偏弱。按照传统的思路,须要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但另一方面,央行清楚的知道,CPI已经是在房顶上跳舞了,不能只看边际通胀,还要看基础通胀。  正因如此,中央反复强调,不搞大水漫灌。事实上,如果你相信货币不是中性的;那么就还应该相信,即便大水,也做不到漫灌。  实际上,2008年以来宏观调控的难题不只是出给央行的,而是出给包括中央银行、财政部、发改委……在内的宏观调控机构,乃至中长期经济规划部门的。只靠央行一家,交不了卷子。

四、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段特殊的“通胀爬升期”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段特殊的“通胀爬升期”。这段“通胀爬升期”至少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  

一是结构性通胀——有涨有跌,多呈现服务品行业价格较快上涨、工业品领域上涨较慢甚至下跌。  

二是被动上涨——即由劳动力成本和住房等资产价格倒逼的被动通胀,导致居民一般生活成本上升速度可能超过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速度。  

三是感知分化——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感知明显分化,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有房者和无房者之间、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等等,由于收入篮子和消费篮子的差异,对通货膨胀的感知和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  “通胀爬升期”的背后,既有货币原因,也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还有人口结构演化的原因、产业结构转型的原因。宏观经济管理者须要很谨慎地把握好政策平衡,争取以较小的代价渡过这一特殊阶段。  

在这段特殊的“通胀爬升期”,央行可能长期面临纠结,面临两难选择——在基础物价与边际物价之间,在资产价格与一般物价之间,在制造品价格和服务品价格之间。  其中,最为难解的是,资产价格通胀与一般商品价格通胀之间的矛盾。甚至可以说,在传统的宏观管理框架内,无解。对此,笔者曾提出过一个“两种货币”的假想实验:经济中发行两种货币,将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有限隔离开来。不知区块链技术有没有可能胜任。  

货币从来不是中性的。长期不是,短期也不是。央行放水的钱,如果流不到实体经济,就会流向房地产和其他金融资产。而房价向房租价格传导,向其他一般物价的传导,或早或晚,或快或慢。除非房价崩盘。  资产价格上涨是“特惠”的,而通货膨胀的成本却是“普害”的。  

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一季度实体经济遭受到不小的冲击,包括无数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普通职工和家庭;然而股市除了开盘首日下跌之外,随即持续上涨。股价上涨当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作为一个经济研究研究者和这个经济中微不足道的小小个体,心中清楚:中国14亿人,持有股票的是少数。而在股权的最终持有者中,超过95%的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散户,股价上涨的红利只会流向5%甚至更少人的腰包。  灾难之后,弱者更弱,强者更强。这其中,有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功劳。





奇葩视角


宽松资币政策,3万亿,定向债,政府债,总之增加货币投入量,刺激经济,再加上美国QE,热钱涌入,一定为通胀,一般认为通胀不易超过5%,CPI 5%以上,但不宜过高。


祁连圆外


大家好,我是海纳百科,很高兴来回答题主的问题:未来一年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为什么?

我认为都是都不是,因为各大央行确实在放水,金钱也是确实在贬值,物价慢慢是有一点点上涨;而疫情使经济全球化接近中断,使很多人失业,所以购买力又下降。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是新名词滞胀,或者叫经济大萧条;

滞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经济停滞,包括危机期间的生产下降和非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缓慢和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大量失业; 另一方面是持久的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引起的物价上涨。这两种现象互相交织并发,贯穿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并成为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经济现象。西方经济学家把停滞(stagnation)和通货膨胀(inflation)两词合起来,构成停滞膨胀(stagflation)这一新概念,就表明两者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20a7dd3128b4daf81be717e20529dba\

海纳百科


应该是穷人的通胀富人的通缩,生活必需品肯定会涨,包括粮食,蔬菜,食品肯定会涨。房子,汽车,电子产品价格会下降,因为老百姓都没工作没钱了,非刚需必需能不买就不买了。



七零八落追梦者


美国放水,各国跟进,疫情泛滥,失业增高,消费疲软,都是事实,如何看待?

未来一年国内是结构性通胀,就是说有些是通胀,有些是通缩。货币不断宽松,流入领域不一样,造成的结果不一样,流入领域必然通胀。。

回到国内,最近外贸订单不断取消,外贸企业复工不足,收入受到影响,必然消费自然不足,这些相关领域必然通缩。

总之,我们需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共同度过这段日子,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走出困境,指日可待。


杜东风


未来的一年,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我们先分析接下来的一年,国内国际的经济情况和即将要采取的对策,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先说说国内吧:随着我们国家疫情慢慢受控,国内的生产生活表面上正在一步步的恢复。但经济还是大面积的受到了影响。首先是很多行业受到的冲击。餐饮、旅游首当其冲,在可以预见到的一段时间里都不可能再现往日的辉煌。还有所有的商超和酒店业等等人员容易聚集的业态,都会由于人们对疫情恐惧心理而造成的商业活动比较性减少。还有许许多多的外贸企业,由于疫情造成的订单量减少或者取消。更有很多由于疫情造成的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也举步维艰。

面对现实的情况,国家一定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保生存保发展。首先是积极的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经济支持,最直接的措施就是贷款和政策的扶持了。保住了企业也就是稳住了就业稳定了经济。第二个就是会大力实施新基建项目,不但会完善全国的民生和基础设施,包括中西部的建设。更会加大力度支持5G、AI、核电、重大科技功关和世纪工程项目的投入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样是要用货币来进行铺垫的。

再说说国际情况吧:随着疫情在全世界的爆发,必然会影响全球的经济运行。可以说,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世界上大范围的工厂停工,人员失业。我估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世界农业一样是情况不容乐观,在开始的蝗灾和近期的疫情的双重打击下,粮食生产肯定是会受到很大很大的影响的。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到时候世界还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

从国内国际上即将发生的事情来分析,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货币超发,物资紧缺,通货膨胀在所难免。只是我们国家比较其他国家,控制疫情早,粮食储备充足。通胀程度好一些而已,但想完全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